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师论坛 || 登高望远,预见未来——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初读有感(新课标领学活动之工作室成员自读心得11)

 陈昱行思录 2022-07-11 发布于安徽

陈雪幻,合肥市陈昱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一级教师,合肥高新中加学校数学教研组长,高新区“最美班主任”,她的明师格言是:态度,决定一切!

心中常念,然而时常懒惰,时常推脱,作为奋斗在一线的普通教师,因为太“忙”,所以没有时间读书沉淀提升自己。终于,在工作室领衔人陈昱校长的带领下,自6月起,开启了2022年版新课标沉浸式的学习之旅……

打开新课标,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就那句:“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优化学校育人蓝图。”我承认,在打开课标前,内心预设的词是“枯燥”、“生涩”、“难懂”的,但我却被这简单的六个字而吸引了!不是因为它“新”,而是因为它“实”。没错,真实的“实”。这就好比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我们的目标就变为怎样进入小康生活一样。而我们努力的目标正是能让教育奔小康!每个目标的确立都应该是建立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而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措施。确定了大方向,才能科学地、与时俱进地绘制育人蓝图。而完整地初读新课标后,给我带来更多的是收获与思考:


一、立德树人,言行一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2年版新课标中,提到这样一句话:“义务教育课程规定了教育目标,体现国家意志,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作为一线教师,对这四个字更是深有体会。因为我们肩上的重任是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双减新政,减负增效

双减政策落地后,在保持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强化了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课程标准还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三、 通读课标再识数学

数学是自然学科的重要基础,既教数学,当然要“识数”。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建构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既是如此,我们每个数学老师都应当能够站在儿童视角,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科学地、有方法地带孩子们走进真正的数学世界,亲身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学习过程。

四、“教”“学”统一,过程为上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的学习应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认真听讲、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曾执教一节六年级下册圆柱和圆锥的内容。过去在认识圆柱和圆锥时,通常是老师占主导地位,虽说会让学生来说圆柱与圆锥的特点与不同,但师对生的这种单兵作战,顿时让学生的兴趣减了大半,且学生始终处在老师设定好的“剧本”当中,学习没有真正地发生。为避免这种假性学习的发生,我彻底改变了教学设计,创设了分组探索活动。首先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组,4~5人一组,设定了15分钟的活动时间。活动前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圆柱与圆锥的介绍并“画下来”(现在想来,跟“数学画”不谋而合),15分钟后,小组交流,汇报分享。简单的一个改变,不仅使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全员参与,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还锻炼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归纳整理、概况与表达的能力。学生的兴致高昂,成果显著,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表面上看起来是形式上的改变,实际上却是角色定位的改变,老师成了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五、教学评价,不容忽视

当前,无论是在实践核心素养落地,还是在探索育人方式的变革过程中,评价都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健全评价体制,转变评价观念,创新评价方法,以素养为导向全面落实评价育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结果,更应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激励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新课标中新增学业质量标准的构建,融合“四基”“四能”和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形成阶段性评价的主要依据。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多样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自我监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六、核心素养,立足发展

谈及核心素养,至少在小学数学教育圈,应该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但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绝非易事

新课标将核心素养明确描述为“三会”目标,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其实早在通读课标前就知晓这三会目标,第一次看到时,心中就佩服不已,仿佛把学习数学所有的历程都概况在这三句话中。细数这11大核心素养,不难发现对学生“意识”与“能力”的重视。小学阶段侧重经验的感悟,初中阶段侧重对概念的理解。核心素养在整个学习阶段的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更是尊重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与特点的重要特性。


为期一个月的新课标学习之旅,可谓收获满满。带给我的思考也是深刻的:

思考一: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在具体操作时该如何有序高效进行?

核心素养中说到:“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经历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中的简单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过程,学生初步感悟数学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方式;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生活与其他学科中事物的性质、关系和规律,并能解释表达的合理性;能够感悟数据的意义与价值,有意识地使用真实数据表达、解释与分析现实世界中的不确定现象;欣赏数学语言的简洁与优美,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形成跨学科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这对教师的个人素养要求比较高,那么,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跨学科的主题活动?实际操作时又该如何克服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学习真正落到实处呢?


思考二:如何在平时的教学中,把握新课标,落实对第一学段学生“数学画”的方法渗透?

即将进入新学期,我也将教授一年级。希望从一年级就开始慢慢渗透“数学画”,帮助孩子,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所以,今天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在新学期进行落实,方法要科学,内容要具体,人人都能有属于自己的收获!

思考三:校内教研,如何落实新课标的学习,使每位老师都能真正深入学习?

作为学校的教研组长,我深知独行快,众行远。要想实现新时代教育的宏伟蓝图,必须是全员行动。所以,团队的学习氛围和学习脚步同样重要。而如何让每一位老师都能深入学习新课标,共同进步,也是我接下来的努力方向。

思考四:新学期,面临改编的新教材,一线教师除了学校新课标外,还有哪些事情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新课标的出台,就意味着有新的教材。对于在一线实践数年的“老”教师来说,更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研读新课标,我认为只是其中之一,我们需要做得还有很多!

“疑而后问,问而后知,知之真则信。姑疑者,进道之萌芽也。”初读新课标,有感悟有疑惑,但都是学习的过程。相信每个人的收获与感受都不尽相同,可我们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都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地去学习。未来,我们需要将理论的东西转化成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东西,生长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在每一节课中。否则理论就永远是理论,只是纸上一串串冰冷的文字,毫无生命力。

所以,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脚踏实地,继续夯实理论基础,不断实践,认真反思。登高才能远望,让我们一起预见未来,遇见未来!

作者:合肥市陈昱教育名师工作室成员 陈雪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