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文字与日本书法的关系

 laoyu2012 2022-07-11 发布于北京


文/张震

中国与日本从公元一世纪开始有了交流,那时候的日本是围绕九洲的几个小岛国,其中以“奴国”势力最大。那时候的中国是汉朝,汉朝皇帝曾赐“奴国”国王金印,印文为:汉委奴国王,这颗金印证明了奴国臣服于中国皇帝的实证。

到了公元二世纪,倭国国王王帅升曾向后汉王朝贡献过一百六十名奴隶,这件事在《后汉书·东夷列传》上有记载,倭国在日语中同“大和”发音基本相同,代表着日本国的意思

图片

日 圣德太子 法华义疏(局部)

公元三世纪,准确的说是公元266年,日本有了大和政权,并在此后将近一百年中,大和政权一直都向中国王朝进贡,进贡的目的是希望中国保证他对朝鲜南部的统治权,而中国当时的皇帝也指名大和政权的统治者为“武”,这个字的意思相当于边境最高行政军事长官,掌管日本列岛上的六个小国。

自从中国和日本有了互动之后,中国文字和文化开始进入日本,进入日本的时间在公元270年左右,由在百济(朝鲜半岛)传播汉字和儒教的学者王仁渡海引入日本,他带去的主要书籍有《论语》《千字文》,同时也带去了纸和毛笔。在这之前日本没有文字,按照日本《日本书记》的说法: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王仁在日本不断的传播文字和书写方式,于是,中国汉字便成了日本文字的源头,到了公元五世纪之后,中国文字已成为日本最主要的文字。

在这个时期日本的最主要的书法作品,有圣德太子的《法华义疏》,圣德太子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用明天皇的次子,当过摄政王。《法华义疏》的字体,是中国隶书和行书相结合的字体,以中国写经的方式书写,这部“义疏”是日本现存的最早的书迹,现珍藏于日本皇室。

图片

日 光明皇后临习 乐毅论(局部)

公元六世纪后,日本依然和隋朝、唐朝保持着紧密联系,不断的派使团来中国,学习书法、刻碑、佛经和农耕技术,这个时期日本的纸本书法和碑刻已经有很多,这个时期日本书法的书体和中国一样,也进入到了楷书和行书时期。从时间上讲,在中国进入隋唐之前,日本书法以北碑为主;在入唐之后,以欧阳询的楷书为多,可见日本在学习中国书法上也是亦步亦趋。

公元七世纪日本进入奈良时期,王羲之所书的《乐毅论》摹本进入日本,日本贵族阶层对王羲之的书法无比钦佩,上至皇后下至群臣都认真临习,日本至今仍保存着奈良时期光明皇后临习《乐毅论》,在纯白的麻纸上,画着纵线格子,一点一画,写的认真严谨,字迹中透露着王羲之的笔意。

奈良时期的日本书法,是中国书法在日本发展十分迅速的一个时间段,在书体上有隶书、北碑、唐楷、行书;在书写书形式上有纸本、帛本、木简、木札、古瓦,这时的日本书法已经在社会各阶层普及,实用于记事、档案、书籍、公告,甚至出现了“广告”,用大字写在大木板上:大豆二升二十二文。

图片

日 空海 风信帖(局部)

公元七世纪中叶,日本出现了“假名字”,起因是出现了一部叫《万叶集》的书,书的内容以恋歌、挽歌为主,这部书的作者打着“进行自由书写”的旗号,改革当时已深入社会的汉字,舍去了汉字的原有意义,保留了汉字的部分音训,以此字来代替汉字,想成为日本的国语。假名字的出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和平民之间矛盾十分严重,统治阶级推行汉字,而平民百姓不愿听从,想另立文字。假名字的出现,正好处于奈良王朝的衰落期,很快王朝就消亡了,假名字也草草收场。

公元八世纪日本进入平安时代,而中国正处于中唐向晚唐的过渡时期,唐朝虽逐渐日落,但往日的辉煌依然影响着日本,此时的日本书法以“仿唐风”为主,出现了日本书法史上最早的大师:最澄和空海。这两位都是僧人,都曾来过中国,最澄住过八个月,空海则时间更长,和他们一起同行的,还有另一位日后在日本最享盛名的书法家桔逸势。

平安时代最喜欢学习“唐风”,当时嵯峨天皇的最高目标,是全面追求中国式的政治和文学艺术,当时日本宫廷的礼仪是唐朝宫廷的礼仪,衣着是唐朝的衣着,宴会上的菜肴是唐朝的菜肴,而在文化上则原封不动的引进《诗经》《论语》,并向着汉魏六朝阔展,嵯峨天皇甚至有魏文帝曹丕一样的文学观:文章为经国大业,不朽盛事。

图片

日 小野道风 书法作品(局部)

平安时代,中国书法在日本最受欢迎的人物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另外也有大量唐代诗人、文人的墨迹流入日本,对丰富日本书法,形成各种书风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日本人学习中国书法,同样以认真临写为主,体悟和追求骨法和墨法,严格按照中国书法的学习方法进行。在平安时代日本著名的书法家有藤原有年、圆珍、纪贯之、小野道风等等,而在这个时期中国则先后出现了许多书法圣迹:李思训碑、多宝塔碑、自叙帖、玄秘塔、韮花帖、淳化阁帖、寒食诗卷、蜀素帖,这些经典书法都流传到日本,对日本书法的发展影响深远。

平安时代后期,日本书法一度陷入“痛苦”时期,一方面他们在继承中国书法,另一方面又想寻找和创立自己的书风,这是一对矛盾体,像这个时期最优秀的书法家小野道风、藤原佐理,他们都是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的崇拜者,他们都是严格遵循中国书法的学习道路而成名的,而这个时候要改变书风非常困难,这就牵扯到文字改革的事情,于是,在奈良时代出现的假名字又浮出水面。

图片

日 一休宗纯 书法作品

日本的假名字或者说日本的国语,到底是怎么产生的?现在己经很难详细说清楚,因为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几乎都是在“秘密进行”,可靠的资料一直不全,目前只知道最早的假名字是奈良时代的《万叶集》,而后是平安时代的《高野切古今集》和《关户本古今集》,假名书法的最大特点是线条细,书写速度快,有较强的流动美。

假名书法保留着中国书写的主要工具——毛笔、纸、墨,保留着中国书法的基本理论——停、顿、转、承、起、合,不同的是文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于是假名字书法和中国书法拉开了距离。

从公元十二世纪以后,日本进入镰仓时代,然后又室町、江沪、明治、大正、昭和,直至当今,在这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中,日本出现了大量书法好手,形成了丰富的书法风格。

在这些好手中有一休宗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有雪舟等扬、有近卫信尹;有隐元、白隐、良宽、仙厓、松尾芭蕉、市河米庵、富冈铁斋,他们这些人大部分和中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他们依然一边继续接受中国书法名家的影响,一边继续传承假名字书法,他们的书法作品和思想观念,也深深的影响着日本的后学者。

图片

日 藤原行成 书法作品(局部)

日本书法发展到今天,不管发生过什么变化,形成过多少种书风,总体而言就是两大类型,一种是写中国汉字,按照中国书法规律而写作的书法;另一种是中国人看不懂的以假名字写作的书法。

图片

张震作品

*作者简介:张震,独立文人画画家,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喜欢独立思考、写作、画画,避热闹,轻粉华,忌悖德,不向往混的好,只想平和平静地与纸笔交朋友,南山种豆,东篱采菊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