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51年一汉奸被捕,他却指着一位解放军说:你是害死杨靖宇的叛徒

 历来现实 2022-07-10 发布于北京

“我知道出卖杨靖宇的叛徒是谁,他就在解放军中,名叫程斌,还当了大官!”

在一次审讯中,一个叫刘其昌的囚犯,说出了这样一句令人震惊的话。

听到此言,公安人员不敢相信,但是也不能不认真对待。

因为刘其昌当年就是抗联战士,程斌曾经是抗联的师长,是杨靖宇的得力助手,刘其昌的话绝对不是空穴来风。公安人员不敢怠慢,随即将此重大情况向上级报告。

情况最后上报到了公安部,公安部部长罗瑞卿报告后非常重视,表示要亲自过问此案。

杨靖宇是赫赫有名的抗日英雄,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40年2月,被日伪“讨伐队”杀害。

杨靖宇有勇有谋,作战勇敢,从1932年就开始和日寇周旋,对日寇造成沉重打击。日伪对其恨之入骨,做梦都想除掉杨靖宇,费了八年的气力,却始终一无所获。

为什么在抗联发展壮大起来的时候,杨靖宇被害,上级百思不解,但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刘其昌说的是不是实话,出卖杨靖宇的叛徒到底是谁?为什么能隐藏十年,最后还在解放军队伍中当了军官?

这一切,还要从日军侵占东北说起。日本早就对中国有领土野心,不惜跟同样想征服中国的沙俄军队在东北大打出手,日俄战争取胜之后,在东北关东州建立了臭名昭著的关东军。

之后,关东军在东北军阀的大力协助下,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铁路,为日本侵占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万事俱备之后,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30万中国军队采取不抵抗政策,一枪未发撤入关内,白山黑水从此处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之下。

民族危亡之际,已经在抚顺从事地下工作两年的杨靖宇,按照党的指示,到吉林领导抗战工作。

之所以把重任交给杨靖宇,是因为出生在河南确山县的杨靖宇,曾经在1927年组织领导过“确山暴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豫南游击队,创建了四望山革命根据地。

能在敌人眼皮子底下组建游击队,跟敌人周旋,是杨靖宇的强项。上级领导这才将组建东北抗日武装的重任交给杨靖宇,对他寄予厚望。

事实证明,杨靖宇没有辜负上级领导的期望。

杨靖宇深感肩上责任重大,按照自己在河南领导工农红军的经验,对当地多如牛毛的抗日武装进行整合。

这些抗日武装各有各的目的,有的是因为家乡被日军占领,有的是出于民族大义,有的是日本人侵犯了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各自为战,谁也不服谁,行动也不统一,也没有政治纲领,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甚至不同的抗日武装之间,还大打出手,相互兼并。总之,这时候的东北抗日武装,是一盘散沙,极容易被日军各个击破,也容易被日军收买。

杨靖宇14岁就参加革命,练就了一身本领,靠着自己高超的军事才能,他赢得了各路抗日武装头目的敬佩。

杨靖宇还利用抗日武装头目讲江湖义气这一特点,跟大大小小的头目拜把子,将他们团结到自己旗下。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当地大大小小的抗日武装得到整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队伍组建之后,杨靖宇积极开展政治思想教育,让大家明白这是一支共产党领导下的队伍,要遵守纪律,服从指挥。

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杨靖宇要让大家明白,跟着自己干,就能打胜仗。

这一点,对杨靖宇来说根本不是问题。他就是游击战“专家”出身,打游击战是轻车熟路。在他的领导下,游击队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在当地百姓的大力支持下,在冰天雪地里,用落后的武器,跟武装到牙齿、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日伪军周旋,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将日军打得晕头转向,没有了脾气。

在队伍组建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和日伪军进行60多场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数以百计,缴获武器弹药不计其数。如此一来,杨靖宇的队伍威名远扬,附近抗日队伍如“老长青”、“朱司令”、“云中飞”、“三江好”、“曹团”等纷纷慕名前来投奔。

杨靖宇还主动与其他抗日武装加强合作,在他们遭遇困难,被日伪军进攻形势危急的情况下,带领部队为他们解围。在他们缺少武器弹药和衣食的时候,雪中送炭,出手相助。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如此一来共产党的主张深入人心,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队伍规模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对日军的军事打击力度也越来越大。

1933年7月,共产党领导的十几支抗日武装组成的抗日联军联合参谋部正式成立,杨靖宇担任政治委员。

1933年9月18日,在中国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基础上成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

独立师下辖两个团。全师共有300余人,杨靖宇任师长兼政治委员。而文章开头提到的程斌,已经受到杨靖宇的重用,担任了政治保安连得连长。

程斌之所以受到重用,有好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他是吉林当地人,跟当地人沟通更方便。

二是程斌是中学文化程度,学识渊博,这在那个年代非常难得,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三是程斌的妹妹曾经惨遭日本人凌辱,他对日军有深仇大恨。

四是陈斌看过马克思的书,赞同共产主义理论。

第五点,也是最后的关键一点,程斌脑筋聪明,非常机警,年纪也不大,适合重点培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杨靖宇对陈斌感到满意,才让他担任要职。

看得出来,杨靖宇是把陈斌当接班人来培养的。因为在当时极其险恶的环境下,必须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负责人遇到不测,必须有人能接过重担顶上去。

不然的话,队伍就会处于险境,群龙无首,遭遇重大损失。

产生这个想法之后,杨靖宇就开始刻意对程斌进行指导,给他机会让他参加重大军事行动。每次行动结束后,都要让程斌写出总结,得出结论,提高自己的战术素养,积累作战经验。对杨靖宇的刻意指导和悉心培养,陈斌心领神会,更加珍惜机会,十分上心。

他很快鹤立鸡群,成为后备指挥员中的佼佼者,超过了队伍中的其他同志。

在杨靖宇的正确指挥下,在程斌们的积极响应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成立不足一年,便与日军进行了40多场战斗,打出了威风。

背靠大树好乘凉,人多力量大,周围十几个抗日武装决定加入杨靖宇的队伍,共同对付穷凶极恶的日军。

在请示上级领导后,东北抗战联合军总指挥部,东北抗联的前身,应运而生。

杨靖宇任总指挥,程斌为政治部主任。

当时指挥员中不少人是抗日武装负责人,他们资格都比程斌老,对于杨靖宇的决定,他们表示不服,

杨靖宇苦口婆心给他们做工作,才让大家接受了组织的决定。

由此可见,为了培养程斌,杨靖宇煞费苦心。而当时的程斌也非常争气,他用实际行动来回应领导对他的信任,没有给杨靖宇丢脸。

他独当一面,独立指挥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以最小的伤亡,完成了作战目标,赢得了大家的好评。

对此,杨靖宇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程斌有勇有谋,敢想敢干,也赢得了口碑,树立起威望,杨靖宇不再犹豫,将人民革命军第一师的指挥权交给了程斌。

这人民革命军第一师是杨靖宇亲手创建的,之后也一直是抗联的一支王牌,让日军闻风丧胆。

杨靖宇将它交给程斌,足见杨靖宇对程斌的信任无以复加。

程斌当时非常感动,他向首长保证,一定要好好干,干出名堂,回报上级的信任。程斌更加努力向杨靖宇学习,学习他的指挥艺术,了解他的决策过程,揣摩杨靖宇的游击战规律,最终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比如他曾经和杨靖宇进行过这样的游戏,在决定军事行动后,不用杨靖宇开口,程斌拿起笔将杨靖宇的决定写到手心里或者纸上。

杨靖宇一看,果然是自己内心所想。

或者说,杨靖宇在决定军事行动之前,让程斌说出自己的想法,结果与自己的构思不谋而合。

杨靖宇曾惊叹说:“如果日军中有程斌这样的指挥官,能洞悉我的想法,那可就糟透了。”没想到一语成谶,程斌后来真的当了叛徒,杨靖宇遭遇重大挫折。

春风得意马蹄疾的程斌,为什么会认贼作父当汉奸?

原来杨靖宇领导的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壮大,发展到11个军,大约40个师,总兵力30万人,给了日军沉重打击。

据记载,仅1937年,抗联就袭击南满日伪军多达数千次,动摇了日本在东北的统治,成为关东军的心头大患。

他们不得不正视这支队伍,开始加大力量进行打击。如果不这样,日军的交通运输线就会被抗日武装摧毁,侵华日军的后勤保障就会中断,灭亡中国的梦想更加遥不可及。

经过长时间的摸索,日军针对抗联的游击战特点,对症下药,研究出了非常恶毒的对策。

什么对策?就是把民房都烧毁,把老百姓赶入指定地点。

换言之,就是把零散只有十户二十户的小村合并成五十户、一百户的大村,老百姓管这叫“归大屯”,日本人把它叫“集团部落”。

这个政策从1937年开始酝酿,进行试点,1938年春天,开始大面积推广。

他们不光把村子合并起来,还将村子军事化,周围筑起五六米高的围墙,四角建起坚固的炮楼,墙外挖十几米宽的壕沟,在沟里面灌水,还拉上几道铁丝网,相当于一处小型的城堡。

“部落”内的青壮年被迫组成“自卫团”,日夜巡逻。里面还驻扎有警备队,除了伪军,还有日军。

更可怕的是,这些村庄都选在交通干道旁边,还通了电话。一旦游击队来了,首先的问题就是“打不进”。

其次只要战斗一打起来,周围的日伪军就会迅速利用交通要道前来增援。

这样的话,抗日联军想跑也跑不了。

敌人将粮食、盐、布匹这些抗联的必需品,严格控制起来,按照人口凭票定量供应。如果亲戚朋友进村,必须持日军颁发的有效证件,不然的话寸步难行,还会被抓起来。即使外出劳动,比如上山打柴,下河抓鱼,都得有证,没证件甭想出去。

这一招非常歹毒,因为东北本来就地广人稀,如此一来,抗联处境非常艰难。打个比方,抗联是鱼,民众是水,敌人控制了水源,抗联的生存面临困难。

尤其是到了冬天,严寒之下抗联的给养完全断绝,只能靠从野菜、树皮维持生命,饿死冻死的战士越来越多。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在1938年艰苦的环境下,有人就开始动摇了,本性暴露出来。

1938年,一共有13个师长、2个军长,一个副军长叛变投敌。

他们是第3军10师师长高世魁;

第8军1师师长秦秀全;

第9军2师师长王振祥;  

第3军4师师长陈云升;

第8军6师师长赵庆珍;

第8军3师师长王子孚;

第4军1师师长曲成山;

第8军5师师长董宪章;

第8军2师师长关文吉。

第9军1师师长郭 成等。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投敌将领大多数品质不好,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就是土匪,加入抗联有投机成分。

比如投敌的第8军、第9军军长李华堂和谢文东,本身就是大土匪。

11个军被我党直接控制的,有5个军,即1、3、5、6、7军。

这5个军只有两个师长投敌,一个是第3军4师师长陈云升;一个是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程斌。

程斌是率领部下投敌的,队伍中都是赤胆忠心的革命战士,他明着说肯定不行。想来想去,他想到一个鬼主意,说是执行上级命令,带着部下投奔日军。

这些战士大多数不愿意当汉奸,被日军残忍杀害。

程斌的投敌,让抗联遭遇灭顶之灾。因为编制为“第一”的,往往是军队的王牌,程斌作为抗联骨干投敌,对抗联的打击可想而知。

尤其是程斌对杨靖宇的活动区域和规律了如指掌,杨靖宇的处境就更加危险。程斌投降之后立即向将抗联秘密营地全盘供出,抗联队伍早已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

就在杨靖宇带领战士苦苦坚持的时候,又发生了一个不利情况。

1940年2月,杨靖宇身边的警卫团参谋丁守龙也思想动摇,叛变革命,当了叛徒。如此一来,日军掌握了杨靖宇的确切位置。

终于,杨靖宇在枪林弹雨中倒在了日军魔爪之下。

杨靖宇是为国家民族而死亡,虽死犹荣,流芳百世。

抗日胜利以后,程斌惶惶不可终日,但是他心生一计,枪杀了几名放下武器的日本人,加入国民党的部队。

北平和平解放之后,程斌又将自己曾经是东北抗联将领的往事说了出来,混入了华北野战军的队伍。

因为有作战经验,程斌再次成为我军指战员。

然而,人在做天在看,试问苍天放过谁?

1951年的一天,天空下起了雨,程斌撑伞走在雨中,在一家店铺门口,与一个避雨者四目相对。

尽管只有短短几秒,两人都倒吸一口凉气。程斌认出对方是老相识,抗联战士,警卫员刘其昌。

刘其昌当时也当了汉奸,后来逃脱惩罚,但是建国之后,隐姓埋名,到处躲藏的日子也不好过。认出对方之后,刘其昌果断走进公安局自首,在接受审讯的时候,供出程斌。

就这样,卖友求荣,认贼作父的程斌,受到了严惩,杨靖宇在天之灵可以安息了。

叛徒刘其昌,也没有逃脱法律惩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