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脉比较鉴赏题,牵手诗歌走势题----2022年高考四道诗歌主观比较题解析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把脉比较鉴赏题,牵手诗歌走势题

----2022年高考四道诗歌主观比较题解析

江西 杨顺仪 李霞

高考诗歌主观作答题,是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答题。梳理近几年高考诗歌主观题,其题型设置不外乎形象(意象)概括题、情感分析题、语句赏析题(语言炼字)、手法技巧题(效果作用)、诗意理解题和比较鉴赏题几类题。梳理2022年高考全国8套试卷,全国甲、乙卷,新高考Ⅱ卷,浙江卷四套试卷的诗歌主观题皆设置为比较鉴赏题,占据高考半壁江山,极大地彰显了诗歌比较鉴赏的强劲生命力,这必将成为今后备考诗歌的一个趋势、一个方面。

一、两种模式:一生一熟  二生并考

“一生一熟”,就是入题比较的两首诗,一首是考生鲜有接触过的陌生之诗,一首是已经学过或接触过的熟悉之诗,一生一熟,两相辉映。如新高考Ⅱ卷,一首是考生鲜有接触的李白《送别》,一首是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比较末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方式是否一样。全国乙卷,一首是考卷选入的陌生之诗《白下驿饯唐少府》,一首是教材所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比较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何不同。这两道题,都仿拟2015年全国课程标准卷乙卷之第8题,当年就考题所选《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教材所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比较其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一生一熟,不致两头发昏。

“二生并考”,就是进入考题进行比较的两首诗,是考生从未接触的陌生之诗,对考生具有相当的挑战性。如2022年全国甲卷,一首是欧阳修的《画眉鸟》,一首是文同的《画眉禽》,两首都是考生鲜有接触的诗,特别是第二首,考生从未接触过,所幸诗题对象都是画眉,具有作答的可比性。还如浙江卷,一首是王建的《楼前》, 一首是杜牧的《过勤政楼》,这两首诗也是考生鲜有接触的陌生之诗,比较揭示这两首诗在情感与写法上的不同。追溯起来,这“二生并考”的诗歌比较鉴赏题,源于2014年课程标准卷甲卷,当年选录韦庄《含山店梦觉作》与郭震《宿渔家》两首陌生新诗进行比较阅读, 前诗有“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后诗有“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设题就诗中“灯前”,揭示各自不同的情感内容。

综观这两种模式,相对理想的是“一生一熟”型设置,课内课外相结合,既有陌生感,又有熟悉感,生熟相映,以知解生。

二、入题比较: 题可尽考  考教结合

高考诗歌怎么考?主观作答考什么?2019年以前考试大纲就古代诗文阅读之鉴赏分析中说道: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古代诗歌而言,这些点如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技巧及情感内容皆可进入比较视野,设题作业,不受比较限制,可谓题可尽考,考点无限。

放眼2022年四道诗歌比较作答题,就诗歌意象,比较意象所起作用,如全国甲卷;就情感,或比较情感的不同内容,或比较排遣离愁的方法,或比较离情的表达方式,如浙江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Ⅱ卷;就手法技巧,比较情感写法上的不同,如浙江卷。作业操作或宏观全篇看待,或微观局部审视,如新高考Ⅱ卷,请判断本诗最后两句“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达方式是否相同,单就末两句进行局部比较。

应该说,高考采设诗歌比较阅读题,是对教材的一种呼应与回归,选修《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所附的“探究·讨论”题,比较鉴赏阅读司空见惯,不胜枚举,考题应之而来,是教考结合、考读结合的最好呈现。比较鉴赏的最大好处就是互有参照物,不致单方面孤立作答,两相辉映,多方比较,可展示诗歌的无边景象,虽给考生带来挑战,却更能在相形比较中提升考生的鉴赏能力。

三、真题解析:采点不限,风生水起

2022年高考四道诗歌主观比较作答题,分属比较意象所起作用,比较情感的不同内容,比较排遣离愁的方法,比较离情表达方式,比较情感写法上的不同。具体解析如下:

1. 2022全国甲卷比较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     文同

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比较鉴赏意象描写所起作用的不同。意象所起作用,一是表层就是对意象即画眉本身的作用,深层就是意象对其它形象的衬托作用,二是意象描写对环境的作用,三是意象描写在文本结构中的关联作用。选入用于进行比较鉴赏的两首诗,诗题皆为画眉,对象相同。欧阳修描写画眉,一二句先从山间画眉的自然鸣声写起,穿行在花丛紫树之间,随树高低鸣林间,写其自由自在。三四句转写笼中画眉,叫唤得再好,也不及林间自在啼。前后对比,突出笼中画眉的束缚被拘,即把画眉鸟关在笼子里听他鸣唱,远不如在山林之中自由自在歌唱的那样动听。文同描写画眉,一二句先侧面描写人空楼静的闲窗生风环境,无人打扰,画眉高叫一声飞下高笼,惊动诗人;三四句再回写公务事后人退朝的庭院,谛听画眉,感觉如在千岩万壑自在飞翔叫唤,既写鸟也映己。

两首诗描写画眉所起作用就是借鸟传情,间接传达诗人的不凡情怀,映衬其心情。欧阳修拿山间画眉与笼中画眉对比,揭示的就是向往自由自在的山间画眉,不作笼中画眉,受人拘束。文同则诉诸侧面间接描写,捕捉人走楼静听画眉观画眉的特别感受, 画眉如在千岩万壑中飞翔啼唱,衬托自我心情。

【答案】欧阳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情怀。文同侧面描写,捕捉公庭事简人皆散后画眉啼鸣的独特感受,幻如千岩万壑的自由灵魂,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怀洒落的自我形象。

2. 2022全国乙卷比较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进入比较视野的两首诗都是初唐四杰之一之首王勃之作,要比较排遣离愁方法的不同,就必须读懂两首诗。选入试题的《白下驿饯唐少府》是王勃的一首五律饯别诗。诗题之“白下驿”,在江宁白下门外,“少府”是对县尉的别称。首联交待诗人与唐少府饯别于驿站昌亭,“穷交”,即患难之交,主客皆逢穷途末路,仕途不达,为职所扰,旅食他方,惺惺相惜。二联设问抒情,穷困潦倒,相知无需太早,但身负天下的怀抱依然如故。三联回写饯别晚景,一写浦楼夕阳越来越低,越来越晚,时间无情,难留友人,遥望前方,山高路远隔断了家乡风烟。尾联自问自答,自此相别又往何处去?长安在日边,“长安”,唐都帝王所在地,寄寓着士人的希望与幸福,以此表达自己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

进入比较的另一首是考生已学之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先点明自己与杜少府都是宦游失意之人,然后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廓开友人胸襟,只要心念知己在,哪里都有朋友,皆“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不要为眼前的离别而伤,止于无为。

【答案】《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两句以彼此间的深情厚谊,来排解离愁,抒发感情。《白下驿饯唐少府》,“去去”两句用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来排遣离愁。

3.新高考Ⅱ卷比较题

                 送别

                   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请判断本诗最后两句与教材所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中表达方式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解析】《送别》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都是自送友人的送别诗。本来送别友人,留存自己的是知音不常、故友不在的孤独寂寞、形影相吊,李白在两首诗中要传达的也是这种难耐的离愁别恨,但又因了李白的浪漫气质,表达出来却又杂染着自己的个性特质。我们熟悉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句,上句写孟浩然乘船随水而去,渐渐消失在碧空天际,留下孤独的自己,下句写景,远望天际,只见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涌向天际,随友而去,把诗人留在江边,抒写诗人送别友人的孤单落寞之情,以景结情,可谓以水衬情,以流水的无情抒发诗人的无奈失落之情。《送别》“云帆”句,上句写友人乘行的帆船早入云端,再怎么极目远眺也看不到了,传达的是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与牵挂,下句也写景,以景衬情,从早到晚只见长江流水空自流荡,不见友人折路返回,留下空旷失落的自己。

设题判断末两句的表达方式是否相同,按此自有同与不同两种表态,然后结合理解进行简要分析。

【答案】⑴相同。上句都写友人乘船远去不回不见的别去场面,下句以水衬情,以流水独自流来映衬诗人的落寞失落离情。

⑵不同。虽然都是以水衬情,但“孤帆”句唯见长江流水,不关他物,以流水带走了一切,突现诗人的茫然失落,“云帆”句长江流水空自流荡,以长江的无情无理来反衬诗人的空虚失落。

4.2022年浙江卷比较题

          楼前 [中唐]王建

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

          过勤政楼[晚唐]杜牧

千秋佳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

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②。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分析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写法上的不同。

【解析】选入比较阅读的两首诗都关涉勤政楼与千秋节,只不过一写现在时,《楼前》描写千秋时日勤政楼前,厩中老马闻声欲舞的一幕,其诗一二句直写千秋节的时月地点,三四句描写千秋节马厩老马因曾受过训练,一闻声响就总昂起头,要飞腾表演,由点到面,展现千秋时日的热闹;一为过去时,《过勤政楼》描写千秋节过后走过勤政楼的一幕,只见紫苔沿阶而生缘楼而长,一片荒凉破败,其诗一二句点明千秋佳节名存实亡后,勤政楼前当年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的佳节盛景早已尘封,三四句描写勤政楼前的紫苔一景,紫苔不负天意,因雨滋长,并把触角伸向楼前门环,演绎着当年盛景,却不见当年飞舞马,侧面叙写人世的盛衰,寄寓诗人昔盛今衰,盛衰难定之感。

两诗末两句,一为“飞龙老马曾教舞,闻着音声总举头”,一为“唯有紫苔偏称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从情感看,王诗体现的是对千秋盛日的怀念,杜诗体现的是对盛衰难定、繁盛不再的感叹。从手法看,一写马,写物不写人,就老马闻声总举头之细节,衬托千秋盛日的热闹;一写草,写景不写人,选写紫苔,着以拟人,演绎千秋佳节的盛景,以草侵楼,反衬节空人去的凄凉破败。

【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诗追忆飞龙舞马,表达对昔日盛世的怀念,感慨玄宗的骄侈淫乐,言外自见。②杜诗借眼前紫苔,表达昔盛今衰的悲叹。

写法不同:①王诗运用细节描写,写出老马总举头的习惯性动作,以点带面;②杜诗运用拟人手法写紫苔偏称意,突出其任意滋葛,以景映情,以盛衬衰。

总之,2022年高考四首诗歌比较题,设题样式多样,多点出击,采点不限,可以比较各自意象描写所起作用,可以比较情感意味的异同,可以比较排遣离愁的方法,可以比较表达技巧的异同,甚至考纲涉及的各个考点都可得覆盖入题,进行比较,富有鲜活的生命力,是极具活力的走势题。

应对之,首先充分利用注释及客观选择的四项,快速疏通诗意,初步明了写了什么,要写什么,为作业奠定基础。

其次审清审全题,明确比较作业范围,是宏观还是局部,明确比较点及比较角度方向,如就情感,是揭示内容的不同,还是揭示表达方式的不同,以及明确作答倾向,是答异同还是答不同。

最后,遵循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完后,回扣题干所问,加以检验,确认是否答非所问。 

四、巩固提高:瞄准走势  精准演练

一、(2022·全国卷高考语文终极猜题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南轩竹

                   曾巩

密竹娟娟数十茎,旱天萧洒有高情。

风吹已送烦心醒,雨洗还供远眼清。

新笋巧穿苔石去,碎阴微破粉墙生。

应须万物冰霜后,来看琅玕【注】色转明。

【注】琅玕:翠竹的美称。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抓住南轩竹的特征,融物与情为一体,使这首咏物诗清新隽永,意韵丰富。

B.颔联表面写风写雨,实则写竹,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角度描绘南轩竹形象。

C.颈联形象地描绘竹笋破土而出、竹影斑驳投在粉墙之上的摇曳姿态,意趣盎然。

D.尾联既实写了眼前的南轩竹,又虚写回忆、想象中的竹子,虚实相生,韵味悠长。

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板桥在这首诗中也描绘了竹子的形象。请分析两首诗中竹子形象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虚实理解有误。D项就尾联“应须万物冰霜后”,应该等到万物经历风霜后,再来看翠竹茂盛的景象,说实写了眼前的竹子,就与原诗句意不一。且尾联是作者对于赏竹季节的看法,也非回忆内容。

【套路解题】抓住关键词破解虚实之误。“应须”“来看”侧重将来,不是叙写当下实景。

2.相同点:两首诗中的竹子都有着无惧困难的勇气,曾诗中的竹子虽遇冰霜,但愈显晴明动人;郑诗中的竹子面对肆虐狂风的千磨万击,却还坚劲挺拔。

不同点:①曾诗中的竹子更多姿多彩,清高脱俗,无论是旱天、雨中、霜后都呈现出其潇洒的姿态;

②郑诗中的竹子更顽强不屈,展现出昂扬的生命力,竹子生活在“破岩”石缝中,环境恶劣,但依然坚定不移。

【解析】考查诗歌事物意象的理解。解答诗歌意象题,先清意象之象,再揭示意象之意。回归文本,曾诗之竹从不同时空描写南轩竹的形象,表现其当下的娟秀潇洒、破土时的坚韧坚韧顽强,成竹时的绿阴照墙,还展望凌霜后的色青晴明。郑诗之竹抓住山竹的刹那印象,集中描写竹子的立地环境,立地环境中表现竹子的坚韧与抗争。两计有同有异,同写竹子,描绘 头竹子形象,寄予情怀,不同一为多方展示南轩竹形象 ,一为抓住印象最深的一幕,集中描绘心仪之竹。

【套路解题】先分析,后综合,先逐一读通,再行整合。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问竹子形象,就概括诗中竹子形象,题问异同,就答其异同。

二、(2022·南昌高三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卖花声·题岳阳楼①           

                           张舜民

   木叶下君山。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

   醉袖抚危栏。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

【注释】①元丰六年(1083),诗人获罪贬往郴州,途经岳阳楼,登楼而作本词。

【解析】张舜民,北宋文学家、画家,为人刚直敢言,词作与苏轼风格相近。所选〔卖花声〕是一首词。题为 “题岳阳楼”,上阕先写岳阳楼空水漫漫的景象,中写楼中歌妓对自己斟酒劝慰,结以议论告诫,我不是被逐西去,请你莫唱阳关曲,实言被贬难耐之情。下阕先写自己醉后抚栏远望,后写凭栏感慨,被贬的南行囚客有几人能从这条路上生还呢?终结以夕阳落山景,言“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传身在贬途心向君王之情,希望被召回京,得到重用。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

A.起首两句勾画出一幅洞庭叶落、水空迷蒙的秋天景象,渲染了浩渺凄迷的意境。

B.诗人因遭贬来到此地,又将离此南行,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

C.“醉袖”用借代的修辞,以衣饰代人,不言醉脸、醉眼,而言醉袖,富有想象之美。

D.词的上阕写楼内宴饮,下阕写楼外远望,词人因醉酒而吐露真情,结构安排自然。

4.“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是杜甫登临而作的《登岳阳楼》。结合具体诗句,比较两首诗词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3. B【解析】歧解原文。上阕“十分斟酒敛芳颜”应当描写歌女前来殷勤为词人斟酒,显得羞涩内敛,选项单方面地歧解为“诗人为之内心十分苦闷,听曲自斟全无半点笑容”,就想入非非,走火入魔了,先入为见,误读诗文。

【套路解题】结合文本,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

4.相同点:两首诗词都表现了诗人流落江湖、仕途失意、报国(忠君)无门的苦闷。

不同点:①张词写出了思君恋国,对君王的期待,内心的迷茫,又有对自身遭贬的怨愤。②杜诗有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年老多病、漂泊异地孤独感伤,有对国家动荡时局的关切与不安。

【解析】题干要求就张词与杜甫《登岳阳楼》诗进行比较阅读,且作答指向情感表达的异同。尽管二者存在诗与词的差异,存在前后内容的差异,但只是本题作答的一个背景,不是重点,重点是二者抒发情感的异同。说情感的异同,一般先总说其同,再分开说其不同。同,都是以登岳阳楼所遇所感抒发登楼之感,且抒发都是被抛江湖,远离京都,回京无路之情;不同,张词一写漂泊江湖的失意难耐,二写身在江湖心向长安的思君恋国; 杜诗一写今上岳阳楼及所见之喜,二写登楼身世孤零之感,三传凭轩远望,为战起马萧所伤之情。

三、(2022·福建泉州市高三质量监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洞仙歌·泸守王补之生日①      

                      黄庭坚

      月中丹桂,自风霜难老。阅尽人间盛衰草。望中秋、才有几日十分圆,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  

      不得文章力,白首防秋②,谁念云中上功守。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应难指、五湖归棹③。问持节冯唐几时来,看再策勋名,印窠如斗。

 [注]①本词作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王补之,时知泸州,作者谪居黔南时,多蒙其眷顾。②防秋:古代每至入秋,边关常发生战事,朝廷令边防军队特加警戒,称为“防秋”。③五湖归棹:据史书载,越大夫范蠡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功成身退,泛轻舟于五湖。

【解析】黄庭坚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北宋江西诗派鼻祖。其诗主张学杜,提倡“无一字无来历”;主张创新,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变化出奇。所选〔洞仙歌〕词是为泸州知州王补之生日所作,上阕赋写友人生日呈现的景观景象,一写阅尽人间盛衰草的月中丹桂,二写中秋圆月虽霾风雨,却如昼分明。下阕转写友人命运遭际,白首防秋立功勋,得逢国家有重用,最后用典表达自己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月中丹桂”,既可呼应“中秋”,暗扣王补之生日,又以“丹桂”喻友人,寓意美好。
B.“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表面写月亮蒙风雨而不减清光,实际是写自己虽遭贬谪而忠贞不渝。
C.“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交代朝廷征召将才、廓清边境的时代背景,为结尾抒情作了铺垫。
D.本词虽是一首寿词,但构思不落窠臼,由祝寿而及国事之思的写法,使全词有了慷慨激昂之气。
6.本词“问持节冯唐几时来”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都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但借此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5. B 【解析】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从题目看,是词人黄庭坚写词恭贺友人王补之;从A 项看,上阕是词人以景点击友人王补之的生辰时日,按理上阕其后的“霾风雨,云表常如永昼”也应是写友人王补之,才前后吻合一致,揭其象征义,即言友人,不言词人自己。

【套路解题】结合文本,防范移花接木,张冠李戴,颠倒主宾。
6.①本词中,作者将友人王补之比作魏尚,表达了对王补之“白首防秋”、劳苦功高的敬佩与赞赏;又借“持节冯唐几时来”之问,暗含了对王补之获得重用、再立功勋的美好祝愿。②苏词中,作者以魏尚自许,一方面表达了卫国守边的豪迈气概和报国热情;另一方面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愤懑。

【解析】设题就本词与苏词同用冯唐持节云中赦免魏尚之典进行比较。冯唐持节赦免魏尚,是说当年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朝廷听从冯唐建议,派其持节去赦免魏尚,命他仍为云中太守,实际持节平反,诏拜功臣。黄庭坚词说友人王补之白首一个,仍在云中防守边境,劳苦功高,如魏尚, 末用“问持节冯唐几时来”,打问朝廷几时能派冯唐前来赦免友人白首之劳,奖其边功,希望朝廷趁“正注意得人雄,静扫河西”之时,重用王补之。苏轼词先想象自己一介老夫出关抗敌,防守边关,如魏尚,中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回到现实,说朝廷何日遣派冯唐持节来云中,让我如魏尚般受命去攻打西北边关的西夏敌国,充满报国建功豪气。

【套路解题】作答典故比较题,一明了典故内容,二知晓诗词遣用典故的作用,三细察典故用在不同篇章中的差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