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讲(下)丨保山阳光玫瑰促早基地保果、膨大处理经验

 新用户18548335 2022-07-11 发布于山西

图片

前言:

阳光玫瑰保果、膨大处理的技术关键就在于以下三点:

一是处理时间——果实发育到什么阶段进行蘸药;二是处理药剂——根据生产目标、气候、树势等综合因素选择合适的药剂成分及浓度;三是蘸药前后果园内的温湿度控制和树势调节。

不同园区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根据果实发育进度、树势与养分供应质量、蘸药前后的温湿度,制定合理的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是保证阳光玫瑰保果和膨大质量的关键。

自2021年11月初开始,广东维生技术人员张佳钰、卜令麒两位同志,配合张敬军及我本人,在云南保山阳光玫瑰促早栽培基地,基于广东维生等厂家肥料补给前提下,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连续的数据采集及分析,目前来看基本掌握了促早阳光玫瑰幼果发育节奏,摸索出保果——预膨大——一次膨大——二次膨大的处理流程,大致明确了处理药剂成分选择和浓度控制的依据。

我个人意见,鉴于张佳钰、卜令麒两位同志在实验实施和数据统计分析中付出巨大心血,该处理流程可称为“钰麒处理法”。

本文中涉及的处理细节,只适用于阳光玫瑰正季生产或促早栽培。对于阳光玫瑰二季果生产日后会另加说明。

——李春雨



保山促早阳光玫瑰园区保果、膨大处理流程是在张敬军、李春雨两位老师指导下完成的。今日是保果后55天,幼果发育期基本结束,现将整个处理流程及效果表现总结如下,希望对广大种植种植户有所帮助。


一、花前微刺激

阳光玫瑰花前微刺激,属于老技术新应用。

早在十几年前,浙江嘉兴地区就开始在醉金香葡萄邻近开花时,使用低浓度赤霉酸及氯吡脲浸渍花序。不仅可拉长花序,降低疏果工作量;还可以增强葡萄坐果能力,延迟花后生理落果,进而延长保果窗口期。

这一处理技术,自四年前开始被尝试性的用于阳光玫瑰。李春雨老师于2020年底,191葡萄论坛年终总结会上报告了该技术。

李春雨老师在交代花前微刺激处理时,强调了如下操作要点:

1.1
处理时间

务必在开花前一周内进行,具体标准是见“信使花”后立即进行蘸穗。

促早模式下生产设施封闭保温,大棚中间地带与边缘地带温度不同,花序发育不一致,一定要分批处理。一般情况下靠近大棚围膜五米范围,较大棚中间地带晚处理5-7天(感谢尤曙锋老师)。

图片
1.2
药剂选择

花前微刺激处理,目前业内又名“花前2+1”,即在邻近开花(花前一周内),使用2PPM赤霉酸+1PPM氯吡脲(100公斤水添加1克20%赤霉酸+100毫升0.1%氯吡脲)浸渍花序。

经过李春雨老师近两年实验,认为1PPM氯吡脲是基本稳定的。但是是否添加赤霉酸,必须根据当时的天气、树势、花序分离实际情况,综合决定:

如邻近花期遭遇连续阴天或降雨,或枝条存在徒长迹象(典型特征是花序以上节间距明显接近甚至超过15公分),树体内赤霉酸含量会偏高。

如此时人为再使用赤霉酸,极有可能导致花序内赤霉酸水平偏离正常值,轻则花序卷曲,重则花序序尖部位形成大量僵果。

如花序分离质量已然良好,不需人为促进花序分离。此时添加使用赤霉酸,极有可能导致花序拉长过度,明显恶化穗型。

1.3
注意事项

花前微刺激,也属于调节剂处理,在蘸药前后,首先要求提高园内湿度,蘸药前根据土壤湿度情况补水,保证土壤相对湿度七成左右。

其次要注意蘸药前后的温度,蘸药后4~5小时园内气温不得超过30℃,保持在25℃左右效果最佳。温度过高将加大副作用风险,温度过低直接降低用药效果。

李春雨老师特意强调:花前微刺激对树势要求高,必须在树势良好,养分供应充足的前提下进行。

花前微刺激能极大提高坐果质量,如果树势较差,原本因养分缺乏必然脱落的弱势粒,药剂处理后尽管没有脱落,但仍会因养分供应不足,无法继续正常发育,最终形成僵果。

图片

专家建议:

      花前微刺激的目的,一是促进花序分离以降低疏果工作量;二是生产体积更大的果粒;三是延迟花后生理落果,延长保果的操作时间。

花前微刺激必须在树势良好、养分供应充足前提下方可采用,否则不仅无效,反而加大疏果工作量。

花前微刺激必须在开花前一周内进行,花序发育较整齐的园区可在见“信使花”后尽快实施。促早模式下设施不同位置因温度不同导致花序发育不一致,必须分批进行。

       西北及北方地区,邻近花期通常天气晴朗,且因前期温度低、湿度小,花序分离普遍较差。可采用“花前2+1”处理。

即使用2PPM赤霉酸+1PPM氯吡脲+200PPM链霉素,浸渍花序。

具体配比:100公斤水,添加1克20%赤霉酸+100-150毫升0.1%氯吡脲+20支100万单位链霉素+20-30毫升0.003%丙酰芸苔素+20-25克碧益(明德利达)+100毫升达必佳+200毫升氨基酸(高麦利哆哚或米拉格罗消负液)。

如此期遭遇连续阴雨、或枝条徒长、又或者花序已经分离到位,不得添加赤霉酸(特别强调)。

      在开花一周前(正季果栽培约在萌芽35天左右),根据土壤墒情追肥。土壤相对湿度维持七成左右,用肥以氮钾为主,可选用平衡型水溶肥搭配钙镁肥。

       见到“信使花”,所有结果枝成叶摘心,结合植保用药。针对花序以上枝条,喷施氨基酸及钙硼锌叶面肥。如枝条徒长迹象明显,或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可加入甲派嗡(98%含量10克兑水15公斤)。



二、保果处理

以往常见欧美杂交种葡萄保果处理基本类似,使用赤霉酸+氯吡脲或噻苯隆,在满花后浸渍果穗。

赤霉酸用量通常25PPM左右(1克20%赤霉酸兑水8公斤),需要上色的葡萄品种使用氯吡脲,黄绿色品种多使用噻苯隆,处理浓度基本2-3PPM(10毫升0.1%含量兑水3-5公斤)。

由于阳光玫瑰对赤霉酸过于敏感,在处理时间和药剂配置上,与其他欧美杂交种品种略有不同:

2.1
处理时间

传统操作阳光玫瑰多在满花后(以序尖最末端部位花蕾全部开花为标志),立即进行保果。

但如果花后未出现明显的落粒,或已经采用花前微刺激的园区,在满花三天后,最好邻近花后五天再进行保果。

延迟保果不仅可明显降低大小粒风险、避免果粒蘸药后可能出现的黄化现象,还能促进果实发育质量更好,成熟后果粒更大

如花期遭遇不良天气,特别是花期白天气温持续高于30℃,或夜间气温持续低于15℃,又或者花期连续阴雨,如未作花前微刺激的园区,可能提前出现生理落果。为保证坐果质量,只好满花后立即进行保果处理。

2.2
药剂选择
2.2.1 赤霉酸

阳光玫瑰花序对赤霉酸敏感,保果时如赤霉酸浓度偏高,或蘸药处理时温度较高,不仅导致穗轴、果梗不正常加粗,更严重的是可能因穗轴卷曲导致整穗果失去生产价值。

多年生产实践表明,保果后4-5个小时内,如园内气温在30℃以内,10-20PPM赤霉酸(1克20%赤霉酸兑水10-20公斤)是效果稳定且安全的。

四川国光漆信同老师曾主持低温下保果实验,得出结论保果时如温度偏低(20℃左右),15PPM赤霉酸(1克20%赤霉酸兑水15公斤)综合表现最好。

2.2.2 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
(氯吡脲&噻苯隆)

氯吡脲及噻苯隆是最广泛使用的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在上一讲中,已经详细对比了两个成分的功效。

图片

第四讲(上)丨能卖出市场高价的阳光玫瑰怎么养?无核化处理这些细节要注意


目前果品市场对阳光玫瑰商品果普遍要求“大果粒”。一般情况下,氯吡脲或噻苯隆用量越大,果实成熟后果粒体积相对越大。但单一成分高浓度处理,在加大果粒同时必然加重副作用,如果皮增厚、成熟延迟、果实品质下降等。

为解决这一矛盾,当前阳光玫瑰逐渐普遍采用混合处理,即将氯吡脲、噻苯隆一起使用:总浓度高必然加大果粒,但每一个成分用量并不高必然降低副作用表现。

湖北严军华老师指导广大种植户采用的“3+1.5处理”,即3PPM氯吡脲+1.5PPM噻苯隆(50毫升0.1%氯吡脲+25毫升0.1%噻苯隆,兑水15公斤)进行保果和膨大。

在一般认知中,噻苯隆的活性和效果是优于氯吡脲的。在保山园区保果实施前,李春雨老师召集专家论证会讨论具体方案,严军华老师强调,根据严老师多年经验,混合处理下,氯吡脲用量高于噻苯隆用量,综合表现更好。

针对不同专家意见,园区在最早萌芽的区块(9月底进行修剪)进行了生产性测试。确实证明,阳光玫瑰促早栽培模式下,氯高噻低模式(氯吡脲用药高、噻苯隆用量低),果实发育质量及膨大效果,优于氯低噻高模式。

保山园区生产实际采用的保果配比,明确为15PPM赤霉酸+2.6PPM氯吡脲+1.3PPM噻苯隆,然后补充500倍达必佳、4000倍左右碧益、300倍利哆哚。

(注:园区目标是生产中国大陆最早上市的阳光玫瑰,果品上市时间比果粒大小更重要,故适当降低氯吡脲及噻苯隆用量,避免成熟延迟。)

2.3
注意事项

在蘸药前后,园内温湿度对处理效果影响巨大:

园内空气湿度决定药剂的可吸收性和吸收量,影响药剂有效性;园内空气温度决定药剂的活性发挥,影响药效和副作用。

首先要求提高园内湿度,蘸药前先短时间滴灌或弥雾以提高空气湿度;蘸药后立即大水大肥,保证土壤相对湿度七成略偏上,但一定避免淹根。

蘸药后4~5小时园内气温不得超过30℃,保持在25℃左右效果最佳。由于噻苯隆对光线不稳定,使用该成分最好在正午以后,避开强光蘸药。

图片

图片

氯高噻低

图片

氯低噻高

图片

氯高噻低      

图片

氯低噻高

图片

专家建议:

      保果处理时间,最早需在满花后进行,花序未满开即蘸药必然导致僵果和大小粒。如花后未出现明显的生理落果,在满花后3-5天进行保果效果最佳。

      蘸药前先短时间滴灌或弥雾,增加园内空气湿度;蘸药后4-5个小时,气温接近25℃效果最佳;蘸药时一定避开强光照。

      促早栽培、高温或高湿天气下保果处理,建议采用15PPM赤霉酸+3PPM氯吡脲+1.5PPM噻苯隆。

具体配比:15公斤水,添加1克20%赤霉酸+50毫升0.1%氯吡脲+25毫升0.1%噻苯隆+30毫升达必佳+3-4克碧益+3-5毫升0.003%丙酰芸苔素+30-50毫升高麦利哆哚或米拉格罗消负液。

      针对北方及西北地区,保果期间天气晴朗、降雨稀少、温度较低、花序分离质量一般,具体配比:

10公斤水,添加1克20%赤霉酸+30-40毫升0.1%氯吡脲+15-20毫升0.1%噻苯隆+20毫升达必佳+2-3克碧益+2-3毫升0.003%丙酰芸苔素+20-30毫升高麦利哆哚或米拉格罗消负液。

       复合处理对幼果发育刺激强大,务必强调树势,花后立即强化水肥供应。



图片

三、花后微刺激

3.1
处理时间

根据葡萄生理学研究,正季果生产模式下,幼果中细胞分裂一般持续27天左右,其中开花五天以后进入细胞分裂高峰期。

鉴于葡萄幼果期细胞分裂持续时间长,但氯吡脲、噻苯隆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持效期较短,为了保证刺激效果以得到更大的果粒,浙江地区最早做出尝试:

在保果后3-5天,幼果发育恰好进入细胞分裂最高峰时,使用低浓度噻苯隆(1.5-2PPM噻苯隆,10毫升0.1%噻苯隆兑水5-7.5公斤)喷施果穗。这项操作被汪义中老师称为“花后微刺激”。

保山园区在是否采用及如何采用花后微刺激操作的问题上,诸位老师曾展开激烈争论:

云南阳光玫瑰大促早模式下,保果后果粒发育极为缓慢。外在表现为,一来保果后果粒颜色长时间偏黄,转绿缓慢;二来保果后最初阶段,果实直径日增加0.2毫米左右(约江浙沪正季生产的四分之一左右)。

由于部分老师未经历过此种生产模式,参照江浙沪经验,认为果实发育极不正常,可能保果处理刺激失败,建议立即开展微刺激处理进行补救。部分老师认为微刺激是必要的,但此时果粒仍然发黄,提前进行微刺激可能破坏果实正常发育。

鉴于专家意见不一致,我们再次在萌芽最早的区块进行生产性实验,为园区生产探索经验。

最终表明:保果后果粒未转绿时,使用噻苯隆进行花后微刺激,明显抑制了果实的膨大。保果后果粒完全转绿,使用噻苯隆进行花后微刺激,对果实膨大速度有明显促进作用,处理时果粒越大,处理效果越明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2
处理药剂

通过生产性实验,明确了最佳处理时间后,园区维生专家组在处理药剂方面又出现不同意见。

部分专家认为,稳妥起见最好采用常规处理,即噻苯隆+达必佳+碧益+氨基酸这一传统搭配模式。

李春雨、张敬军老师认为,在传统处理模式下,保果及膨大仅仅间隔10天左右。短时间内连续使用生长调节剂及赤霉酸处理幼果,幼果发育所需要的内源激素是充足的。

但针对当前果实膨大速度,当果实直径达到0.8-1.0公分可进行膨大处理时,可能距离保果处理已一个月左右。保果和膨大间隔时间过长,极有可能导致幼果内各类内源激素均不足,无法保证幼果基本发育质量。

李春雨老师在与建水从事阳光玫瑰促早生产多年的专家(感谢陈鹏、吴银增)深入交流后,再次安排生产性实验:

果粒完全转绿且直径达到0.5公分以上时,采用比保果药剂浓度稍高、比膨果药剂浓度稍低的浓度原则,同时使用赤霉酸、氯吡脲、噻苯隆及其他辅助药剂共同处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实验效果证实,混合处理,尤其是药剂浓度稍高于保果处理的剂量下,幼果膨大速度显著高于对照,也高于单纯使用噻苯隆的传统处理模式。园区维生专家组将该处理暂时称为“预膨大处理”。

图片

专家建议:

       保果后待果粒完全转绿,果粒直径达到0.5公分以上时,可进行预膨大处理。

       在养分供应充足前提下,预膨大处理可显著增大果粒,且增强果实发育的一致性,降低大小粒现象。

       预膨大处理浓度,略高于保果剂量,但一定要低于膨果剂量。



老规矩,有问题尽管提,

李老师在线给你的果园“把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