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感】勿以俗手伤国脉||叶洪军

 一犁_书馆 2022-07-11 发布于江苏

作者叶洪军

月上疏帘,敲棋有声。白黑相对,品有高下。棋经曰:“行远而正者吉,机浅而诈者凶。”抬手之间,吉凶已取,世道立见。行远而正,则神游局内,意在子先,明明白白。而棋中俗手似是而非,漏洞百出。斯人道行浅薄,常想一步登天,终入机浅而诈之末流。任你冠冕堂皇,煞有介事,也只是下品。此人一出手,明白人便一眼见底,且待几个回合,彼将落下马来。休看他叱咤风云,汹汹而来,貌似棋高一着,其实是为自己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徒增笑耳。纳兰性德词云:“须知今古事,棋枰胜负,翻覆如斯。”有鉴于此,世间种种俗手宜速速警醒,速速收手,勿蹈覆辙。


然而妙招难得,俗手易出,哪里“热”就在哪出手,你方唱罢我登场,往来匆匆。多年来, “文化”一直是“热词” 。国脉所系,焉能不热?舍此,何谈复兴之梦?可是,偏偏遭遇俗手最多的就是文化,面对臭棋篓子纷纷插手的文化热,啼笑皆非,忧从中来。

奸商逐利,不惜焚琴煮鹤,而为政者俗手一出,为害更甚。比如一条明清古街,背山临水,花木掩映,飞檐雕窗,幸存于数百年沧桑,虽不免残破,但浓浓的古风扑面而来,不可复得。此时,一要员踱着方步,前来考察,皱眉凝神,仿佛浸染其中,指画之间,一个“打造文化街区”的口号呼之欲出。随之,尽管这珍贵的“文化”曾幸免于战火,却难逃此劫。一转眼旧貌换新颜,商铺林立,千家一面,楼阁参差、亭台错落的韵味荡然无存。雕梁画栋变成了涂上黑色的水泥制品,要不了多久便剥落不堪。历史的细节悉被抹去,国人特有的那份精致、典雅再也看不到了,只见贴满了无比正确的标签。

俗手所为,莫不如此。有人从江西一处古老村落买来一间清代木屋,斗拱重檐,花格门窗,精雕细琢。令人想到青山绿水间,一帘秋月,满庭花影。看我发愣,他笑道,这算什么,有个四合院被老外搬到地球那面,那才叫美呢。原来,此地正在打造文化。这么好的“文化”都糟蹋了,不知道捏弄了啥鸟文化。

放眼望去,名人故居接二连三地被“保护性拆除”,鲁迅、聂耳、傅雷、章士钊都魂归无处,一代建筑大师梁林夫妇的旧居也不复存在。拆真文物,造假古董,早已成风,更要命的是,一律冠之以高大上的美名。这是十年前的事了。那时,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在册的七八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四分之三已经消亡。试问,经过十年 “ 打造”,当时残存的还剩多少?

一局好棋下成这样,祸根是怠政、乱政,明里暗里,握着权柄的俗手和无良商家的黑手握在一起。欲知俗手与毒手何异,须看何谓毒手。毒教材,摸奶诗,院士造假,公知抛砖,无不践踏文明,无不戕害灵魂,其手何其毒也。或许他出手并无恶意,但结果一样。龚自珍说过,灭人之国,必先灭其文化。因为一国之文化是民族之根基、国家之命脉、灵魂之家园。那些爱死了文化的人,所“爱”正是传统文化,积淀数千年,与日月同光。身为中华儿女,对她伸手,怎能没有敬畏之心?


毒手黑手姑且不论,以免脏了纸笔,但愿出于“好心”、将伸未伸的俗手勿再跟风,急于出手。但凡俗手,不免机浅而诈。那一番好心,其实多半是急功近利,免不了使诈取巧以至见利忘义;那一套好听的说辞都成了笑话。权力之大,兴与毁在一言之间,岂可造次?俗手源于机浅,功底差,见识短。别再说你是高知,有点专门知识不假,但你懂传统文化么?或者说,你有文化么?中国文化人应是通晓国粹的饱学之士。饱学只是前提,能融会贯通、悟透玄机才能落下一子。按围棋术语,其招数为本手,这是不失根本的步子,凭此稳操胜券。出本手者棋力稳健,顺应棋理,一招一式都出自精修苦练。本手烂熟于心,终能生巧,偶得妙手,巧而似拙,化腐朽为神奇,出人意外却合情合理,此乃化境。若是不会爬,就想走,必出俗手。俗手眼高手低,靠耍小聪明,结果当然是“凶”。唯有练成本手,方能靠谱,不以俗手当妙手。华夏文化乃国之基、民之魂,万勿自视高妙,而対之动粗。尔等快意一时,遗恨千古,上无颜对祖宗,下无颜对子孙。

当然,文化之进步,有理由寄希望于本手、妙手。然而一见到到无数俗手竞相挥舞,甚至一听见高喊“文化”,就心惊肉跳。惶恐之余,按本年高考作文试题,草成此文,并代千万学子立誓:修得上品,不为俗手。为此,恳请诸公,为咱孩子,先做个好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