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沙文夕大火,酆悌替张治中担责被判刑十年,不料蒋介石早起杀心|张治中|警备司令部|酆悌|长沙

 nqdeshen 2022-07-10 发布于安徽

张治中 图片来自网络

1938年11月13日凌晨, 长沙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毫无征兆地爆发了。因大火是在凌晨燃烧起来的,长沙大多数民众都在睡梦中,根本不来不及逃脱,因此损失极大。据灾后统计,长沙城50余万人口,死在大火中的就有3万余人。

而且,长沙是一座具有着3000余年历史的古城,此次大火烧毁了长沙城90%的建筑,3000余年的历史文化沉淀毁于一旦,可谓是损失惨重。

事后追责,作为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被“革职留任”,长沙警备司令 酆悌 、警备二团团长徐崑、警察局局长文重孚3人被枪决,以平民愤。

但是,对于此次长沙大火的直接责任人张治中,民众普遍认为应该付最首要责任,而对于被枪毙的长沙警备司令酆悌,则普遍认为是张治中的替罪羊。

那么,长沙文夕大火究竟是如何烧起来的?酆悌是否真的是张治中的替罪羊呢?

所谓“文夕”,“文”指的是12日的电报代号,“夕”指的是晚上。在11月12日半夜和凌晨燃烧起来的这场大火就被命名为“文夕大火”。

1938年10月,武汉失守。由于在武汉失守之前,守军没有把储存在武汉的大量军需物资以及公共设施破坏,让攻入武汉的日军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恢复了战力,使得蒋介石极其不爽。因此,在11月7日,蒋介石来到了长沙,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在会议上,蒋介石重提“焦土抗战”:

长沙要实行'焦土抗战’,如不守,必须彻底破坏,不资敌用。

11月10日,湖南省主席张治中召开湖南省政府会议,在会议上确定了焚城计划,由长沙 警备司令部 负责统筹安排、湖南省保安处负责协助,具体实施由长沙警备司令部第一团负责。

长沙大火惨状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这项安排却遭到了湖南省保安处参谋长徐权的反对,他认为,第一团官兵绝大多数都不是长沙人,对长沙的情况不熟悉,放起火来效率不高。而第二团官兵都是长沙人,熟悉地理,将来放起火来会得心应手。而且徐权还提出,以连为单位组成放火队有些浪费人手,因此提出要以班为单位组成放火队,这样效率会大大提高。

不得不说,徐权的建议还是很中肯的。可是,正是由于这两项提议最后被张治中采纳,使得长沙大火最后不可控。

对于长沙警备司令酆悌来说,既然张治中都已经首肯了,那就遵照执行吧。

说起酆悌,本来他是在常德担任警备司令的,可是不知怎么回事,担任长沙警备司令的唐生明偏要和他对调职位。常德地区虽然富庶,但是哪里能够和长沙相比?可没料想,他到长沙担任警备司令不过半年,就遇上了长沙大火这件糟心事,恐怕在他被枪毙之时,也会感慨命运不济吧!而第二团团长徐崑更是倒霉,本来应该由第一团背的锅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砸到了他的头上。

从效率上来讲,此次放火准备还是极为迅速的。11号召开放火会议,定下了放火的章程:一是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的命令;二是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的命令;三是警报器有节奏的警报声;四是天心阁上的火柱。这也就是说,只有看到了天心阁上的火柱,长沙的“焚城”计划才开始启动。

章程定好后,第二团在12日就开始行动,各主要街道纷纷被泼上了煤油和汽油,连消防车都装满了汽油,已经由消防车变成了放火车。

就在长沙城紧锣密鼓布置放火事宜的时候,蒋介石的一封加密电报发给了张治中:

限一小时到达:长沙如失陷,务将全城焚毁,望事前妥密准备,勿误!

后人往往借此认为长沙大火是蒋介石下令放的,像张治中和酆悌等人都是替罪羊。这话说得对也不对。

说对呢,命令确实是蒋介石下的;说不对呢,是因为我们所见的仅是电文的一部分,而且还没有正确理解这一部分的含义。

长沙大火惨状图片来自网络

蒋介石电文中说的是“如”失陷,可是12日深夜到13日凌晨,长沙城并未失陷,因此也就失去了放火的前提条件,而且,在电文中还提到,等到前线的军队从汨罗江一线撤退后再等待命令放火。这可不是件小事,因为此时正在岳阳一线与日军对抗的是9战区约30万大军,如果在前线军队没有撤离到安全地带的时候就火烧长沙,那将会把30万大军置于日军与大火的夹击之下,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不会这么干。

那么,长沙大火究竟是如何烧起来的呢?

说起来,就是因为城内的伤兵医院不小心失火,没有被及时破灭。那些放火队员们大多数都是新兵,军政素质不高,而且因为把部队分散得太厉害,命令传达得不到位或者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使得这些本就绷紧着一根弦的放火队员们以为是得到了上级命令,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开始放火。等到酆悌等人反应过来准备救火的时候,又由于城内的警察过早疏散,无人可用。消防车又装满了汽油,也无法使用,就这样,一场大火终于控制不住,熊熊燃烧了起来。

还有一种说法是,此时日军已经攻占了岳阳,前锋直指岳阳的新墙河。前线将领在汇报战况的时候,译电员却把新墙河译成了新河。新墙河属于岳阳地区,离长沙125公里,而新河属于长沙地区,离长沙6公里。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本来,就算是译错电文,也不至于引起这么大的恐慌。因为负责放火的几人都是经历了战火考验的军人,对最基本的军事常识和战况还是了解的。因此,徐权在第一时间给正在新墙河前线的关麟征打电话询问情况,得到的肯定答复是日本仍在新墙河。可不知怎么得,这个假消息却传到了外界,引起了民众的极大恐慌,纷纷加入到了放火的队伍中,最终大火不可控制。

从责任上来讲,张治中的责任无疑是最大的,谁叫你是湖南省主席呢?次之,应该是酆悌,这两个人都负有领导责任,撤职查办,甚至判刑都是应得之罪。可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张治中仅被“革职留任”,而作为第二责任人的酆悌却被处死,这就不得不引起世人的议论,酆悌是不是做了张治中的替罪羊了?

据时任第九战区负责情报工作的调查室主任,国民党老将张振国回忆,在审判酆悌之前,张治中曾经行色匆匆地见了酆悌一面,二人究竟说了什么,外人不得而知。在随后的军法审判中,酆悌在回答一些关键性问题的时候,总是环顾左右而言他,似有难言之隐。最后,酆悌表示,对于文夕长沙大火,他愿意负全责。

酆悌图片来自网络

从事后给酆悌等三人量刑的程度来看,张治中应该是和酆悌达成了共识,那就是酆悌出头把责任全部揽下来,张治中在外运作给酆悌等三人少量刑或者日后减刑。果然,在宣判结果出来后,酆悌被判刑10年,徐崑和文重孚分别被判刑7年和5年,可谓是笔下超生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酆悌等三人在监狱内待不了多久就会被减刑或者释放。毕竟,酆悌可是黄埔一期生,又是被蒋介石看重的人。

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当判决书交给了蒋介石的时候,蒋介石却在判决书上加上了“渎职殃民,一律枪决”八个字。就这样,酆悌等三人被枪决了。

我们不能忽视蒋介石此时痛恨三人的心情,毕竟,长沙大火让国家损失惨重。武汉会战失败后,长沙已经成为了阻挡日军进军的最主要阵地,又是第九战区司令部所在地,大批量的军用物资和武器装备都存放在长沙,可却被这一把大火烧的干干净净。以至于九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在见到张治中时破口大骂。本来资格不低于陈诚的张治中不仅不敢回嘴,反而连声称自己该死。

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蒋介石对张治中和酆悌等人处以何种处罚都不为过。可是,酆悌可是黄埔一期生,又是蒋介石的心腹爱将,蒋介石真的因为这件事就舍得处死酆悌?

其实,酆悌是蒋介石的爱将一说早都是过去式了,蒋介石早就对酆悌起了杀心,就是没有找到机会罢了。而此次长沙大火,酆悌是第二责任人,正好是处死他的好机会。至于张治中,鞍前马后跟随了自己十几年,功劳苦劳都有,蒋介石是不会杀他的。而徐崑和文重孚二人有没有成为替罪羊的资格,而酆悌则是最好的人选。

酆悌,黄埔一期生,生性灵活,能说会写,在黄埔时期就获得蒋介石的看重,成为了国民党在黄埔军校外围组织的骨干成员。

毕业后,酆悌又是国民党政工系统内的干将,为蒋介石控制军内思想立下过汗马功劳,也因此成为了蒋介石的亲信,嫡系中的嫡系。

可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酆悌虽然是自己的亲信和干将,但是却瞒着自己做了三件在他看来的大逆不道之事。一是在四一二政变中放走了周恩来;二是保护了刺杀汪精卫的华克之;三是暗杀张群。

1927年4月11日,周公鉴于驻扎在上海的国民党军队有发动政变的可能,为了做最后的挽回工作,周公单刀赴会到了国民党军第26军第2师,想要凭借着自己的威望来说服第26军停止反共政变。可是,蓄谋已久的国民党军不为所动。

周恩来图片来自网络

4月12日凌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周公被扣留。幸好当时去接周公到26军开会的一个叫斯励的军官是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而他的哥哥斯烈就是26军的副军长。在他的斡旋下,周公得以脱离险境。可是上海工人纠察队的总部已经被封了,周公只得躲到了上海浦东的贫民窟中等待机会离开上海。可是不巧,又被26军第1师第7团给抓住了。

周公被捕被酆悌得知后,他感觉杀害周公于心不忍,因为周公在黄埔同学中拥有极高的威望,大家谁都不忍心伤害。于是,酆悌就赶往第一师驻地,想要劝说周公写一份“脱离中共”的声明以保全性命。可是他也知道,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可当他来到第一师时却发现,第7团的团长鲍靖中(黄埔四期生)明显很紧张,酆悌就明白了,鲍靖中也想救周公。于是,酆悌就装模做样的检查了一下工作后就离开了。不久,鲍靖中就派人把周公送出了上海。

也怪酆悌自己嘴不严,在不经意间把这个事情说给了自己一位好友听。可没想到,在抗战爆发之后,酆悌的这位“好友”却把这件事情密告给了戴笠,戴笠又报告了蒋介石,引起了蒋介石的极大震惊。在他看来,自己身边最受信任的人竟然对自己如此的不忠,是要除去的。

可是,酆悌久在国民党高层,而且还是在政工系统内,知道太多国民党内部高官的隐私和太多的见不得阳光的事情,如果贸然处理,不仅会为世人留下个兔死狗烹的不好名声,还容易被酆悌反咬一口,把那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抖露出来,使自己在世人面前丢脸。因此,蒋介石对酆悌采取了淡化处理的方式,把酆悌从委员长侍从室组长的位置上调离,改任为军委会的总务厅长。这个职位无论是在地位上还是油水上都远超一个侍从室的组长。

从表面上看,这是蒋介石对酆悌辛苦服务的补偿,但从实质上看,这也意味着酆悌从此被踢出了蒋介石的核心圈,之所以还不动你,是在寻找机会。

终于,长沙大火,使得蒋介石找到了处死酆悌的机会,而且这次处理还让其他人找不到任何说辞。毕竟,酆悌是在长沙大火事件中犯有罪行的,而且还承担了全部责任。

相对于酆悌在之前犯下的诸如保护刺杀汪精卫的华克之,为了内部派系之争,想要暗杀政学系大佬张群等事情,那都不是事。因为在蒋介石看来,自己早都想杀了汪精卫,只不过为了国民党内部的平衡,不得不与汪精卫虚与委蛇罢了。既然有人动手,那自己坐享其成不好吗?一个华克之,你酆悌保护起来就保护起来吧,对大局没有任何影响;暗杀张群,那也是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倾轧,自己还巴不得内部争斗不已,都需要自己出面来断官司呢。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离不开自己,才能都依靠自己。只不过酆悌吃相难看了些而已,只要是自己出面稍加整顿,自然会把派系之争摆平。

可是,对于酆悌在1927年故意放走了周公,蒋介石却始终耿耿于怀,总想要除之而后快。因此,在长沙大火之后,军事法庭判处酆悌10年徒刑的时候,蒋介石终于找到了除去心腹之患的机会。

酆悌,也成为了黄埔一期生中第一个被蒋介石下令处死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