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研究表明,家庭“绝后”问题频频出现,绝户增多,将成为潮流

 舒山有鹿 2022-07-11 发布于广东

暮年奶奶感叹一辈子太快,年轻人却只想 躺平 生活 他们怎么了

01

近些年来,在年轻人群体中,出现了这么一些潮流——单身、不婚、丁克以及佛系。

这些问题,对于上了年纪的父母来说,那是很难理解的。因此,年轻人会为单身而喝彩,而父母却为了儿女的问题忧心忡忡。

有一些父母就特别疑惑,如今我们都吃得饱,穿得暖,为什么儿女后代还会选择单身和不婚呢?这,不就是“闲着没事干”吗?

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看看这几个数据。

数据一:90后的结婚率不足10%,而已经结婚的90后,其离婚率达到了40%

数据二:空巢年轻人的数量达到9200万,而全国的单身人数接近3亿。

数据三:《中国统计年鉴2021》表明,中国2020年的人口出生率只有8.52‰,首次跌破了10‰,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仅为1.45‰

数据四:超7成的年轻人有恐婚和恐育的心理。

这四个数据,其实说明了一点,如今的年轻人,貌似有点倾向于“个人主义”了。也就是说,他们对家庭和婚恋不上心,逐渐活成了最为“独孤”的自我。

年轻人 躺平 不可取,没有人能够真正实现躺平,都在负重前行

02

在网络上,有人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年轻人衣食无忧,还是不愿意结婚生子呢?

这个问题,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其中有一个答案说得很好,自己拼尽全力,只能让自己勉强衣食无忧,早已对往后余生没有了期待。

于是乎,现如今的年轻人,出现了躺平的心理。还有一些人,直接回家啃老了。

父母就怪儿女:“我们在你们这个年纪,早就出来打拼,结婚生子了,为什么你们不能向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学习呢?”

儿女也会回应父母:“时代变了,很多事儿都不能一概而论了。况且,连自己都活得如此狼狈,又何谈找一个伴侣,养活一个孩子呢?”

特别是在大城市,像这种“单身不婚”的问题,其实太常见了。据说,在北上广深这四座一线城市,大龄剩女的人数就超过两百多万,仅仅北京,大龄剩女的人数就突破了80万。

有大龄剩女,就一定会有大龄剩男。他们,未必都是一线城市的当地人,但有很多人,都买不起房子和车子,根本没有结婚生子的条件。如此,不婚,就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了。

为什么他们不回到农村呢?因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没有人会甘愿回到农村。

俞敏洪一发话就被怼 年轻人想躺平,为什么就不行

03

有这么一个案例。

有一个广州的家庭,父母都是当地人,他们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已经28岁了,二女儿也已经27岁了。按道理说,这两人该找对象了。

可奇怪的是,大儿子根本没有找对象的想法,二女儿直接就跟父母说,自己以后想一个人过日子。

对此,父母都特别疑惑,你们既有广州的户口,也有还算不错的收入,为什么非要单身呢?结婚,不该是你们最好的选择吗?

儿子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天天996,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别说找对象了,连活得健康一点,都成问题。更何况,我自己又没房没车,又有谁能瞧得上我呢?”

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想图别人的钱,也不想跟任何一个男人发生关系。如今的婚姻,也就是闪婚闪离罢了,根本不长久,人也靠不住,又有什么意义呢?何必非要趟这趟浑水呢?”

听了儿女的话,父母也摇了摇头,感慨道:“我们还真的搞不懂你们这些年轻人啊。算了,你们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吧,反正我们也老了,也管不了你们多少年了。”

不想结婚、不想加班、胸无大志:那些“高级丧”的90后

04

有太多的父母,会因为儿女选择“绝后”而绝望。但是,这并非是年轻人的问题,而是当下的趋势,让人对婚姻产生了“怀疑”。

首先,当下的婚姻,要求太高,而且不可靠,寒了很多人的心。

以往的婚姻,虽然讲究门当户对,但男女双方都能同甘苦,共患难,相互付出。而如今的夫妻,大多数习惯不劳而获,基本无法同患难。

更何况,如今的年轻人,条件很高,有房有车是标配。可以说,结婚的花费,至少超过上百万。这,又有多少家庭承担得起呢?

其次,年轻人没有时间,工作压力特别重,而且很多人都不稳定。

996成为了当下的常态,年轻人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这就算了,裁员潮流还层出不穷,年轻人动不动就“毕业即失业”。因此,很多人对人生没有了期望。

没有稳定的工作,没有稳定的收入,那稳定的婚姻,不就成为奢望了吗?

网易财经一周图片精选(5.6-5.12)

第三,年轻人产生了一种“不愿意让后代受苦”的心理。

当下的年轻人,出现了这么一种想法——既然生活如此痛苦,为什么还要带孩子来受苦呢?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到此为止呢?

很遗憾地说,传统的观念,在逐渐消失,年轻人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所以说,父母,也无可奈何,只能接受孩子“成为绝户”的现实。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