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养生保健的几点建议

 青山黄河鹿 2022-07-10 发布于内蒙古

随着时代的前行,科技的发达,人类欲望的不满足,逐步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这种人类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导致了天灾人祸的不断频发以及影响人类健康因素的增多尽管现代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因错误的生活方式带来的疾病也非常严重,于是保护环境、平衡生态、遵循自然规律成了人类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而健康活着、追求长寿,也就成了当今社会上至朝官下至百姓人人关注、参与的事情。因此,养生保健成了当今社会流行由此而来的养生方法和保健用品比比皆是,再加上官、私媒体的广告宣传和所谓明星的代言,以及各种养生机构的“热情服务”,实是让人眼花缭乱,难辨真伪,不敢相信。

然而人到老年后,才能真正明白一个青年、中年时从不去想的最简单的道理,那就是人和人最终可比的既不是财富,也不是权位,而是健康长寿的活着。

健康长寿,才是养生保健的最终目的。未病先防,才是养生保健的最佳途径。如何养生保健,怎么做到未病先防,谈几点建议:

一、养生保健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中医是什么?中医就是中国人的生活,中医就是让人不生病的大智慧,中医的最高境界就是治未病,也就是防病为主,治病为辅。《皇帝内经》告诉我们:“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近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本是祖先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但国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重西医轻中医,导致今天的结果是医院越建越多,病人越治越多,医院和病人成了正比关系。且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特别是慢性病,已严重地困扰着中老年人的生活,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命。对人类健康来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者将来,防病始终重于治病。防病当然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见证,毕竟古代是没有医院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洋人也对中医产生了兴趣,开始学习中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学习普及传承中医!不去用中医指导养生保健!所以任何一个机构或个人离开中医却大谈养生保健,那都是骗人的。

所以近年来,我们的国家加大力度普及、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中医,中医进校园、中医进社区、中医进家庭已逐步成为国策,学中医、用中医已成为家庭和个人养生保健的根本途径,也就是我们的祖先早已认识到的“治未病”。

二、养生保健不应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

我们的祖先一再强调防病重于治病,就是因为他们早就发现,许多的疾病是可防不可治,好防不好治!我们都知道,当今社会,治病的费用远远大于防病的费用,一旦得了大病,会让你倾家荡产,而且性命不保。所以,未病先防,尤为重要。因为防病,我们可以自己做主;治病却是医生和医院做主。有效的防病,可免除治病或减少治病。尤其是慢性病,一旦确诊就是长期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而它的发病原因也是长期积累、发展而来的。因此,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这也是最可怕的。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智者重防病,愚者重治病;重防病者惠及亲友,重治病者殃及全家。正确与否,众人评说。因此,养生保健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而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且越早越好,当然早期需父母的参与,前提是身为父母要懂点中医常识。只可惜好多中老年人到现在也没明白这个道理,但更可悲的是当下的年轻人根本不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只要认识到防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个人,不管老年、中年、青年,首先应从当下做起;对家庭而言,父母有责任带头,引导全家成员参与。一人学中医,全家受益。养生保健应从小开始,从年轻时开始,从身体好的时候开始,这才叫养生,才能真正起到防病的作用,少生病或者不生病。所以,子女从小到大的身体健康状况,与父母的养生保健理念和应具备的相关常识是有直接责任的。经常闹病的小孩,都是父母的无知导致的。

三、养生保健应从最基本最简单做起

养生保健其实并不复杂,而且需要从简单做起。只要我们每天能保持一个好的心态、科学搭配饮食、适当体力活动、生活起居规律;平时不要偏听偏信;有病时不要盲目求医;闲暇时学一些中医药基础知识,学一些营养学知识,只要做到以上几点,你就为自己的身心健康打下了基础。千万要记住:能保证自己吃好每日三餐,才是维持生命和强身健体的根本;能保证每天正常的吃喝、睡觉和排泄,才是养生保健要解决的的根本问题。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变成你的食物。防病如此,治病亦如此,自己的身体自己做主,轻易不要交给别人。就像一个人得了癌症一样,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只能自己救自己,否则谁也救不了你。

四、养生保健的关键是坚持

中医是专业的,又是大众的。养生人人都可行,但不是个个都显效。我们找一种养生方法容易,但长期坚持这种方法难。只要我们根据自身的状况选择了一种适宜的养生方法,就要坚持,坚持才有结果。有的需坚持几年才见效,有的需坚持几十年才有效,往往一个好的大家都羡慕的养生结果,则是需要坚持一生的。这也就是养生需养一生的道理。好多人不在心态上、一日三餐上、坚持锻炼上、规律生活上下功夫,却在吃药、吃保健品上花大钱,特别是一些中老年人,为此不惜金钱和时间,甚至上当受骗。我们身体某个功能的失调,是长期的不良习惯积累形成的,要在三五天内消除这种不适或要改变自身的体质,那是不可能的。养生保健是要治本,而不是治标。

五、养生保健的最高境界是食物调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我国的营养保障和供给能力显著增强,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均期望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3岁。但是,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老龄化和不健康饮食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营养健康问题。一是膳食不平衡的问题突出,成为是慢性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高油高盐摄入在我国仍普遍存在,青少年含糖饮料消费逐年上升,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奶类、鱼虾类和大豆类摄入普遍不足。二是居民生活方式明显改变,身体活动总量下降,能量摄入和消耗控制失衡,超重肥胖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膳食相关慢性病问题日趋严重。

中国古代把医事分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食医排最前。所以养生保健首先是食物调理,其次是药膳调理,再次才是药物及其他方法调理。而现代人却把这个顺序倒过来了,养生保健首选的是药物,而人人能做到的最实用的饮食调理却无人问津,这才是养生保健的最大误区,也是现代人类的可悲之处——以为有钱就能保命,其实不然。一切顺其自然,或许对我们的健康更有益。

台湾中医世家怀生堂第四代传人张钟元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生病是上天给自己最好的机会,让我们回头检视自己长期以来的饮食习惯,到底偏阴偏阳?生病了,只要减少长期所习惯吃的种类,多吃自己不常吃的种类,身体通常会自动平衡过来。”

切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医院是厨房,最好的药物是食物,最好的疗效是时间。

引一则有关健康的幽默作为结束语,很有哲理:在一个有众多名流出席的晚会上,鬓发斑白的巴基斯坦影坛老将雷利拄着拐杖蹒跚地走上台来,主持人开口问道“您老人家身体健康吗?”雷利回答“健康,非常健康!”主持人又问“听说你还经常去看医生?”雷利回答“是的。”主持人故意问“健康为什么还经常去看医生?”“因为必须有人经常去看医生,医生才能够活下去。”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主持人接着问“您经常去药店买药吗?”“是的,”雷利回答“因为药店老板也得活下去。”台下又是一阵掌声。“您经常吃药吗?”“不,我经常把药扔掉。因为我也要活下去。”台下大笑。                            

 

                                                      2022年7月于内蒙古包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