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妃点戏”与“元妃其人”

 吴营洲文存 2022-07-11 发布于河北

“元妃点戏”与“元妃其人”

线天长 吴营洲

提要:元妃省亲时,点了出戏是《一捧雪》中的《豪宴》,脂砚斋因此批道,“《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一捧雪》是如何伏“贾家之败”的?《一捧雪》讲述的是件冤案故事,莫非贾家的败落也有冤情?《红楼梦》中的贾家又是如何影射江宁织造曹家的?本文想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关键词:  元妃点戏;一捧雪;贾家之败;辩冤

“元妃省亲”,无论是元妃还是贾府,都视作一件泼天的喜事、大事。贾府甚至为此特意建造了一座“省亲别墅”——大观园。大观园占地“三里半大”,且极“豪华”,“天上人间诸景备”,连元妃都“暗暗叹息奢华过费”了(《红楼梦》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在“元妃省亲”时,高潮部分就是贾氏族人簇拥着元妃来看自家戏班子的演出。开戏之前,自然要由元妃首先“点戏”。元妃“点”的第一出戏是《豪宴》。这“豪宴”二字,从字面上看,就是“豪华宴席”的意思,倒挺对情对景,符合氛围,殊不知,《豪宴》是李玉剧作《一捧雪》中的一折,《一捧雪》写的是有个叫莫怀古的官宦,遭人陷害,最后落得个家破人亡的悲剧故事。众所周知,在我国历代戏曲中,欢乐团圆的戏本多得很,好端端的元妃怎么偏就点了这么一出败兴的戏呢?深知《红楼梦》创作内情的脂砚斋,生怕读者粗心大意忽略了这个细节,便在此处特意加上了一个旁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1]于是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一捧雪》中伏了“贾家之败”呢?

我们知道,“红学”研究到了今天,已经很少有人认为《红楼梦》中贾家的故事就是江宁织造曹家的生活实录了,《红楼梦》也不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但同时许多人又认为,曹雪芹则是参照了自己家族的兴衰变故以及自身的人生际遇而演义出这部书的。我们也持这种看法。《红楼梦》后三十回的情节以及最后的结局,脂批说是“遗失”了,凡是读过《红楼梦》的读者谁都为此遗憾不已。我们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时常揣想贾府在后三十回会是怎样?在我们看来,曹雪芹笔下的后三十回,可能是大小事件此起彼伏,人物情节精彩纷呈,以人物命运为主的能与“元妃省亲”“可卿出殡”相媲美的大场面惊心动魄,《好了歌》所点示的那种人世无常的大变迁大颠倒大换位大变幻,肯定会有具体而形象的描写,到最后,奇崖险岭,直达高峰……风雷过后,一片沉寂,直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间的“碍语”肯定特别多,并且无法掩饰。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想。好在这些猜想有着两个参照系:一个是历史上江宁织造曹家,一个是脂砚斋提示我们的戏曲《一捧雪》。这两个参照系能帮助我们思考如下几个问题:一、导致曹家败落的真实原因;二、决定贾家败落的会是何人;三、贾家是否也遇到了《一捧雪》中汤勤式的人物;四、贾家败落的切入点具体在哪儿;五、后三十回为什么没有传世?

导致曹家败落的真实原因

有些专家认为,元妃是决定贾家命运的人物,但从《红楼梦》的文本看,我们对此说不敢苟同。我们在《〈红楼梦〉的作者·说者·评者》[2]一文中,曾提出过元妃这个形象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象征皇权的符号,因为她和《红楼梦》中许多主要人物相比,显得苍白无力,即便和许多次要人物相比,也显得极不丰满。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元妃的出场很有点像某些京剧戏出中皇帝的出场,是必须的,但又不是主要角色。

据现存的曹家档案可知,江宁织造曹寅有两个女儿,一个被康熙指婚嫁给了平郡王讷尔苏做了王妃大福晋,另一个也嫁给了某王子,也是王妃。曾有好事者颇费功夫地想在历史记载或文献中找到书中元妃的原型人物——曹妃,结果一无所获。皇妃住在皇宫中,王妃住在王府里。皇妃、王妃等级不同。曹雪芹在书中虚构这个人物,自是有其良苦用心的。

闲言少叙,那么元妃省亲的结果如何呢?是贾府亏空多达几十万两银子。在《红楼梦》中,若把有关贾府经济状况的描述串联起来,就是元妃省亲后亏空银两的完整故事。这些亏空元妃并不能替补,用贾蓉的话说:“她心里纵有这心,她也不能作主。”(第五十三回)元妃只能“寻告”爹娘,由你们自己想办法吧,但,“须要退步抽身早”!确实如此,卸掉久亏库银这个大包袱,当然越早越好。

写到这里,我们想起康熙对曹寅亏空两百万两库银所持的态度:“……必要设法补完,任内无事方好,不可疏忽。千万小心,小心,小心,小心!”[3]一连写了四个“小心”,其急切之情,溢于言表。

曹寅怎么会亏欠这么多银两呢?就其本质而言,实由康熙南巡所致。康熙南巡六次,其中有四次驻跸曹府,用《红楼梦》中赵嬷嬷的话说:“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淌海水似的!”(第十六回)接连接了四次驾,其开销可想而知!那么给皇上办事,难道不能报销吗?计划内的能报销,计划外的内务府就不给报销了。各地超出所拨的南巡专款,只能由各地自己想法弥补。康熙念及旧情(曹寅的母亲孙氏是康熙的保姆,曹寅与康熙情同手足,据称曹寅也参与过康熙“智擒鳌拜”等事),派江宁、苏州两织造轮流兼管盐政(盐政是肥缺),就是想让他们补上这些亏空。在《红楼梦》中,贾琏对凤姐说过这样一句话:“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第七十二回)这个“三二百万”的数目,不是随口说的,且也没有这等好事。

倘若没有意外,曹家补上亏空恐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天有不测风云”,康熙突然驾崩,雍正捷足登上了皇位。自此,曹家的厄运就开始了。这就应了元春的那句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此句何解?我们赞同这种说法:康熙死于虎年,雍正则在兔年改元,故有“虎兔相逢”之谓。此时的“新老交替”,使曹家六十年的辉煌,宛若一场大梦,迅即走上了败落之途。而这败落,并不是因为曹家个人原因造成的。这让曹家的子孙如何心甘?

由此看来,决定曹家命运的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皇权。悟得了这一点,作为曹家后代的曹雪芹本人,胆子再大,他敢让皇帝在书中直接出场吗?敢把亏空的责任算在皇帝的头上吗?倘若真要这样毫不隐晦地实话实说,可想而知,那就会给曹家招来灭门之祸。所以在《红楼梦》中,不能是“南巡”,而是“省亲”;不能是皇帝,而是一个皇权的象征人物;同时不能是男的,而是女的。如此这般的“烟云模糊”,的确让人感到云里雾里,不会想到书中的元妃影射的就是国朝的康熙啊。尽管脂砚斋也批过“借省亲事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昔感今”,但,影射就是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作者曹雪芹在《红楼梦》的楔子中,做了不少文字方面的防备,以躲避文字狱,其中之一就是声明《红楼梦》的故事“不敢干涉朝廷”,并借空空道人之口,称此书“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一回)。既和皇帝无关,也说不清事发年代。只是,人们不禁会问,曹雪芹为什么要作这些声明呢?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曹雪芹深知,隐喻,影射,象征,不管你做得多么巧妙,小说作者的真实意图总是能被人看破的。奇怪的是,曹雪芹与脂砚斋,又深怕读者不解“其中味”,所以就有了“元妃省亲”这样的大手笔,也就有了“借省亲写南巡”这样的点示。不说不甘心,可又不能说得太明了。于是我们感悟到,就曹家的兴衰命运而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曹雪芹笔下的皇权,就是“萧何”。曹雪芹剑之所指,正是此处。所以“元妃点戏”不仅起着预示贾家命运的作用,而且是在贾家的全盛时代提出的警示。初读《红楼梦》的,谁都知道贾家会最后败落,但并不清楚是因何败落的,正是有了“元妃省亲”及脂批的点示,我们才开始注意到,贾家正是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得意之时,埋下了日后一败涂地的祸根。这不是在影射曹家败落的真实原因吗?

决定贾家败落的会是何人

“元妃点戏”给读者的另一个警示,就是《一捧雪》[4]这出戏本身。《一捧雪》写的其实是一个大冤案。用《一捧雪》中莫成的话说,就是“天般恨,海样冤”。难道《红楼梦》中也隐藏着一个冤案?也就是说,贾家的败落,贾家被抄,也是冤案?作者在愤懑之余,也要披露这桩冤案呢?

用什么方式去揭示?怎样才能避免文字狱?作者煞费苦心,最终选择了小说这一载体,而没有采用“戏剧”。可能是戏剧这种形式必须通过演出才能取得效果,而且太张扬。《桃花扇》及其作者孔尚任的不幸遭遇,令时人心惊胆颤,避之都唯恐不及,谁还敢再去重蹈覆辙呢!(这篇芜文曾请胡文彬先生教正过,胡文彬先生在回信中写道:因戏得祸,洪昇《长生殿》最为典型,曹寅为此写了一首诗,为各大家所赞扬,雪芹极可能读到此诗,并记以“教训”。)

我们认为曹雪芹虚构元妃这个人物,就是影射对曹家三代织造百般照应的康熙皇帝。康熙主宰着曹家的兴衰命运。如果曹雪芹参考着江宁织造曹家三代人的故事来写《红楼梦》中贾府的兴衰,曹雪芹是绕不开康熙和曹家的关系的。且看元春的判图及词曲,图上画着一张弓,谐音“宫”,还画着“香橼”,谐音“元”。“宫”是皇宫无疑,“元”字意解为“第一”或“首”字。这幅图解为皇宫中的第一人或皇宫中为首的人。她元妃可就称不上宫中第一或宫中为首了。这是暗示性很强的一张图。(关于“元妃这个人物其实是影射康熙”这一点,胡文彬先生在给笔者的信中写道:元字是“玄”的避讳字,如“玄烨”,一是可去“玄”字最后一点,一是可用“元”字代,如玄武湖改为元武湖,即为避讳,按你的思路,元即指康熙帝玄烨之玄。我以为顺理成章。)为了躲避文字狱,比起正副册其他女子的画页,这张图更隐晦。再看其判词:“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用“二十年来”辨什么是非?难道辨的是《红楼梦》中贾府的是非?其实贾府的是非一目了然,用脂砚斋的话说,就是“招匪类赌钱,养老婆小子,即是败家的根本”,用得着二十年吗?不通之至!如果参照元妃点的《一捧雪》,似乎可以做些联想,莫家的败落是个大冤案,有着大委屈,曹家的败落也是个大冤案,也有着大委屈。我们写的《〈石头记〉  “记”何事——〈石头记〉旨在为曹家“辩冤”》[5],就是受了“辨是非”的启示。什么“是非”如此难辨?如果曹雪芹写书参照了曹家的史实,显然辨的是“冤情”,而不是“是非”。可是曹雪芹敢写“二十年来辨冤情”吗?肯定不敢!“利用小说反党”那还了得!我们认为,曹雪芹所说的“二十年来”,大体是指雍正五年1727年)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这段时间。雍正五年1727年)曹家被抄,直到乾隆十二年1747年)前后,曹家的许多事情曹雪芹才彻底弄明白了,于是曹雪芹在明义所见的《红楼梦》的基础上,融进了“元妃省亲”等一系列故事(明义咏《红楼梦》的二十首诗没有“省亲”内容),写成了而今的《红楼梦》。明义所见《红楼梦》书稿,是曹雪芹记述少年时的友谊和爱情启蒙的“叙情”故事,待融进了更多的故事内容之后,《红楼梦》才有了它的另一条主线——“辩冤”。

“叙情”和“辩冤”两条主线,融合的天衣无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费去了大文豪十年心血,直到乾隆十九年1754年)《红楼梦》才算有了定稿。这就是我们有幸能看到的“甲戌本”。

如此看来,元春判词的大意是:曹家有三代人在江宁织造任上(三春:曹玺,曹寅,曹颙、曹頫),正当康熙盛世,像榴花一样红火过,到了第三代,即曹颙、曹頫在织造任上时(时为康熙五十一年至康熙六十一年),并没有做出什么业绩,比起祖辈、父辈来,显然有很大的距离,但也得到了“老主子”的百般呵护。可是到了“虎兔相逢”之时,好景将终,厄运降临。由此我们认为,正册上元春的图画,是在影射康熙,《红楼梦曲·恨无常》表面上是指元妃,实际上是影射曹家六十年织造的史实。

影射必然是朦胧的,模糊的,隐晦的,暗示的。在此不妨浅释一下这曲子,“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就是在说康熙开创了太平盛世,正当此荣华正好之时,有限的寿命走到了尽头,所管理的天下万事也已顾不上了,只能在荡悠悠的梦境中,到路远山高的江宁寻告“吾家老人”,“须要退步抽身早”。当然,这是作者的想象,或者说这是作者的一厢情愿。文学中的想象可以是天马行空的,但文学中的想象,是借助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情节来体现作者创作主旨的。

艺术就是这样:生活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有时很难分清,何况在严酷的文字狱下,曹雪芹不得不用暗示和影射的办法表白心声,抒发块垒。这就是戚蓼生在《红楼梦》序中所说的,“吾闻绛树两歌,一声在喉,一声在鼻……”这是曹雪芹独创的手法,也正是《红楼梦》文字的魅力之一。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神神秘秘,但曹雪芹绝不是故弄玄虚,而是自有苦衷。对于这一点,脂砚斋深为了解。在康熙驾崩后,宫廷、社会,谣言四起,说康熙是被人谋杀的,甚至具体到喝了一碗人参汤中毒而死。康熙究竟是怎样死的,似乎谁也说不大清。就在《恨无常》这首曲子旁边,脂砚斋批了“悲险之至”四个字。当事人就是有千般憾事,百种愁肠,也只能化作“悲险”二字。那是无法言说的。

贾家是否也遇到了汤勤式的人物

现在,我们再回到元妃点的戏上。这出《一捧雪》正是曹雪芹告诉读者,贾府之败是一个“冤案”,也就暗示了江宁织造曹家的败落也是一个“冤案”。在《红楼梦》中,作者一直在用“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等法,在提示读者关注书中“冤案”的原因及过程。我们认为,这才是“元妃点戏”的寓意,也是作者的真正意图。《红楼梦》中“辩冤”这条主线,就是从“元妃省亲”切入的。因为有了“元妃省亲”,才有了巨大的亏空。

《一捧雪》中有个陷害莫怀古的蛇狼之辈汤勤。汤勤原来衣食无着,仅靠裱画勉强度日,莫怀古人善心慈,便将他收为门客。莫怀古进京城候补时,也把汤勤带上,并举荐给了严世藩。严世藩是明代嘉靖年间著名奸相严嵩之子。汤勤为了攀附权贵,并进而得到莫怀古的侍妾雪艳,便说出莫家有件稀世珍宝——玉杯“一捧雪”。严世藩垂涎玉杯,遂向莫家索要。莫怀古怎能舍得,无奈之下,就送了一件仿品,但被汤勤说破。严世藩恼羞成怒,派人捕杀莫怀古。莫怀古的老仆莫成侠肝义胆,顶替主人赴死。当莫成的人头被送到严府后,却又被汤勤识破。几经反复,最终害得莫怀古家破人亡。《红楼梦》里也写了一个蛇狼之辈的人物贾雨村。贾家也曾举荐过贾雨村。贾雨村在一个七品芝麻官的任上,为了“巴结”贾府,诬陷石呆子“拖欠官银”,最终也害得石呆子家破人亡。另,《红楼梦》里有句诗,“钗于匣内待时飞”,“时飞”是贾雨村的表字,莫非在《红楼梦》的后三十回中,贾雨村也像汤勤垂涎雪艳似的,“霸占”了薛宝钗。

贾家败落的切入点具体在哪儿

《一捧雪》中这桩冤案,是因财宝引起的。自古至今,因财宝引发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的案例多得不可胜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普通民众,虽是各有各的故事,但相同的是,财宝就像个“爆竹”(现代该比作“定时炸弹”),必须有一个利欲熏心乃至能忘恩负义的人前来点燃,方能爆炸。汤勤就点燃了莫怀古家的“爆竹”。我们推测在《红楼梦》后三十回中,点燃贾府“爆竹”的,当是贾雨村。最后使得贾府被抄,族人分崩离析,一干人等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最后正如元妃从宫中送出来的爆竹谜语,“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此处有一脂批:“才得侥幸,奈寿不长,可悲哉!”与曹家的兴衰际遇正合。曹雪芹把这富贵荣华转瞬即逝的后果,做了艺术处理,写成苍凉凄美的“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持有人间稀有的宝物,就预伏着生发事端的隐患,如果有人想要这件宝物,而且又有权有势,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莫怀古惹祸的是玉杯一捧雪,《红楼梦》中贾府有没有宝物呢?我们认为贾府的宝物就是“通灵宝玉”——真正的稀世珍宝。

这块“通灵宝玉”和贾宝玉是个什么关系呢?用贾母的话说,它是宝玉的“命根子”(第三回)。其实,它不仅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书中描述,这块“通灵宝玉”颇具灵性,它能预示福祸兴衰,驱邪除祟,益寿延年,甚至能决定贾宝玉未来的命运,也就是贾家的命运。这件稀世珍宝,世人皆知,会不会有人想得到这块玉呢?恶人在财宝面前总是恶念丛生,或巧取豪夺,或乘人之危……遗憾的是曹雪芹笔下的后三十回我们看不到了。

元妃点的第三出戏,是汤显祖《邯郸梦》中的《仙缘》,脂砚斋的评语是“《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仙缘》这折子是写卢生在梦中大富大贵大起大落之后,大彻大悟,看破红尘,随着吕洞宾修仙去了。《仙缘》的重点是梦醒、彻悟、皈依。点此一折,曹雪芹定有深意。《红楼梦》曾有宝玉扔下宝钗等人而“悬崖撒手”的脂批,显然后三十回在贾府败落之后,贾宝玉大梦方醒,悟透人生,皈依佛道(《红楼梦》中佛道相携,彼此不分),那甄宝玉送玉,是促成贾宝玉找回自己的灵性出家而去呢?还是在贾府被抄之前还没有完全败落时,为救贾宝玉的性命而来送玉呢?我们才庸,就说不好了。

后三十回为什么没有传世?

因为《红楼梦》后三十回的“遗失”,所以产生了许多难解之谜。脂砚斋的批语以及明义的二十首咏红诗,虽提供了有关后三十回的一些线索,但终不能把后三十回说得清楚透彻。而其中最大的也是为首的谜,就是后三十回真的像畸笏叟所说的是“借阅迷失”了吗?我们认为这只是“托词”。

简言之,后三十回必定要写“元妃之死”、“诬陷”、“抄家”、“终结”,这些都是躲不开的。若让我们两个庸才来写,恐怕只能是元妃病死,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贾府因几把扇子害死石呆子,子孙不肖,而被“抄家”;临了又“兰桂齐芳”,贾家又重振家业,复兴名门。这其实是在糟蹋《红楼梦》。如果真是这样的后三十回,看不看都无所谓的。曹雪芹是大文豪,大手笔,他不会让读者只看几个大场面,看个热闹,看个心满意足的大团圆结局就收场了。“元妃之死”如何“悲险之至”?贾府被抄必定要交代清楚。抄家的真实原因无论怎样暗写,都离不开“经济原因”。(雍正上台初期,国库空虚,充盈国库的手段之一,就是“抄家”。因此雍正也就有了“抄家皇帝”的恶名。)不然从“元妃省亲”开始切入的亏空库银这个大包袱,一直写到八十回都没有中断这条线索,难道后三十回在抄家时就不交代了?对于曹雪芹这样思维慎密能够并敢于“伏线千里”的大文学家,绝对是不可能的。其所以不可能,就是他要写的主线之一“辩冤”,怎么可能在冤情大白之前戛然而止呢?代表官僚丑恶面的贾雨村,在后三十回中将会有怎样的“作为”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相信,在后三十回中会给贾雨村一个完整的形象,使之成为官僚阶级中的一个典型,虽然不能“流芳千古”,但“遗臭万年”那是没有问题的。

我们认为后三十回如果曹雪芹依然如前放开手笔去写,依然如前写得淋漓尽致,得有多少“碍语”不好掩饰,得有多少“情节”触犯乾隆的文字狱,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推测,很可能曹家的长辈怕惹出大麻烦,为避免灭顶之灾,就决定后三十回以“迷失”为由,不面世了。那时《红楼梦》的阅读范围很小,所以还没有不幸发生。乾隆一朝的文字狱在历代首屈一指,只是到了他的晚年(乾隆五十六年、五十七年),乾隆各方面均到了强弩之末,才有了热爱《红楼梦》的程伟元补了后四十回。但偏离了前八十回的指向,大团圆收场,甚至连人人痛恨的贾雨村也潇洒地过起普通人的生活。前八十回的势头虽然减弱了,但程伟元先生普及了巨著《红楼梦》,我们应该感谢他。

再回到“元妃点戏”上来。元妃一共点了四出戏,我们只说到了《豪宴》,也涉及到了《仙缘》,而另两出戏——《乞巧》与《离魂》我们没有涉及。因为我们知道:“一部《红楼梦》,有着两条主线,一是宝黛的爱情,一是家族的败落。'宝黛的爱情’是'叙情’;写'家族的败落’,是'辩冤’。”元妃点的这四出戏,《豪宴》和《仙缘》是说“辩冤”的,而《乞巧》与《离魂》是说“叙情”的。这篇拙文本来就已经够臃肿的了,如果再把“叙情”的一并写出,那若不“减肥”就说不过去了,只好留待下篇献丑吧。

参考文献:

[1]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校本》,邓遂夫校订,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

[2]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线天长、吴营洲文,2008年第10卷第4

[3] 《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编,中华书局1975年版

[4] 《一捧雪》,[]李玉著,《古代戏曲丛刊》,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5]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线天长、吴营洲文,2007年第6卷第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