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香 花椒红——杏树坛种植专业合作社见闻

 晨雨声工作室 2022-07-10 发布于甘肃


2022年第059期||总第805期

艺海风│805期

黄芪香  花椒红

——杏树坛种植专业合作社见闻



王长华

7月4日夜间,一场大雨缓解了陇中黄土高原连日来的焦渴。第二天,雨洗过的天空更加澄净碧蓝。驱车盘旋在通渭县什川镇境内,但见层层梯田地里,小麦正在收割,玉米尚在拔节,万物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景象。

甘肃杏树坛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通渭县什川镇油坊曲村新庄门社30号,成立于2022年5月30日,共有5个成员,办公地点就设在理事长范恒春家里。

走进这座打扫得十分干净的农家小院,最吸引人的,当然是正厅客房中的书画。但见正中间挂着一幅中堂。范恒春说,这幅中堂是外祖父焦万雄先生74岁的那一年写的。外祖父当年从通渭县中学毕业后,先在榜罗镇的一所学校里任教。后来调到陇西师范学校任总务主任,是当地远近闻名的文化人。除了中堂之外,客厅里还挂着不少四扇屏书法作品,使这座农家小院弥漫着一股书香之气。贾平凹在《通渭人家》中写道:“家中无字画,不算通渭人”,一句话道出了这个地方积淀深厚的文化传统。

杏树坛种植专业合作社就设在这座典型的“通渭人家”中。

范恒春的父亲范海云老人今年73岁,还在地里劳作,主要工作是用自制的“土弓箭”捕杀田鼠。这个方法不错,效果很好。据老人讲,他已经成功地“消灭”了100多只田鼠!“没办法,田鼠不除,地里的黄芪根子都会被它咬死!”老人家如此说。

和老辈人相比,范恒春这一辈人更是知识分子家庭。范恒春和妻子王玲在大学里是同班同学,王玲是平凉市崆峒区人。1999年,他们考入甘肃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2002年,范恒春大学毕业后,先是在兰州市七里河区人民医院住院部做了一年的实习医生。2003年,“非典”肆虐期间,他毅然辞职,应聘到兰州新永新医药公司,做起了销售工作。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不少医药销售的经验和人脉。2007年,他应聘到甘肃普尔康药业有限公司,继续做销售工作。在普尔康工作期间,他在首阳镇为公司建起了10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后来,他还和别人合作,建设了一家中药材加工厂。多年的药材销售和加工工作经历,使他对中药材行业的行情有了较为准确的判断和理解。

“药材好,药才好”,这虽然是一句广告词,但充分说明,道地药材的良好品质,才是中药行业最为基础的工作!做不好这一点,其他环节即使把控得再好,也没有用!

范恒春经常思考着,陇西是西北地区闻名的中药材种植地和集散地,家乡通渭县什川镇一带和陇西山川毗邻,地形地貌、气候土壤都十分接近,虽然以前也种过一些党参,但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和气候,当然也就无法形成产业优势。

荚果累累的黄芪

范恒春所在的什川镇油坊曲村新庄门社,共有30多户人家,却有10户人家长年外出,有大量的土地被撂荒闲置。出生于农村的他,对土地有着一种天然的感情!他思谋着,如何把撂荒的土地重新利用起来!他的这一想法,正好和国家当前关于乡村振兴的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政策高度统一!

于是,他萌生了建立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想法,而且立即去实施!

要搞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就必须一家一户地去做父老乡亲们的工作!好在他平时也是邻里事务的热心参与者和积极组织者,在当地的声望很好,谈判比较顺利,很快取得了大家的支持,并通过村委会,签订了土地流传协议。

目前,合作社和油坊曲村的新庄门社和孟王社,以每亩30元的价格,签订了400多亩土地的流转协议,涉及100多家农户,已经支付土地流传费6000多元!

范恒春(左)和高级农经师吴钢(右)在研究花椒树蚜虫防治

今年,虽然近期40多天没有下过一场透雨,但200多亩黄芪还是经受住了干旱的考验,长势良好,而且,植株上挂满了粉红色的荚果,风过处,极像一个个随风摇晃的小铃铛!

合作社的花椒树苗是从甘谷县引进的油伏椒,这个品种的花椒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结果早,麻度高,广受市场欢迎。但令范恒春心疼的是,当地的野兔由于缺乏天敌制约尔大量繁殖,专咬花椒树的根部,相当于把花椒树环剥了一层皮。经野兔咬过的花椒树,生长大大受到影响!看来,不光要在地下和田鼠做斗争,更要在地上和野兔做斗争!黄芪也罢,花椒也好,一株幼苗,从播种到管理,再到收获,不知要经历多少艰辛!

范恒春(左)和高级农经师吴钢(右)查看黄芪生长情况

同行的陇西县农经站高级农经师吴钢认为,土地流转使当地农民实现了土地和劳动力的双重收益。土地流转以后,农民有了流转收入,流转出的富余劳动力通过外出务工或就地打工,加上国家的惠农政策补贴,大幅度地加了农民收入。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者相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别是发展迅猛的合作社,在信息、技术、品牌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出现和快速发展,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农业农村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很多在外打拼的有志青年农民,在情系农村、报效家乡情怀的鼓励下,来到农村创业发展,成为懂农业、会经营、爱农村、爱农民的职业新农人,范恒春就是这样一位典型的新农人!

油光红亮的花椒


     王长华,甘肃陇西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杂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一家媒体。


 



艺海风


题      签:魏新河

执行编辑:程   遥    微信号:gslxcys

编      委:静悟斋 微信号:wbz201611

   

投稿邮箱:11cys@163.com



本平台发布的所有内容,均系作者原创,且经作者授权,其它任何媒体转载,必须注明出处,否则依法追责。特此声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