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出我心412:我们该如何看日本

 亮影请您看 2022-07-10 发布于山西

2022年第135期

2022年7月8日,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被枪杀的突发事件迅速成为了新闻热点。


这个新闻让我们的关注点集中到了日本身上,对日本的态度可谓多样。因为历史原因对日本没有好感的人也很多,这也是当下很多人心里痛快的重要原因吧。让我们回顾历史,看看中日之间那些事儿,来想想我们该如何看待日本吧。

隋唐时期,日本还很落后,于是派了很多人来到唐都长安学习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这些人史称“遣唐使”。当时的大唐开放包容,广交天下朋友,来自日本、新罗的使者从大唐学习了很多先进的东西,回去建设自己的国家,日本的孝德天皇还主持了大化改新,让日本进入到封建社会阶段。日本对中国的态度是很崇拜的,只要你强,我就努力地向你学习,从而壮大自己。

到了清朝晚期,随着中英鸦片战争的打响,中国进入了屈辱的近代史,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曾经自己崇拜的偶像如今变得如此不堪,他们对此产生了动摇。

审视全球,和中国一样闭关锁国的他们认识到中国已经不再是从前那个强大的中国了。随着美国黑船的强势入侵,日本也遭受了和中国同样的命运,有可能沦为殖民地,甚至签订不平等条约。

当日本在开战和求和之间徘徊的时候,美国海军将领佩里告诉日本别做无谓的反抗,你们无论如何都是输。于是,日本放弃开战的计划,佩里将军向日本人展示了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这些新鲜玩意儿大大震撼了日本,他们几乎是以欢迎的态度对待美国海军。

1868年,重新夺回权利的日本明治天皇主持改革,出巨资组织考察团到西方各国进行考察访问,派出去的考察团用“始惊、次醉、终狂”来表达自己的考察感受,于是,日本调整方略,开始疯狂地向新的强者学习。

而曾经以天朝大国自居的闭关锁国的中国,也在两次鸦片战争后开始觉醒,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残酷的现实让中日两国都开始睁眼看世界,都认识到自己和西方的差距。

1894年,日本以朝鲜内战为借口,企图与中国开战。为了取胜,日本几乎是举全国之力购买西方的先进战舰,天皇亲自带头捐款,全国官员削减俸禄,只为自己也能像西方国家一样来奴役中国。中国的洋务派也在积极备战,从西方国家购置先进战舰。日本以赌博的心态在黄海与中国水师开战。战斗进行的很激烈,中国军人也相当英勇,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海军的军费被挪用,为慈禧老太后过生日,修建颐和园,中国海军虽有先进战舰,炮弹却严重缺乏……直至最后,邓世昌等将领含恨殉国,日本险胜,通过《马关条约》从中国获取了巨大利益,迅速让自己满血复活。

日本尝到了甜头,1900年,日本作为八国联军之一再次侵华,中国再次屈辱地签订了《辛丑条约》,日本成为亚洲唯一摆脱成为殖民地命运的国家,且他们要“脱亚入欧”,加入西方强国行列,来不断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与此同时,中国陷入了内外交困的风雨飘摇之中。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再次侵华,企图三个月灭亡中国,将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还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抗战,终于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协助下,于1945年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日本为自己的战争举动付出了巨大代价。

二战后,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在废墟上进行建设,迅速成为世界第二大国。1972年,随着中美建交,日本也与中国建交。

简要回顾历史不难发现:日本对于强者的态度就是膜拜之下积极学习,然后发展壮大自己。换句话说就是你强我学你,你弱我欺负你。回顾历史,当然历史不容忘却,不忘历史是要警告我们:不要像大清一样盲目妄自尊大而闭关自守,不要轻视对手,不是单纯地只记得仇恨而盲目排外。如今是全球化的时代,我们怎么可能随便就抵制谁呢?能抵制得了吗?谁对我们不利就抵制,我们还要不要在地球村里活下去呢?

我们中国经过艰辛的努力,终于让自己成长为世界第二,但还没有真正的强大,我们对待日本一方面要警惕其军国主义复活,一方面还要铭记历史,面向未来,唯有在合作中学习,学习中进步,才能不断壮大自己。

历史告诉我们:日本有其优点,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我们既要铭记历史更要面向未来。片面的态度和做法其实对自己也是不利的。安倍被枪杀,这和一战前的萨拉热窝事件,2001年的911事件有些相似,都是恐怖袭击,我们当然反对这样恶劣的事件。至于老百姓听闻后高兴,这也不代表官方观点,有些人理性对待,劝阻不要太过,以免影响大局,也是好意。我们更要从多个角度审视,来进一步纠偏,争取用客观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日本为好。

西方有句话说: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有不同的观点是正常的,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不是彼此对立,互相批驳,而是要在争论之中思考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有益于我们发展和进步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