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画报漫谈  34

 三自之我 2022-07-10 发布于天津

老画报漫谈

周利成 著

  三十四、美术类画报《鼎脔》

  1925年12月7日,《鼎脔》画报在上海创刊,创办人兼主编为浙西名士王修(字季欢),上海巽社襄助,社址在王修寓所上海晏芝路264号。该刊在北京琉璃厂中路南崇文斋纸店设有分售处。《鼎脔》饮誉海内外,行销朝鲜、蒙古、日本及东南亚,以究讨书画金石艺术为宗旨,以介绍和研究中国古代、近代书画、碑碣砖瓦、绣织、鼎彝、印玺、钱镜和兵器等为内容,刊登了大量的古代、近代书画和金石作品,是向海外推介中国美术的重要媒介,开启了一扇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鼎脔》为美术类画报,道林纸,铜版印刷,八开,四版,逢周一出刊,每期大洋5分,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制作精良。康有为、齐白石、吴昌硕、胡佩衡、寿石工、金息侯、林白水等数十位名家题写刊头,是该刊的一大特色。《鼎脔》创刊号刊发的《弁言》一文写道:“豪者一饭千金,八珍罗列,五侯之鲭,咄嗟可办,习焉反觉其烦。则本刊也,譬诸伊蒲常供,偶尔尝鼎一脔,或转觉厥味之隽永乎。”

  王修为长兴人,与其妻温陶为同乡,共同创办《鼎脔》,一个任主编,一个为编辑,故而该刊作者不少亦为长兴人,如张度、严麐、王井陶、陈颂年、钱一飞等,该刊也发过一些宣传长兴人、长兴事、长兴物的文章。

  上海巽社为王修1925年创办,研究金石、书画,社友大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界。这些社友也组成了一个强大而稳定的《鼎脔》作者群。随着画报声誉日隆,陈师曾、傅增湘、罗振玉、胡佩衡、沈尹默、林琴南、黄宾虹、齐白石、吴昌硕、汪大燮等名家纷纷来稿。

  画报初期不付作者稿酬,但有不定期征文,支付奖金。第2期曾就殷墟骨刻和模特儿事件举办征文,文章不限字数,有评审组对征文评定。殷墟骨刻征文第一名现金10元,第二名6元,第三名4元;模特儿事件征文第一名4元,第二名3元,第三名2元。模特儿事件即为当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刘海粟聘请陈晓君做人体模特儿引起社会热议一事,《鼎脔》刊发的征文的观点,明显支持刘海粟。从1926年第35期,该刊开始支付作者稿酬,“凡以本刊旨趣相同之著作,见惠一经登出,每千字自二元至十元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