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简易针灸技术:你只要对准了针灸穴位,就有效果!

 仙源钓鱼人 2022-07-10 发布于山东
Image
Image

针灸经验小处方





针灸中有无一些简便的方法,使初学者也能快速学以致用,遵照一定法则即能解决临床中遇到的一些较为复杂的疑难问题,这是我致力研究的内容。

易于复制、传播的针灸技术,我将其称之为傻瓜技术,也就是说,这样的针灸处方,只要你对准了针灸穴位,即使是将针用脚踢进去也能有效。

经过这些年的摸索研究,我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收获,形成了一些经验。在此,特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录于书后,供同道们探讨、指正。

1.健运脾胃的针灸经验处方

【取穴】气冲、公孙、中脘。双侧取穴。

【针法】气冲穴常规直刺1~15寸,公孙穴常规直刺0.8~1寸,中脘穴常规直刺1寸。上穴进针后皆留针约40分钟,闭孔出针。

【针法】每天一次,7~10天一疗程。一般一疗程即可。

【功用】健脾运化。

Image

对于胃纳不佳、食不多、食不香,有饮食偏好、或惧怕油腻、或精力不济者,一般在针刺4~5天后,即能有效地改善上述情况。

一般而言,患者胃口大开,不偏食,饭量明显增加,食之有味,精力随之变得较前充沛。对于体弱羸瘦者,针刺7~10天后,多数患者可出现体重增加3~5斤的变化。

Image

【说明】脾乃至阴之属,法象于坤,位居中土,其性至柔、至静,如土的不动之义,故自我运化能力差,要寄旺于四季。即脾土物质的运化随肝风而飘,随心火而炎,随肺气而升,随肾水而降。

冲脉者,经脉之海,有渗灌诸经的作用。气冲穴是冲脉气血在阳明胃经的输出之口,输出气血强劲有力,如冲行之状。

公孙穴为脾经与冲脉交会之穴。针刺气冲及公孙穴,可将冲脉气血较好的引入脾经,增强脾经气血的运化能力,使脾经气血无需依靠于四时之气也能很好地运化,达到健脾胃的目的。

针补中脘穴,则是加强胃的吸纳能力。

Image

此法适用于因脾胃虚弱、运化不力所导致的各种疾病﹐能有效地改善人体后天脾胃的吸收和运化功能。若其他脏腑与脾胃同病,运用此法能快速消除脾胃方面的相关病症。临床运用上,此法除任冲脉气血极虚的人(如天年将尽者)疗效不显外,绝大多数的患者使用此法后,皆能达到上述效果。

2.和胃降逆止呕的针刺经验处方

【取穴】气冲、公孙、劳宫、肩井(或完骨,或翳风)。肩井、完骨、翳风三穴的选穴原则,以指针压按疼痛为准,不痛者不选。双侧取穴。

【针法】气冲、公孙针法同上。劳宫穴常规直刺0.5~0.8寸,行泻法,每10分钟行针一次。肩井穴常规直刺0.8~1.2寸,完骨穴常规直刺约0.5寸,翳风穴常规直刺约0.5~0.8寸。留针40分钟。气冲和公孙穴不用运针,针肩井、完骨、翳风三穴其中一穴时则每10分钟快速提插捻转运针1分钟。

Image

【针法】每日一次,3天一疗程。

【功用】和胃降逆止呕。

适用于干呕、呕吐宿汁、呕吐酸水、胃气反逆等症状。轻症患者一般一疗程即取显效,二三个疗程可获痊愈﹔重症患者最多二个疗程即取显效,四五个疗程可获痊愈。

【说明】凡胃逆呕吐者皆有一个基本特点,即是脾胃虚弱。因其脾胃虚弱,故一旦受寒或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时易出现胃气呕逆现象。

Image

在本方的组成中,气冲与公孙穴相配,是为改善人体脾胃虚弱的状态而设,使脾胃健运,则不易受克。

泻劳宫则是泻内热,“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热除则胃气不能反逆于上。

Image

肩井、完骨、翳风诸穴,它是肝胆气血向胃经传输的枢纽之处。人体的脾胃一旦虚弱,不能及时有效地运化肝胆传来的气血物质,使肝胆的气血停留于上(不能下),则会出现五行中所说的木(肝)克土(脾)状态,使胃气出现反逆呕吐。

除此之外,肩井、完骨、翳风三穴还有分流膀胱经头颈部寒湿经水的目的,能散降头颈背部之寒,故此处方不光适用于胃热呕逆、肝脾不和呕逆,也适用于伤寒呕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