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教智慧】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立能力

 与孩子一路同行 2022-07-11 发布于河南

在鹤壁市外国语中学做过一次调查,发现成绩落后的同学,85%以上是生活不能自立的学生,他们不能很好的料理自己的生活,在宿舍不能按要求整理好自己的物品,在教室自己的书本、资料也是胡乱放置,丢三落四,每天上课都不能及时拿出自己该用的资料,结果老师讲完了,他的资料还没有找到,最后成绩越来越差。

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外国孩子的自立能力总是很强,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们普遍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在发达国家的家庭里,父母普遍都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强精神。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发达的市场经济要求社会成员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精神,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必须为孩子的终身考虑。

在瑞士,父母为了不让孩子成为无能之辈,从小就着力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因为在瑞士,长期依赖父母过寄生生活的人,被认为是没有出息或可耻的。

在日本,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他们灌输“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思想。比如全家人外出旅行 ,无论多么小的孩子,都无一例外的背上一个小背包。要问为什么,父母会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来背。孩子上学以后,许多孩子都要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劳动挣钱。大学生常常靠在饭店端盘子、洗碗、在商店售货,做家庭教师等挣自己的学费,就连有钱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

在美国,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采取种种方法,让他们认识到劳动的价值,比如让孩子自己动手装配自行车,修理小家电,做简易木工,粉刷房间,到外边参加义务劳动等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对孩子进行自谋生路的能力教育。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发现让孩子学会劳动,在劳动中获得能力,从而走向生活上的独立,过上幸福的人生是一件多么伟大的事业。

然而在中国的家庭教育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女孩看到妈妈在洗衣服,她也会要求学着洗。这时女孩的妈妈便说:“这是妈妈干的活儿,你还太小,洗不干净,万一你把手洗爆皮了可怎么办?”男孩看到爸爸在修理家用电器,往往会跃跃欲试。这时男孩的爸爸会说:“这是大人干的活儿,你修不了,回头再触了电,你还是自己玩会儿吧。”殊不知,家长对孩子的“不舍得”,在孩子眼中却是“不信任”的表现,这是对孩子劳动潜意识的扼杀,也是对孩子劳动积极性的打击。

所以,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拒绝孩子,应该抓住这个引导、教育孩子劳动的大好机会,不仅要耐心地手把手去教孩子,而且要告诉孩子劳动的正确方法和技巧,还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以及在劳动中保护自己。

只有这样循循善诱,家长才能让孩子始终保持对劳动的热情,从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使孩子养成“眼中有活儿”、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当然,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从最简单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的劳动开始。让孩子逐步学会穿衣服、系鞋带、洗手洗脸洗脚;洗手绢袜子、叠被褥、扫地、擦桌子;到离家近的小店买酱醋、整理自己的图书、玩具等;孩子稍大后可教孩子逐步学会洗贴身衣物、收拾屋子、倒垃圾、钉纽扣、洗菜、洗碗等等,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劳动。

给孩子施展自己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这对孩子来说,劳动的作用不光是让他们学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能够自立生活,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这正是;

我的生活我做主,
能想会做不后悔。
自信自立和自强,
生活学习两不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