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爱戴头帕的苗族支系,解析湘西“乘展”密码...

 三苗网 2022-07-11 发布于上海

“乖展”密码

——以禾库镇辖区及两林乡为例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年湮代远,躺在光阴里那些口口相传的故事,落了尘,却依然在岁月里发着光。

湘西的腊尔山台地是云贵高原余脉,是湖南凤凰与贵州松桃两县交界的中心地带。这是一片迷人的土地,山川清明而灵秀,历史悠久而厚重,文化灿烂而神奇,人民勤劳而智慧。这片土地,自古是湖南苗族聚居的核心地带,是苗疆腹地。

苗族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最早见于甲骨文中。苗族因战争不断迁徙,产生和形成了繁多支系。

湘西的腊尔山台地,聚居着“乖展”“不嘎”“明唔”“贵久”四个苗族支系。而这四个苗族支系有共性,但在服装、银饰、语言、苗歌、风俗等都有区别和差异。腊尔山台地是“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

腊尔山台地,是生长故事的土地,故事如不绝的江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中。这里,我用故事来解析苗族“乖展”支系的密码——以禾库镇,两林乡及花垣县邻近村寨的苗族为例。

一、故事溯源

“乖展”这名字的由来,在外婆讲的故事里有解析。在我童年少年的时候,常去外婆家,外婆常给我讲故事,她所讲的故事里就有“乖展”称谓由来的故事。

外婆讲的故事是这样的:在很久很久之前,有一个叫雅本的苗族阿婆,聪明伶俐,心灵手巧,纺纱织布,缝衣制裙,做鞋绣花,样样在行;她绣的蝴蝶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她绣的花朵,能把蜜蜂引来。雅本阿婆善于思考,勤于动手。

有一天雅本阿婆把织好的白布,从织布机上卸下来,摆放在一个大的簸箕上,因簸箕是放在地上,家里的几只小狗,爬上簸箕踩在白布上,白布上留下了小狗的梅花形状脚印。雅本阿婆看着印在白布上的狗脚梅花印,觉得狗脚梅花点图案古拙淳朴,素雅简洁,非常漂亮。

雅本阿婆突发奇想,如果用狗脚梅花点图案印在头帕上,一定很好看。可是她又想到苗家人戴头帕是有讲究的,白色太多的头帕一般不戴,白色是孝帕。她想如果用藏青色为底色,狗脚梅花点为白色,这样的头帕,一定非常漂亮。

于是她把小狗踩在白布上留下的狗脚梅花点图案画下来留做底稿,拿出藏青色土淀浸泡,再剪出一块白布,在白布上画了狗脚梅花点图案,然后小心翼翼地试着染色,可是无论她怎么小心,那藏青的颜色还是浸透到了梅花图案,整块布全都变成了藏青色。她试着一块又一块的布,总是染不出想要的结果。

她连续染了几天,把家里的白布都染完了,还是没有成功。这天夜里雅本阿婆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位长着白胡子的老人走到她面前,告诉她:“要想染出,在藏青色的布上,呈现出白色的狗脚梅花点图案,要用棕树叶子把画在白布上的狗脚梅花点图案紧紧包裹,用线捆绑捆紧棕树叶,这样染色时,因有棕树叶子包裹,颜色浸不到了,染好晒干后把棕树叶子解开,狗脚梅花点的花纹就呈现出来了”。

这位长着白胡子的老人说完,他身上的白纱广袖无风自起,转身就不见了。第二天,雅本阿婆按照梦中老人告诉的办法,果真染出了藏青色打底呈现白色狗脚梅花点的花纹。

她染了一根藏青色打底呈现白色狗脚梅花点图案的头帕戴在自己头上,看到的人都称赞道,这头帕庄重大方,静雅不俗,那狗脚梅花点花纹呈现在头帕上,起到了画龙点睛,匠心独妙的美。

|乘展苗族姑娘(吴胜之)

狗脚梅花点头帕,一传十,十传百,整个支系的姑娘妇女都戴这种头帕。因这支苗族支系爱戴“狗脚梅花点头帕”而得名“乖展”。“乖”汉语是黑,“展”汉语为脚或蹄。

外婆讲的故事,是口口相传的故事,故事里闪烁着苗家先民智慧的光芒。

 “乖展”这支苗族支系,为什么叫“乖展”。就这个问题,我走访禾库镇都受苗寨的石占金将萨(苗歌师)。

石占金将萨,学识广博,见闻丰富,博古通今。他不仅是将萨,还对苗族的一些历史、苗族的一些名称,苗族的姓氏等都有一定的了解。

石占金将萨整理的《湘西苗族的几种名称及有关问题详解》中讲到关于“乖展”和“不嘎”名称的由来,是来源于苗族姓代肖(代肖:是苗族姓氏,汉语写吴姓)。

在周朝时期,苗族为楚国的主体民族,战国末期,《史记.楚世家》记载,公元前278年,(楚襄王)“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于秦”。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攻楚,楚国灭亡。国破家亡的苗族先民,为避秦时之乱,溯武溪上游迁徙到湘西。

苗族姓代肖的先民,迁徙到腊尔山台地,定居在“阁巧”(苗语叫的地名,即今的凤凰县禾库镇阁巧苗寨,汉字写龙角村)、“阁若”(苗语叫的地名,离阁巧苗寨有两公里,古寨已经不存在了)。

苗姓代肖又分为“代干”(苗姓代肖的一个宗支名称)、“代杜”(苗姓代肖的一个宗支名称)两个宗支。“代干”宗支住在“阁巧”、“阁若”。“代杜”宗支住在“明引”“拨古”(明引:今禾库镇吉云村;拨古寨落已经不存在了),座在“塘寨”,座在“瓦溶”(塘寨:即今凤凰县吉信镇塘寨村;瓦溶:即今凤凰县吉信镇万溶江村)。

定居于“阁巧”的“代干”宗支先祖有两个儿子,长子结婚生子后,想多占一些地盘而迁往他方,最终选择到毛都塘定居(今凤凰县山江镇毛都塘村)。

他的父亲说:“我本不同意你们迁居那么远,你们坚持要去,到年底你们一定要回来和我们过一个早年”。腊月二十八日,长子和儿媳回到“阁巧”老家和家人团聚过了一个早年。他的父亲说:“你们白手起家,什么也没有,我们家里养几只鸡,明天回家就拿两只回去杀着过年”。

长子和儿媳认为,他们迁往他乡,没有和老家分家产,白手起家多拿几只鸡也是合情合理,如果按照父亲的只拿两只鸡,过年杀吃了,就没有鸡来喂养下蛋了,于是,他们两口子趁天未亮把鸡和鸡笼一起背走了。

大年三十早上,次子准备杀鸡过年,鸡没有了,连鸡笼都不见了,他忙着对父亲说:“阿爸,我们家的鸡没有了,鸡笼都不见了,可能是小偷偷走了”。父亲说:“不是什么小偷,一定是你哥嫂把鸡连着鸡笼一起背走了”。

鸡及鸡笼都被大儿子和大儿媳背走了,大过年的,总得要有肉吃呀,他父亲左思右想,想到了猪圈里还养着一头许了愿用于祭祖的黑色小花猪,只有杀这头小猪过年了,来年开春再养一头黑色花猪来祭祖。

第二年,这户“代肖”养了一头黑色花猪,猪长大后,请“巴岱雄”(祭祖的法师)做法事祭祖,苗语叫做“保巴夯高”。“把对雄”讨筶得筶说:“去年你家把许愿的黑色花猪杀了,是对祖宗的不敬,违背了祭祖法规”。

这户“代肖”自知愧对祖宗,不敢吃这头祭祖的猪肉,都分给舅舅及旁系亲戚来吃,这就是代肖禁吃祭祖猪肉的原因。湘西苗族其他姓氏没有这种祭禁。

这户“代肖”长子迁出后,人丁兴旺,又有部分房族往周边发展,分居于山江镇马鞍山、咱轮(今茶林村)、麻冲乡竹山村等地。由于这户“代肖”的长子当年把老家的鸡全部背走了,才把长子所发的房族叫做“不嘎”,“不”汉语是背,“嘎”苗语音译,即汉语是鸡。这户“代肖”其父及次子把许愿的黑脚花猪杀吃了,因而叫做“乖展”。

“乖”,苗语音译,即汉语是黑,“展”汉语为脚或蹄。这就是“乖展”与“不嘎”称谓的由来。后来长子房族觉得“背走老家鸡”这一事不雅,才流传说是为了孝敬双亲,背了几只鸡给父母,因而叫做“补嘎”。

二、“乖展”分布区域及

与其他三个苗族支系的区别

“乖展”这支苗族支系,聚居于凤凰县的三拱桥乡以西的部分苗寨,吉信镇的火炉坪寨、东九寨、岩口寨;大田乡,米粮乡(米粮乡有一半是“乖展”、有半是“明唔”),禾库镇,两林乡,及花垣县的雅酉乡,衬抽乡。

居住在腊尔山台地的四个苗族支系的女装有共同之处,即女装都有便装和盛装之分。

便装,素静简洁,是日常穿着之用;盛装,繁复华丽,节日婚嫁时穿着。但不论是盛装或便装,苗族女子都会绣花,苗绣融入苗家人的生活,是女装不可缺的元素,美了苗家人的生活。但各有特色,主要区别如下:

“乖展”女装的区别

“乖展”的女装,只在衣的胸前、衣袖、裤脚边,缝有明滚,小条,代绲(是苗族女士服装线条的表现)。并在代绲上绣花(代绲:在2.2寸或2.5寸的青色布条绣各种图案花鸟,是苗族女士服装线条的表现),花绣得很适中不大不小。围裙只有前片,分上下两节,呈正方形,上节绣花,下节是方形黑布边角绣花,用花带将围裙捆在腰间,长度在膝盖上。

“乖展”的女子爱戴“狗腿梅花点”头帕和“藏青与白色竖条纹”头帕,其他支系的苗族不戴。

|竖条纹头帕

“明唔”支系的女装,跟“乖展”支系的一样,但在代绲的绣花上有区别,她们不仅在代滚上绣花,在明滚上她们也绣花(明滚:是缝在女装前胸片上带一点弯形的大青布,是苗族女士服装线条的表现。),并且花绣得比较大。带黑色头帕,头帕带点角形。

“不嘎”、“贵久”的女装,跟“乖展”有区别,她们把明滚,小条,代绲沿着脖颈绲一圈,衣的前后都有花。围裙只有前片,长度跟衣一样,围裙的上部绣花,绣花部分成半椭圆形,围裙上部顶有扣眼,扣在衣服颈部下的扣子上,腰间用花带捆扎。

|乘展苗族女装

“乖展”的银饰区别

在苗家人的心目中,银子属于金银财宝,银饰也是苗服必备的装饰物,是苗家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穿着元素。不同的支系,在穿戴银饰的数量上是有区别的。以下以女性的盛装型为例。

“乖展”在银饰的佩戴上多于其他支系,并且银子的纯度高。“乖展”的项圈是带有椭圆形的,项圈戴得多,掉在胸前十分漂亮,因此“乖展”的女子,一般都是戴四根项圈,也有戴五根的,有的最多戴到七根。

|乘展苗族服装和银饰

胸前戴的银链,分为小链、大链、右链、中链、左链;左链下配有个银筒,银筒下掉有三把银刀和一根银针,银针是用于试毒,三把刀是祭奠“剖尤”(即蚩尤先祖);大链苗语叫喜卡,一根喜卡用银500克,头饰,手镯、银带等,一整套银饰下来用银十多斤。“乖展”讲究银多为美。“乖展”的便装,只佩戴一根项圈,一条小银链,其他的苗族支系不戴。

|乘展苗族姑娘

“不嘎”,“贵久”的女装款式相同,在银饰穿戴上也相近。这两个支系的姑娘妇女,在节日婚嫁时,项圈一般只戴两根,多则三根,项圈是圆形。胸前戴的银链也有小链、中链、大链,但没有“乖专”的繁多。她们用红色绿色丝线捆扎成小花形状,捆扎在头饰中,这样头饰除了银子的白色,还有间杂的丝线小花,非常漂亮。

“明唔”支系,在节日婚嫁时,穿戴的银饰不多,没有头饰,用花纹银片缝订在黑色的头帕上,头帕黑白相间,素静大方。项圈一般只戴两根,多则三根,胸前戴的银链也有小链、大链、中链,但没有“乖展”的繁多。

|乘展苗族银饰

“乖展”的苗歌区别

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几千年来,歌舞伴随着苗族的历史,生动地反映出苗族的生活。在腊尔山台地的四个苗族支系,在苗歌上有很大的区别。

“乖展”的苗歌称“乖展”腔,曲调风格古朴,旋律优美,悠扬悦耳;歌三句为一段,三段为一首;歌词含蓄押韵,常用比兴修辞手法,一首歌词,就是一首诗。歌词中常用典故,用的典故中,有人名或地名,是直接用的。苗歌一般是在婚嫁或苗族节日时歌唱,表达心中的喜悦和欢畅。“散赖”,即两句型,三段为一首,一般在男女对歌时唱;男女对歌也有唱三句型的。

“不嘎”的苗歌是湘西苗族最具特殊风格的一种歌腔,是一种独特的大小调交替的调式,因而曲调本身有刚有柔,个性很强。曲调既抒情又激越,既粗犷又优美。“不嘎”腔也称为“叭固腔”。

“贵久”苗歌,是“贵久”腔,唱歌时用真声,略带朗读形式,曲调旋律优美。“贵久”支系的还有顺口押韵的“书句子”。有时唱了一首苗歌,紧跟着是朗读一排“书句子”, 这是其他苗族支系没有的。

“明唔”的苗歌分为水调高腔和水调平腔。水调高腔曲调高亢婉转,豪迈奔放,粗犷,有山野味,余音震荡山梁,只在山野外唱。水调平腔,婉转流畅,一般在婚嫁或苗族节日时歌唱。

三、酷爱“乖展”

因腊尔山台地的故事很多,“乖展”苗族支系这个名字究竟是出自哪个故事,可能还有其他版本,希望其他苗族同胞补充。

但是不管“乖展”出自哪个故事,“乖展”这支苗族支系,用自己的历史,自己的呼吸,自己生命的律动,同其他苗族支系一起,造就了湘西腊尔山台地的美丽和神奇。

“乖展”苗族支系从远古延展至今,并一直连接着梦的远方。我爱我的祖国,我爱我的民族,我爱我的“乖展”支系,因心中的爱而生发如下诗句。(表达苗歌的意思)

“乖展”支系,我爱你

“乖展”你曾住在九黎祥地

你的先祖

在原始的群落中崛起

是中华三大始祖之一

在历史长河的涛声里

有三苗迁徙的苦难艰辛

“乖展”支系

你的先祖

曾创造辉煌的历史已经失落

亘古的《楚辞》还在

岁月的洪流卷走了

楚人在夕阳下歌舞的画面

“乖展”支系

岁月的浪花

打湿你开疆拓土的传说

也打湿了口口相传的故事

你五千的风雨历程

汇入人类历史文明的长河

“乖展”,我爱你

爱意的波涛

早已翻过心海的坝堤

从我出生的那一刻

你就流进我的血脉

烙印在我的骨子里

“乖展”,我爱你

今生或来世

我的柔情都为你泛滥

我的“乖展”

今天,你与时代同行

正用激情把心中的梦种植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三苗网立场。

END

如果你也有身边民族作品想投稿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