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读原著 2022-07-10 发布于四川
     《荀子·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面,荀子通过各种类比,说到“积”的重要性,最核心的是圣心的获得,神明的自得,都是积善而来,这里面的积善当然不是指刻意的行善,而是时时正自己的心,从每一个起心动念正起。人修身修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即依仁义行,自然成己成物,这个积的过程即是孟子讲的“集义”。

  “集义”多了,人就能结圣胎,变化气质,《孟子·公孙丑上》中,孟子就说:“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这种气质的流露,不仅是人格上的光风霁月,更也有胆魄上的坦荡无畏,《传习录》中就有——

 “澄问:'有人夜怕鬼者,奈何?’
  先生曰:'只是平日不能集义,而心有所慊,故怕。若素行合乎神明,何怕之有!’”

  当然,更也自带才力上的蓬勃生长,智慧上的生生不息,人智慧不明,才力不足,也多是源于集义不厚。

   庄子 《逍遥游》中就讲:“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对于这种善的累加,义的聚集,气的培养,十分不易,很多人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以致于“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彖》曰:“大畜,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

  在所有累善,集义,畜德方式中,最能举重若轻见到效验的就是多识“前言往行”,——多识“前言往行”,即是多读圣贤经典,体悟圣贤言行,浸润其中,不自觉的将其知行合一,进而以此来反观自己,归真自己,日新自己,升华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