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类APP耍奸,应用商店要“清理门户”

 黄齐超 2022-07-11 发布于河南

学习类APP耍奸,应用商店要“清理门户”

全国各地中小学生陆续进入暑假模式。但眼下,一些包含色情暴力、诱导广告的学习类App却给学生们的暑期“线上生活”带来极大隐患,一些学习类App甚至“挂羊头卖狗肉”,介绍里写着“猜成语、涨知识”,打开却是网络游戏,且无需实名即可登录、充值……

(7月10日           澎湃新闻)

毫无疑问,学习类APP本应是孩子学习的帮手。然而,应用商店描述为益智、学习、寓教于乐的一些APP,下载完成打开之后,却成了大型网络游戏,无需实名验证就可以玩耍;有的学习类APP,诱导孩子充值、消费,购买装备或武器;更有甚者,一些学习类APP,居然还涉恐涉暴涉色情…….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学习类APP的危害,真的令人后怕。

游戏类APP,家长非常警觉,能制止孩子下载使用。但是,这种打着“学习”幌子的APP,偷偷地往里面塞私货,又麻痹家长的关注,因此,它们比游戏类APP更可怕。再者,网游APP披着学习软件的外衣,诱导学生下载,且诱导学生消费,还能避开实名制监管,让孩子们玩游戏不受时间限制。因此,这类学习APP害人不浅,值得我们关注。

诚然,家长需要为孩子使用的APP把关:查看孩子所使用的APP是否存在“少儿不宜”?是否诱导学生消费?是否挂羊头卖狗肉?可是,那些“出轨”的APP具有隐蔽性;而且,有些家长忙于工作,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的手机,很容易让它们钻空子。从这个角度看,仅仅依靠父母来监督,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应用商店作为APP的发布平台,应当尽到一定的监管责任。比如从技术层面把关,不让软件发开商有可乘之机;比如,建立敏感的反馈机制,对使用者吐槽的APP进行审查;比如,每一款上架的学习类APP,应用商店都亲自下载使用,等等。一旦发现违规的APP,除了第一时间下架之后,如果认为问题严重,还应当将此反映给网络管理部门。

窃以为,作为应用软件的研发者,投入了大量资金、成本,用盈利的需求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在学习类APP的研发上应当坚守底线,遵守法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广告法》中,都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不得插入网游链接,不得推送与学习无关的广告,更不允许出现涉黄涉暴的信息。

总之,面对学习类APP存在各种乱象,应用商店和监管部门都要履行各自的责任。监管部门加大巡查和惩处力度,且建立常态化的举报机制。同时,应用商店参与了App的分发、销售环节,与开发者是利益共同体,那么,应用商店也该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清理门户,为孩子净化APP环境,而不能做黑心APP的帮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