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杰伦,被骂了?

 木铎新传 2022-07-11 发布于安徽
时隔6年,终于等到周杰伦新歌出现。《最伟大的作品》MV一经上线,朋友圈就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转发。

但很快失望的声音开始袭来。7月8日,周杰伦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歌单公布,歌单中显示,新专辑一共收录12首歌,其中5首歌都是旧歌,除掉钢琴曲外,只剩下6首新歌。这一做法引起了广大的网友的不满,纷纷在其个人账号上表达不满,更有甚者扬言要把周杰伦骂到退圈或者退网。



7月10日,周杰伦连续删除多条海外社交平台动态,并对评论开启了审核机制。短短几天,曾经的华语顶流受到了极大的质疑,社交平台提供了网暴的舞台,每个人成为了看戏的观众,这场大戏的主人公是跌下神探的”华语之王“。
一、榜一的热搜
此次关于周杰伦的话题主要是微博热搜进行呈现,热搜的匿名性体现在弱连接的社交媒体平台上,无论是来访记录,还是发表的言论都是匿名的,因此当有人想对作品进行负面评价时,完全可以隐秘进行,当他人进行转发、点赞等操作时,相同的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对此事探讨的舆论空间。

7月6日霸屏热搜的是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短短几个小时播放量过亿,人气与实力毋庸置疑。7月8日,部分网友开始质疑歌单,针对周杰伦INS之前发布的金曲奖、旅游、广告等内容开始发难,认为其个人赚取了红利,极不尊重歌迷。专辑未经上线,在豆瓣开分极低,和以往的专辑评分大相径庭,”江郎才尽“的评论再次刷屏。

▲豆瓣相关页面现已整改

周杰伦删除动态的内容冲上了热搜榜一,微博等社交媒体设置的热搜再次引起大家关注周杰伦现状的话题,此类多数的娱乐热搜议题,是用户自我形成个人议程后,转变为公共话题的讨论,不同想法的用户利用社交媒体平台主动地陈述事实或发表意见,加剧了此话题的热议程度。可以说,平台的算法推荐设置和用户的主动发言,共同促进了周杰伦在热搜上屡屡存在的身影。

二、疯狂的期待
周杰伦,被誉为中国台湾男歌手、演员、导演,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的创作歌手。从2000年发出首张专辑《Jay》开始,随后“一年一专”的速度连出九张直至《魔杰座》,随着大《稻香》、《青花瓷》、《听妈妈的话》、《牛仔很忙》、《千里之外》等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引爆华语乐坛,近日爆火的刘耕宏的毽子操更是带火了《本草纲目》、《龙拳》这样的快节奏歌曲,一直超越自我,是他在音乐创作的道路上一路称王的秘诀。

(一)不在江湖,江湖仍有传说

集体记忆研究的开拓者莫里斯·哈布 瓦赫 (Maurice Halbwachs)于 1925 年出版的《记忆的社会框架》首度开创地提及集体记忆 (collective memory )的概念,他在《论集体记忆》中写道“我们保存着对自己生活的各个时期的记忆,这些记忆不停地再现;通过它们,就像是通过一种连续的关系,我们的认同感得以终生长存。通过各个媒介承载的记忆,从传统的广播电视到如今行走的自媒体,周杰伦的歌曲总是被反复提及,华语乐坛的创作故事也成为不同年龄段受众的主要流行音乐。
和集体记忆相近的词是媒介记忆,媒介记忆是指“媒介通过对日常信息的采集、理解、编辑、存贮、提取和传播,形成一种以媒介为主导的人类一切记忆的平台和核心,并以此影响人类的个体记忆、集体记忆和社会记忆。目前来看,可以说媒介是记忆的载体,集体记忆依托媒介记忆而存在。

(二)上热搜的“胖哥俩”

以某家连锁店的名字关注到了MV中朗朗与周杰伦斗琴的场面,戏谑的言语让MV中再次出拳,成为传播的迷因,青年人社交圈中相互“玩梗”促进了社交平台的信息流通。梗就是迷因,言语中的迷因在社交圈中带来的身份认同和情感共鸣,让梗具有了极强的社交功能。当下,“玩梗”已经成为年轻人的流行文化,但人们仍然很难定义什么是“梗”,只有处于同一话语境中的“同级玩家”才能心照不宣的认同和转发。

(三)江郎才尽vs一千个哈姆雷特

和广泛发认同的歌迷不同的是,仍有部分网友开始质疑周杰伦此次的音乐作曲、歌唱并未有创新之处,其中创作的内容甚至都比不上往年的部分作品。当评价体系成为豆瓣的分数时,未上却被打低分的作品明显带上了个人情感。

1995 年,美国学者尼葛洛庞帝出版了《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一书,书中所说的“数字化生存”,更多关注的是人们所享受的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当下的数据时代中,媒介平台中的下载量、转发、点赞、评分等数据都在反馈出用户对该作品的态度,数据也体现着人与人、人与内容、人与媒介等各种关系,并将之量化为可以被计算、分析的对象。当部分不明所以的观众被所谓的数据现实所影响时,“哈姆雷特”的评价就难以客观得出应有的评价。

三、风波中的豆瓣
此次作品未上线但豆瓣开分的行为再次将豆瓣平台引到大众眼前,而在今年豆瓣平台已经频频爆出整改信息:

(一)豆瓣整改

日前豆瓣发布公告称:因业务调整,4 月 18 日私密小组将全部停用,6 月 30 日私密小组功能正式停止服务。

3 月 22 日,豆瓣发布公告称,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饭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的公告》的工作 要求,给豆友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讨论环境,豆瓣将持续配合开展整治“饭圈”乱象的专项工作。公告同时称,解散问题小组 15 个。

据上游新闻 4 月 14 日消息,豆瓣官方账号豆嬷嬷在平台发布动态,称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饭 圈”乱象治理专项行动的公告》的工作要求,停用 7 个问题小组:豆瓣鹅组、豆瓣人才申诉小组、 十八楼育儿托管所、18 楼嗑糖-时代少年团。

据新京报 4 月 29 日消息,豆瓣宣布为避免水军通过在短评区“控评”来引导舆论和评分,近日上线了防水军控评功能。

(二)禁止不住的饭圈文化

尽管已经多次进行饭圈文化的整改和整治,但是由于互联网技术使得在时空中大量分散的粉丝能够连接起来、组成小圈子,同一群人有着相同的目标行动,粉丝圈的行动往往在互联网形成狂欢的景观。

1、语言狂欢

语言是信息的载体。人类通过语言的使用, 控制着传播媒介, 使人类的生活、文化得以延续下去。与此同时, 传播媒介又以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使语言承载信息的张力缩减或者扩大。在传播平台上, 用户不需要具备优秀的传播素养或独特的传播视角, 不论身份有何差别, 每个人都可以关注他人也可以被他人关注, 人人都能发声, 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信息的传播活动中。这种传播模式反映到微博语言传播上, 就形成一场从小众发声到大众共鸣的集体语言狂欢, 呈现出传播主体的精英化与草根性并存、传播内容的多样化以及传播形式的娱乐化等特点。

2、文化盲从

经常以不理性标榜饭圈,是因为各家粉丝之间的骂战,甚至饭圈团体内部之间也会爆发“战争”在互联网中这类“话语暴力”往往是基于保护自己的情感认同,无视网络平台的规章制度。此次周杰伦的作品被恶意评分、攻击周杰伦的INS,情感上表达出“恨铁不成钢”的惋惜、“英雄落幕”的悲叹,被“非理性”言语裹挟的群众文化以不允许他人反驳的强势姿态要将周杰伦逼到退圈退网。

3、流量密码

周杰伦作为华语乐坛顶流之一,在商业市场中有着不可撼动的资本地位。根据Apple Music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最热歌曲榜单,前100首歌曲中周杰伦独揽54席,依旧占据着乐坛的“半壁江山”。QQ音乐也发布过华语歌手单日收听人次的排名,周杰伦同样霸榜。因此当周杰伦的新歌再次出世,打破偶像是虚拟的表面,抓住周杰伦的商业符号,以歌曲的内容进行创作,和蹭上热点话题,和周杰伦相关话题下面带有其他的新闻热点,从内容分布来看,“周杰伦”这三个字成为新的流量密码。
四、周杰伦:华语的狂

周杰伦还是华语的狂吗?新曲还没发布,歌曲就被低分,主流媒体亲自评论回应,霸气维护周杰伦的新专辑,认可了他在华语乐坛的多年努力。

或许大家想问的不仅是此次作品未上架就被打低分的事,而是周杰伦有没有在认真做音乐?此次的《最伟大的作品》中致敬了玛格丽特、达利、常玉等世界级艺术家,一首MV的取景和镜头的画面的内容运用就传递出作者背后的用心。当周杰伦在华语乐坛中一路称霸,靠的不是幸运而是在音乐制作方面的个性、天赋以及不惧失败的野心。当你对此次的歌曲怀有争议时,不妨等等看,过段时间再回头听这首歌或许会有新的想法!

艺术家都是孤独的,正如这首歌里所说,“这世上的热闹都出自孤单”。

那么,关于周杰伦新专辑的评价,你怎么看?


参考文献:
[1]刘晓丽.微博语境下语言传播的特点[J].当代传播,2012(06):91-93.
[2]蓝耀英.社交媒体热搜对舆论生成发展的影响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3(01):46-48.
[3]https://mp.weixin.qq.com/s/BEjbe0EeWkB4mLcjDLGKpg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