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圣旨 皇权威仪/大公报记者 陈 旻 文、图

 文化龙乡 2022-07-10 发布于河南

  图:徐州圣旨博物馆金銮殿场景復原

  “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在江苏徐州市北郊的歷史名山─九里山北麓,有一座民营徐州圣旨博物馆,以收藏与展示诰封圣旨名扬海内外,是目前内陆首个规模最大、最早以圣旨为载体的皇牍文化博物馆。馆内藏有丝质、木刻、石刻等多种质地的明清圣旨二百三十馀道,其中最早的圣旨为明代洪武年间,清代有从大清进关开国皇帝顺治到末代皇帝溥仪十代皇帝的圣旨。

  这座博物馆的兴办者周庆明,是徐州收藏大军中的翘楚。周庆明是徐州沛县人,自幼居住在九里山下,青年时代喜欢书画和收藏。周庆明说,与圣旨结缘是在不经意间。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周庆明在徐州市区一位老先生的书摊上发现了一道同治年间的诰封圣旨。他当时并不懂得圣旨的价值,便拿去请书法老师看。在老师的指点下,周庆明明白了圣旨所代表的歷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之后,经过再三讨价还价,最后以八元人民币买下,成了这道圣旨的主人。在此后的四十多年里,他痴迷圣旨收藏,一发而不可收。

  寻圣旨走遍万水千山

  周庆明介绍道,圣旨是对皇帝授官或赐爵诏令的一种俗称。这种诏令有两种,即诰命和敕命。诰命和敕命始于西周之时,原是一种训诫勉励的文告,隋唐时开始用于专指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明清时期形成完备的诰封制度,颁发给官员已故亲属的为“赠”,在世者为“封”;颁发给官员本人的为“授”。颁发给一至五品官员的圣旨称诰命,颜色比较丰富,根据品秩的不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颁发给六至九品官员的圣旨称敕命,颜色比较单一,为纯白绫。夫人从夫品级,故有“诰命夫人”之说。明代圣旨用汉文从右向左书写;清代圣旨用汉文和满文两种文字书写,汉文从右向左行文,满文则从左向右。两种文字间有皇帝的玉玺、年号、时间以及受封人的姓名、官衔等。圣旨的宽度一般在三十厘米左右,长度不等,在二百至五百厘米之间。

  周庆明说,圣旨作为皇帝所专有特发的宫廷文牍,范围包括了重大事件的公布,重要思想的传输,官员的奖谕、擢升、任免与处罚,爵位的册封,皇位的传禅,军队的徵召等等。圣旨所记载的内容,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往往填补一些失落的歷史细节。圣旨的基本使命是传达王者之音。圣旨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最强劲的育化之力。

  目前,存世圣旨均为卷轴形式,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而有严格区别,不仅如此,形制、质地、图案、内容、遣词、文风、书法、用印等一应要素,每一处细节都体现出居高临下、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精緻典雅的皇家法度。

  在该博物馆内,有一道清嘉庆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年)正月初一日颇发给四川绥定营中军守备张世通的诰命圣旨,被放置在徐州圣旨博物馆展览大厅的旋转支架上,圣旨的背面,“劳动光荣”几个字的印痕,令这道圣旨显得格外特别。

  周庆明说,一九八六年,一位朋友告诉他四川绵阳有一道圣旨。周庆明立即踏上开往绵阳的列车。辗转曲折,终于打听到圣旨持有者张老先生的地址。几经劝说,老人才勉强同意将这道圣旨卖给他。原来,张家祖上曾有人做过四品官,家中珍藏?祖上传下来的三道清代圣旨。“文革”期间,老人的女儿参加了红卫兵,她知道自己家里有圣旨,就偷偷地告诉了同伴,惹得一群红卫兵情绪激动地向她家冲去。发现情况不对,老人迅速拿起一道圣旨塞到屋内的顶棚上,可还没等拿第二道,红卫兵就已冲进门,将另两道未来得及藏匿的圣旨一把投进烈火熊熊的灶堂内,付之一炬。为了保全幸存的一道圣旨,老人将它翻贴于厨房的墙上,背面再贴上剪好的和平鸽,写上革命口号。歷经数十年的烟薰火燎,在这道珍贵的圣旨背面留下与它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时代印记。

  几十年来,周庆明南下皖赣,北上京津,西出晋陕,踏遍千山万水,其圣旨收藏规模在不断扩大。

  明代七彩鹤锦纹诰命

  圣旨博物馆的“奉天承运”圣旨陈列部分由“天下大明”、“清亮丕振”、“锡光有庆”三个单元组成。展出的精品有明代正统七年诰命圣旨,天启六年一品诰命圣旨;清代天聪七年三朝七封龙边诰命圣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五封龙边圣旨,道光咸丰两代“世袭罔替”龙边圣旨;民国二年钤有大总统印的荣命圣旨。

  据博物馆介绍,明代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製成的绫锦织品,是“江宁织造府”专供皇宫颁发圣旨而织就的提花锦缎,存世圣旨两端多织有两条五爪灵动的升降银龙,卷首“奉天诰命”四个篆字端庄古朴。

  周庆明说,明代圣旨都是由翰林院撰拟,多数圣旨全篇以双句为主,对仗工整,韵律和谐。有汉赋与骈体的遗韵,追求沉博艷丽、辞丰意雄,沉思翰藻、辞致雅赡之美,独具缀玉联珠、阳春白雪的学士风度。

  博物馆藏有一道明天启六年颁发给李从心曾祖父母的诰命圣旨,极为珍贵。纵三十一、横四六五厘米,七彩鹤锦纹面上书写四百三十四字,字字珠玑。周庆明说,这道圣旨虽颁发于天启年间,却是上一代帝王于泰昌元年织造,而泰昌帝朱常洛在位不足半年,因此更为珍奇。此道圣旨为褒奖李从心曾祖父母教子有方,赠曾祖父李净光禄大夫(正一品),赠曾祖母贾氏一品夫人。李从心是河南濮阳市南乐县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曾任总理河道、提督军务、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官至一品,俗称李总河、李侍郎。如今南乐县南街还有为李从心上世立的四世一品坊,为李从心立的疏瀹九河坊、总督三边坊、青云接武坊等牌坊。

  该圣旨经明清两代更迭,加之歷代战火,“文革”浩劫,至今约四百年,七彩鹤锦纹面依然色泽饱满,光艷照人,尤为难得。其汉文书法为端庄的小楷,笔酣墨饱,疏朗有致,令人嘆为观止。

  清手绘龙边“世袭罔替”

  清代几乎全盘继承了明代所形成的完备的诰封制度,将圣旨使用推向顶峰。稍有区别的在于明朝圣旨只用一种汉文书写,清代圣旨则用汉满双文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然后合于中幅而书日期,并钤盖“製造之宝”或“敕命之宝”。底纹图案有祥云、瑞鹤、狮子等,绚丽多姿,光彩照人,尽显华美高贵、雍容富丽。

  在馆藏清代诰命圣旨中,一件堪称孤品的手绘龙边圣旨跨越两代君主,这是一道道光、咸丰二帝封爵清代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后代奎定、玉刚的“世袭罔替”圣旨,中缝用硃笔书写:奉恩将军奎定病,所遗之缺,将伊长子玉纲承袭奉恩将军。落款为道光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和咸丰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并钤有两代皇帝的玉玺。

  周庆明介绍道,这道清代“世袭罔替”龙边圣旨,极为罕见。这道圣旨跨越清道光和咸丰两代帝王,其左右两端的升降龙及周边的云龙纹皆为手绘,用色考究,绘製精美。满汉文对照,书法娟美秀挺。与一般圣旨不同的是,圣旨包首为织金花卉纹,龙纹、彩云纹用矿物颜料由宫廷丹青高手绘製,因为它代表?皇家殊荣和特权,从内容上讲只有宗亲皇室家族才可以享用到这一高规格圣旨。

  由于朝廷明文规定,受封人对圣旨要严加保管,如遭损毁即有相应的责罚,该馆收藏的部分圣旨中,多有伴有雕龙刻凤、防霉防蛀的圣旨匣。而形制不一的圣旨匾、圣旨碑藏品,则显示出受封官员特别将圣旨内容雕木成匾,勒石成碑,以此彰显门第显赫、家族尊宠。

  圣旨的製作品质亦与朝代兴盛密切关联。虽同为一朝,康熙与乾隆圣旨用料考究,色彩绚丽,光绪与宣统圣旨则粗糙简陋,神采漫灭,观之令人生出一叶而知秋的感慨。

  而今,建成于二○一二年的徐州圣旨博物馆,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获得中国文化实践基地、中国十大民间博物馆等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