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隐隐如雷”什么意思?

 新用户7461sw1x 2022-07-11 发布于浙江

2018年第17期导读:

语文教材中有些令人头痛的词语,编者却忘记加注。例如“隐隐如雷”,你知道什么意思吗?且听邹老师给你解释吧。

“隐隐如雷”加个注

部编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7课系梁衡的《壶口瀑布》。文章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

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

笔者读到“隐隐如雷”一词,琢磨半天。

查《现代汉语词典》及《成语辞海》,都没有找到这个成语。

既然不是成语,那就从构成短语的两个词开始入手分析其含义。隐隐,词典注释为隐约。把这个释义放进原文,看起来是通的:车还在半山腰,就隐约听到涛声如雷。课文不加注,也许编者以为就是这样理解的。

但是,仔细玩味句中的“就”字,作者分明是在强调涛声巨大,老远就能听见。那么,把隐隐理解成隐约,或许不是作者之本意。

笔者想到另一个字“殷”,读如“隐”。查《现代汉语词典》,“殷”的释义为:“形容雷声,殷其雷。”

搜索互联网,得曹丕《黎阳作三首其二·殷殷其雷》例,看来“殷殷其雷”其来有自。

继续搜索,终于看到“殷殷如雷”的用例:

河北《三河县志》保留有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巳时京师大地震前的一些征兆,如:“有声自西北起,殷殷如雷,其声渐近”(人民网河南分网2014年08月25日07:45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上观星象下听地声中看动物》

由此看来,“殷殷如雷”这个成语是有源头的。笔者开始怀疑教材是不是写错了。

进一步查工具书,结果发现“隐隐如雷”这一条在古籍中也有。查《古代汉语词典》(湖北辞书出版社),得知《后汉书.天文志上》有语云:“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原来,从源头上看,隐隐与殷殷,都可以作形容雷声的拟声词。用今天的眼光看,拟声词,不过是从声音逼真的角度来描绘对象,读声相同的词同为拟声词,原是很好理解的。

“隐隐如雷”既然一般词典都未收录,就当视作一个比较生僻的成语,而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分解释义综合理解,又无法达成正确的含义,所以,笔者以为,编者应该加它加个注释。

隐隐如雷:发出“隐隐”的像打雷一样的声音。

 (此文刊于2018年第5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学习》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