分享

细菌性杀菌剂的大哥大-无机铜制剂简析

 木直人呆 2022-07-10 发布于陕西

无机铜制剂是结构上不含碳元素的一类杀菌剂,作为多作用位点保护性杀菌剂的一种,自 1885 年上市以来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氢氧化铜、氧氯化铜、氧化

亚铜等,因其具有高效长效广谱、低毒低残留、低成本、低抗性等特性。

Image

但由于无机铜制剂的缺点也非常的明显,其在我国的使用时也饱受诟病:

一般不能和其他酸性农药混用,因为大多数无机铜制剂呈强碱性,二者混配后,会发生中和反应,铜制剂无法发挥效果;无机铜制剂的长期连续使用容易引起螨类、蚧壳虫等猖獗发生。因为铜制剂的杀菌机理是在一定湿度条件下释放出铜离子杀菌,但对螨类害虫无杀伤作用,反而刺激螨类害虫大量产卵;在花期和幼果期使用时容易产生药害。

作用机理

无机铜制剂喷洒在植物体表后,以粒子的形式粘附在作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药膜,在空气(或雨水)中,通过 CO2 和 NH3 的作用与铜制剂发生反应,同时呈弱酸性的植物组织以及病原菌代谢产物也与铜制剂发生反应而逐步释放出铜离子,铜离子与病原菌膜表面的钾、钠、氢等阳离子置换,使病原菌细胞膜上蛋白质凝固,同时部分铜离子进入到病原菌细胞内与带-SH、-NH3、-COOH 以及-OH等基团结合,导致蛋白质的错误折叠,改变病菌细胞内的氧化还原状态从而干扰酶的正常功能,损伤蛋白和核酸导致病菌死亡,从而抑制病菌萌发和菌丝发育。铜离子不是进入到作物体内杀死病原菌,而是在作物体表阻断病原微生物入侵或杀死刚萌发的病原孢子。

它是保护性杀菌剂,不具备内吸性。

虽然有很多的缺点, 其优势也非常明显:

 广谱

无机铜制剂是细菌性和真菌性都能预防的保护性杀菌剂,而且是防治细菌性病害的首

选药剂,对多数细菌性病害均有突出防效,如高温多雨易发的溃疡病、软腐病等,同时对部分真菌性病害如霜霉病、叶斑病、炭疽病等都有很好的防效。

长效

施药后释放出的带正电荷的铜离子粘着性强,能在作物表面形成致密的药膜,从而耐雨水

冲刷,持效期长,可在较长时间内阻止病菌侵入。

高效

农药药效与粒径大小密切相关。微粒越小,同份量的农药便可覆盖越大的植株表面积,

更容易吸附在植物表面,所以粒径越小,分散性、展延性、粘着性、耐雨水冲刷性就越好,形成的保护膜越严密,作用于细菌的离子就越多,因而防效就越好。铜制剂杀菌剂颗粒细微,每千克粉剂的粒子量为一般杀菌剂的 4 倍,与病菌的接触面更大,故杀菌作用更强。

多作用位点

无机铜杀菌剂为矿物源多位点的作用机制,一个铜离子作用于多个位点,使用后能够形成多作用位点的保护膜,因而防效好。

性价比高

无机铜制剂主要由天然矿物质原料加工、配制而成,来源方便,价格低廉,使用成本

低,且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失效,故药效稳定,性价比高。

同时无机铜制剂还有低毒低残留等优点。

主要无机铜制剂品种

氢氧化铜

原药为蓝色粉末,为保护性广谱性杀菌剂。主要剂型为77%可湿性粉剂,适用于瓜、果、菜等作物的主要真菌和细菌性病害。配制后药液稳定,扩散性能好。喷施后粘附性强,耐雨水冲刷,能稳定缓慢释放出铜离子,一般对作物不易产生药害,病菌也不易产生抗药性,同时可兼治真菌、细菌病害,对人畜较安全。

使用方法:可防治黄瓜、番茄、辣椒、豇豆、甜瓜、西瓜等多种作物的真、细菌性病害。如番茄早疫病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喷施浓度为 500~700 倍液,每隔 7天喷 1次,连续2~3次。可以兼治晚疫病、疮痂病、灰霉病等。防治黄瓜疫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辣椒炭疽病、疮痂病等,可用 500~700 倍液喷雾,每隔6~7天喷1次,连续进行3~ 4 次。氢氧化铜作为保护性杀菌剂,要求在病害发生前或发病初期用药,每隔 7~10天喷1次,连续用2~3次。对危害重的病害和发病高峰期应5~7天喷药1次。注意不可与强酸、强碱性农药及肥料混用,如混用其他农药时,应用二次稀释液为宜。对苹果、梨树等敏感作物,在花期及幼果期禁用。

氧化亚铜

商品名为铜大师、神铜。是以保护作用为主的广谱无机铜杀菌剂,具有很好的粘附性,形成保护膜后耐雨水冲刷。花期或幼果期禁用。

常见的剂型有86.2%氧化亚铜可湿性粉剂、86.2%氧化亚铜干悬浮剂,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棉花、茶树、烟草、药用植物、花卉草坪、粮食和油料等多种作物,主要防治细菌性病害:炭疽病、疮痂病、软腐病、叶斑病、黑星病、白粉病、轮纹病、锈病、菌核病、紫斑病、角斑病、枯萎病、黑斑病、稻瘟病、稻曲病、条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高温高湿及对铜敏感作物慎用,果树花期或幼果期禁止使用。

碱式硫酸铜

外观为淡蓝色粉末,熔点>360℃。相对密度3.89(20℃),水中溶解度1.06毫克/升(20℃)。在药液中会形成极小蓝色悬浮颗粒,可溶于稀酸类。在常温条件下能稳定的贮存3年,可以任意比例与水混合形成相对稳定的悬浊液。

碱式硫酸铜悬浮剂有黏着性,喷施后能牢固地黏附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药膜。其有效成分在水和空气的作用下,逐渐释放出游离的铜离子。铜离子与病菌体内蛋白质中的多种基因结合使蛋白质变性,抑制病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发育,从而导致病菌死亡。分散性好,耐雨水冲刷。与自己配制的波尔多液相比,碱式硫酸铜药液颗粒微细、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喷施后植物表面没有明显药斑污染,但持效期较短。

主要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番茄灰霉病、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芹菜斑点病、芹菜斑枯病、草莓灰霉病、草莓叶斑病、草莓黄萎病、草莓芽枯病、草莓白粉病、葱类霜霉病、葱类紫斑病、葱类白尖病、菜豆炭疽病、菜豆细菌性疫病、黄瓜细菌性角斑病、黄瓜蔓枯病、黄瓜霜霉病、黄瓜炭疽病、白菜软腐病、莴苣霜霉病等。

 波尔多液

1882年法国人A.米亚尔代在波尔多城发现其杀菌作用 ,故名叫做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是最早的无机铜类杀菌剂。

它是由约 500 克的硫酸铜、500 克的熟石灰和 50 千克的水配制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浊液。配料比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减。一般呈碱性,有良好的粘附性能,但久放物理性状破坏,宜现配现用或制成失水波尔多粉,使用时再兑水混合。

波尔多液是一种保护性的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碱式硫酸铜,可有效地阻止孢子发芽,防止病菌侵染,并能促使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能力。该制剂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是应用历史最长的一种杀菌剂。波尔多液本身并没有杀菌作用,当它喷洒在植物表面时,由于其粘着性而被吸附在作物表面。而植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分泌出酸性液体,加上细菌在入侵植物细胞时分泌的酸性物质,使波尔多液中少量的碱式硫酸铜转化为可溶的硫酸铜,从而产生少量铜离子(Cu2+),Cu2+进入病菌细胞后,使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同时Cu2+还能破坏其细胞中某种酶,因而使细菌体中代谢作用不能正常进行。在这两种作用的影响下,即能使细菌中毒死亡。

注意事项

生产中无机铜制剂容易产生药害,究其原因是局部铜离子浓度过大,超过了植物细胞耐受阈值而造成褐斑、黑锈、畸形等,为降低或避免无机铜制剂产生药害,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晴天早上露水干后,10∶00 前或 16∶00 后用药;②严格按照说明剂量、适应作物、适合混用药剂用药;③采取二次稀释法,稀释均匀后用药;④混用其它农药时,铜制剂与其它农药分别二次稀释,即用即配,配好后立即用药;⑤喷雾要喷匀喷透。

同时在无机铜制剂施用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无机铜制剂药效会随着作物生长而降低;②无机铜制剂品牌间差异较大;③无机铜制剂剂型不同防效不同;④高温高湿下加大稀释倍数;⑤有些作物如白菜、芹菜、茼蒿等蔬菜]及杏树、李、桃、柿等果树对铜制剂敏感,只能用于早春果树萌芽前或冬季,进入萌芽期不能用,核果类果树如苹果树等花期、幼果期对铜制剂敏感,此期使用容易形成果锈、落花、落果等,因此也要慎用。

总结

无机铜制剂作为最早诞生一直沿用至今仍无明显抗性的杀菌剂,对大多数细菌、真菌性病害都有较好的防效,多年来之所以在国内没有普及根本原因在于自身的安全性及使用技术的掌控。

近年来,随着生产工艺的改进升级,可溶性铜离子在酸性环境下释放过多,碱性、混配性差等问题正逐步得以解决。农用链霉素类产品停用后,作为细菌性病害特效药剂的无机铜制剂的市场更加广阔。

随着土地流转面积的逐年扩大,农民的病害防治技术越来越专业,广谱高效长效低毒低残留的无机铜制剂将仍然是细菌性病害防治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常用铜制剂农药与应用注意事项 致富与农资 魏勇

2. 无机铜制剂在邹平市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 天津农业科学 成惠珍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