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贞元增的故事征文获奖作品-《一个将军与半瓶酒》

 铁皮515 2022-07-11 发布于河南

图片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丛台酒业一则“我与贞元增酒的故事”征文,引起了我对一段故事的回忆。

图片

1985年4月23日,涉县固新镇李家河村南的李家老坟上,响起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在一座长了荒草的坟丘前,立着一尊新碑。一位年迈的将军,用他唯一的一只手从石碑上揭掉了彩色绫幅。围观的人们看时,碑面上刻着四个大字:再造之德。

将军叫张晋,他与老妻,向着坟墓三鞠躬。他的心潮,就像山下翻卷着的清漳河水,回溯到1942年。

图片

那年20岁的张晋,不仅有了3年军龄,而且已是抗大学员。5月以来,日寇对太行山区进行疯狂的大“扫荡”。团部接到突围命令,他与团政治部主任丁纲、狄文连、李若风和小唐5人一组,在化整为零的突围中,他亲眼看到,丁、唐二人牺牲了。

敌人也发现了他,向着他身边围来。张晋从身上取出仅有的一颗手榴弹,待敌人走近时,他把手榴弹拉响了,轰隆声震响着山谷。……

图片

他醒来时,身边已没有一个人,只能看见满天的星星。搜山的敌人,一定是以为他被炸死了,所以,也早不知去向。

他被当地的打柴人李甫桢看见时,已记不得昏迷过几次了,也不知道过去了几个昼夜。

当他再一次醒来时,他的嘴里已流进了乳汁般的小米粥。

图片

老人用煮沸的花椒水为他清洗伤口。

花椒水远不如消炎药好,但是没有消炎药。所以,伤口不久开始化脓,有的伤口处还开始有了小蛆。这样下去,必然会有生命危险!

这可把李甫桢急坏了,他跑遍山乡一条条沟壑去寻消炎的药,并且瞒真相说,家里有人上山打柴摔坏了腿。因为,日本兵正在搜寻“土八路”,一旦搜出,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兵荒马乱的年月,有谁还开药铺呀?消炎药一时找不到。

图片

万没料到,打柴人从一个亲戚家里,寻到半瓶老陈酒。那是从邯郸带回来的贞元增名酒,主人总也舍不得喝,得知老人有紧急用处,就送给了李甫桢老人。而酒,既是高级饮品,更可以当消炎药品使用啊!

是这创制于明朝弘治年间的贞元增烧坊酿造的半瓶老酒,让张晋的伤势奇迹般地好转了!

图片

后来,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张晋被抬进了昭义村太行五分区医院。……

转眼43年过去了,当年的年轻抗大学员张晋,早已成为鬓发斑白的独臂将军。将军一直在想着救下他性命的李甫桢大恩人。因为李家河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行政区划多有变动,他费了很大周折,才寻到恩人的信息。可惜那时,李甫桢老人已离开了人世。

图片

张晋将军把钱寄到李家河,让人为老人树碑。他在自己患病的情况下,没有惊动地方任何一个单位与个人,头天晚上,与老妻宿在邯郸火车站;第二天才来到恩人墓前。他拿出贞元增酒,与老妻一同,向着李甫桢老人的坟墓洒酒祭奠,扑喇喇的热泪,与名酒一滴滴洒在恩人墓前。……

图片

山阳照着碑上的文字。碑的正名是“再造之德“,背面的文字记述了一位太行老人搭救一个小战士的全过程。文末写道:“余日后得以继续为革命奋斗数十年,全赖此次再造之德。”落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后勤部装备部部长张晋。

由此可知,贞元增酒不仅传承了500多年前的纯粮手工酿造技艺,也经历了严酷的战争洗礼,目睹了说不尽的人世沧桑,记述下无数个催人泪下的浓烈故事!

图片
图片
邯郸有你
邯郸人,关注邯郸事儿!
39位好友已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