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条问答

 歇雲艸廬图书馆 2022-07-11 发布于山东

书法的风格和习气有什么不同?

要解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和界定风格与习气的内涵。还要知道书法风格的形成包含哪些历史、社会和个人因素,同时要知道书法中的习气与一般社会上所说的“习气”是不是同一内涵。还要研究书法风格的形成与个人习气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二者的不同点就会比较清晰明白了。

从词语意思上讲,风格就是风韵格调的简称。用于艺术观念的风格,就是指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的有代表性的面貌。风格属于相对稳定的个人阅历、思想情趣和审美取向包含的内在的特性。受经历、情感、社会风气、个人审美意识等影响,形成了每个人有别于他人的风格。

“习气”这一词语,在社会上一般用作贬义。指行为举止不良的习惯和作风。也指旧时代遗留下来的陋习。如土匪气、痞子气、市侩气、油滑气等等。

“习气”用于书法中,则指积久而成的习惯。亦即长期重复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习惯。作为书家而言,习气未必就是毛病。文人雅士有文人雅士的习气,下里巴人有下里巴人的习气。在书法中,某种习气只要被人接受、认可,它也是构成书法风格的一个元素。

书法风格的形成,取决于书家所处社会的文化氛围、书法阅历和个人的审美意识和书法实践,久而久之,习气也会不自觉地融入风格之中。

从历代行草书家的书法风格和成就看, 后汉张芝在章草盛行的时代,创制了今草的书体,因而被誉为“草圣”。王羲之在章草和前人今草的基础上,完善了今草的体势并且创制了被后世推崇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加之小楷方面的成就,被誉为“书圣”。其风格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尽善尽美,名垂青史。

书法风格是书家有别于诸家的品牌。而品牌的创制,大多与创新意识有关。王献之之所以有“小圣”之称,其书名之所以高于米友仁、赵雍等家,就在于王献之有自己的有别于其父的风格面貌,而小米小赵没有。

元代鲜于枢《论草书》云:“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张旭)颠逸,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十得六七耳。至山谷(黄庭坚)乃大坏,不可复理。”此处,论述了张旭狂草风格颠逸,怀素草书风格高古(即有传统格调)。被批评为“大坏”的是宋四家的黄庭坚。这是就黄庭坚草书缺少晋人风韵而说的。从黄庭坚草书审视,他对王羲之等晋人草法的确学习不够,继承较少。所以其同时代的钱穆父也认为黄的草书“俗气”。开始黄还不愿意接受,后来黄庭坚也认为自己俗了。如果从书法的风格面貌上讲,黄庭坚草书具有与众不同的突出的风格。

书法史上与“二王”书风迥然有别的,是明代张瑞图的草书。此不详细论述。下面,就明末清初王铎和傅山两位大家谈谈个人习气和风格形成的关系。

下图是王羲之的《诸从帖》和王铎临写的《诸从帖》图片。还有王羲之的《阔转久帖》、《伏想清和帖》以及傅山临写《阔》、《伏》二帖的图片。

对比王铎、傅山的临写作品和书圣王羲之的原作拓片,可以给我们许多启迪和思考。首先,从章法尺幅上看,王羲之的是尺牍小幅,而王铎、傅山写的都是较大的长幅,章法格局不同了。再看笔法线条,王羲之的精致典雅,字间连写较少,而王铎、傅山两家都带着自己的习气,用自己习惯使用的多处连绵牵带的线条“临摹”王羲之的字。结果呢,形神都迥然有别。那么,王铎和傅山在向王羲之学习什么呢?答案是有的:他们都在带着自己的习气,学习王羲之的草法(即草书构成的法式)。这就是说,学习书圣不是亦步亦趋,不求形神毕肖,有取也有舍。学习书圣草法,不是为了成为在书圣阴影笼罩下的书奴,而是为了要成就自己的风格面貌,独辟蹊径,自立一家。

历史证明,王铎和傅山都成功了,他们带着自己“习气”的作品的风格面貌,已经被当今书法界认可了。

所以,不要有意识地约束自己排斥自己的习气。只要你的习气是合乎书法规则和规律的,它有助于你书法风格的形成。

让习气成为风格的元素和助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这就是风格和习气之间的关系,也是二者的不同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