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苑】​苑广阔||荷下有凉意

 颍州文学 2022-07-11 发布于安徽

                     《颍州文学》


让文学回归本真!


荷下有凉意
文/苑广阔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南宋诗人杨万里笔下如此壮美的风景,在南方极为常见,在北方就成了罕见。原因无他,北方水少,荷塘也少。
少,并非没有。我们村的村东头有一个水坝,水常年不断,又很浅,坝底皆是多年淤积的淤泥,特别适合荷花的生长。
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有人在里面种下几节藕段,从此荷花就在水坝里扎了根,越长越多,渐渐成了气候,也成了村里的一道风景。原来的水坝,因为有了这片荷花,自然也就变成了荷塘,甚至村里已经延续叫了几十年的“东坝”,也变成了现在的“荷花塘子”。
大暑节气,正是荷塘最耐看的时候。荷叶亭亭,一片墨绿,荷花盛开,有红有白,路过的人,无不驻足注目,后才心满意足离开,去忙活自己的事情。
荷塘无主,村里担心有人乱采荷叶、荷花,委托住在塘边的三爷爷看护,每年还给几百块钱补贴。三爷爷子女都在城里,且十分孝顺,三爷爷早就“脱产”了,每天都在荷塘边的杨树下坐着小马扎抽烟、喝茶、乘凉,这对他是个自然美差。
有了三爷爷的看护,整个夏天荷塘都是一叶不失,一花不丢,全村人都对三爷爷的尽职尽责很满意,当然除了那些觊觎荷花荷叶,被三爷爷一顿呵斥的半大坏小子们。
荷塘水浅无大鱼,各种小鱼小虾泥鳅倒是不少。盛夏中午,毒辣辣的日头把水也晒热了,一些小鱼小虾,就躲在荷叶下乘凉,十分惬意的样子。村西四大爷小时候读过私塾,喜欢吟诗作对,算是村里老一辈中的文化人。四大爷在荷塘边乘凉时,面对眼前风景,随口吟出一首诗,其他几句都忘记了,唯独记得一句:荷下有凉意。
四大爷已于前几年过世,荷塘却仍旧年年有新绿,岁岁开新花,只是少了为它吟诗作赋的人。
这几年,村里对荷塘的态度有变。据说是有懂得养荷花的人告诉村里人,塘底的藕要时不时挖出一些,这样来年会长得更好,水面荷花荷叶,也可以适当采摘一些,免得长得太密,荷花荷叶就会越来越小。
村里管事的人听了,夏天就会采摘一些荷叶、荷花,无奈僧多粥少,无法按户分配,于是几个人捧着荷花、荷叶,在村里游走,碰见谁,就送给谁,要花就不能要叶,要叶就不能要花。
村里人都对这样的“分配”方式很满意,反正平时没事在村里闲晃荡的,都是些老年人,村集体有了这样的稀罕东西,不给他们给谁。
去年夏天,我带着家人回家过暑假,我妈在街上就被送了一片荷叶。回到家里,我妈把荷叶洗净,晚上煮粥的时候,撕下几块放进去,煮出来的粥颜色淡绿,还带着一股荷叶特有的清香。
我每年夏天都会回家住上一些日子,每次回家,都喜欢在荷塘边坐一坐,看看那些荷叶、荷花,看看那些在荷叶下乘凉的小鱼小虾。
  
作者简介:苑广阔,上世纪70年代末生人,山东人在广西,大学毕业,做过杂志编辑,当过机关秘书,现已职业写作十五载,还请多多指教!

【热文榜】

【新刊】《颍州文学》第四期纸刊目录
【征稿】《颍州文学》长期征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