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专访 | 雨初:普通人也能通过声音学习实现自我

 麦侬1 2022-07-11 发布于福建


图片

作为一位有声行业从业者,雨初对“耳朵”赛道的这些新变化也尤为明显。

从电视台主持人到自由配音工作者,再到声音教培人员

从线下声音艺考教培赛道,最终转入互联网声音培训行业,加入梨花声音研修院

他为何有这些转变?对互联网声音职业教育有什么看法?

小梨花特意采访了雨初讲师,听听他的声音成长经历以及职业转变历程。

雨初

8年的声音变现和教学经历

多位企业高管的私人声音导师

本期采访特意拍了视频

可以点击视频观看

(下方还有采访精选,滑动阅读)

👇

01 圆梦



“播音主持是从小埋藏在心底的梦。”

和大多人一样,雨初的播音梦想,同样源起于年少时春节联欢晚会上声音动听、身姿靓丽的主持人们。

高考后考入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加入南充市电视台,成功实现自己播音主持梦想。

结果来看,雨初的声音成长过程大体来看是成功的。

但在随后与他的交流中,小梨花才了解到,在他这看似一帆风顺成长路的背后,也一样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辛酸。

图片

雨初出生在四川,从小到大,南充地区的方言一直是他日常沟通使用的主要语言。

因为长期使用方言,雨初在普通话训练上是吃尽了苦头“大家都讲方言,你讲什么普通话?”“播音主持人是那么容易当的吗?”等等,不理解的闲言碎语让年少的雨初不堪其扰。

雨初对此回答,“大家会觉得我很'装’,其实我是真的想要成为一个播音主持人,我也觉得我可以,只是我的周围的同学朋友并不这样认为。”

如今的雨初并没有什么埋怨情绪,但不甚友好的声音对他影响颇深,庆幸是,他获得了父母的支持,也有了播音主持专业的名师的辅导。

图片

也正是这段学习经历,让他认识到一个宽松包容的环境对声音学习的重要性“如果当时能有今天这样的声音学习环境,或许今天还能出现更多被全国人民熟知的著名主持人。”

随后,他凭借优异成绩进入播音主持专业,毕业后进入电视台工作实习。

在本职工作之余,雨初还喜欢去接一些与平常工作风格不尽相同的电台节目及配音工作。

图片
雨初主持活动

渐渐地,他开始觉得过于板正的电视台工作,与他自身天马行空的性格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大,他开始想要去改变自己的职业方向。

“自学只能勉强练好普通话,老师则能告诉你怎么打开口腔、如何实现口腔共鸣、学会呼吸,让声音变好听。”雨初认为声音学习最为强调的是专业教师的重要性。

所以他开始改变自己职业规划,在日常商演主持、电台配音之余,选择成为一个线下少儿口才、学生艺考培训教师。

就在这种对自我认知不断加深、能力不断累积的过程中,雨初圆了年少的梦也逐渐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

02 转变




此次采访,雨初多次提及到“转变”一词。

第一个转变来自于他自身。

2019年雨初选择从线下声音教培行业,转入线上成人声音职业技能培训赛道。

图片

因为他在互联网上发现了声音行业的新变化:人们对于好声音的需求,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广播电视节目播音主持,与众不同的“好”声音被听见被喜欢。

与此同时,互联网出现了播客、广播剧、有声书、音频直播、短视频配音等众多新兴声音业态,以声音为主要载体的在线音频行业,在互联网发展大潮中迎来“文艺复兴”。

“这表明声音审美已经改变,同时有声从业标准也有所改变。”在雨初表示。

过去提起声音学习,人们总会联想到主持人,认为只有字正腔圆、端庄大方的声音,才是好声音。

于是便认为,要想做声音相关的工作,就得以播音主持人的标准来塑造自己的声音。

“这个观念已经过时了。”雨初表示,网络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人人都能够成为一个知识传播者”的新时代。

大家对于好声音的审美标准已经开始改变,更加接地气的声音已经成为审美主流。

图片

▲ 梨花声音研修院线下开放日合照

风格各异、声线不同、甚至带有地方口音的有声作品备受欢迎,电视节目主持人们也没有像以往的板正,都开始带有独特的个人色彩......

这些都证明了如今人们对于声音的审美标准已经改变。

雨初提到,基于审美的改变,人们对于声音的需求开始多元化:

情感电台的听众明显更青睐磁性的声线;

儿童有声绘本更需要具备温度的宝妈声音;

恐怖小说、武侠小说配音更想要一些有人生阅历的声音......

“可以说,声音审美的改变,带来了从业标准的变化。”

对于声音人才需求是否存在缺口这一问题,雨初给予了小梨花一个肯定答案。

在他看来,声音经济已经不再是播音专业人士的专属阵地,已经存在着非科班出身人士也大有可为的空间,如有声书、广播剧、个人节目、语音直播等。

声音经济的变化,也是他决定加入梨花声音研修院担任讲师的原因。

图片

 雨初与直播团队的会议

对于梨花声音研修院的诞生,雨初认为,“梨花声音研修院在声音经济大潮之下应运而生,就是要为普通大众提供专业化、体系化、实战化的声音训练课程,培养有声行业需要的新职业人才。”

在梨花声音研修院工作的过程中,雨初也意识到着有那么多人对好声音有着追求,“这是一个值得继续做下去的职业。

03 对行业的见解 




提到自己在梨花声音研修院工作的经历,雨初感慨颇多。

从他自身来说,从线下的声音教学模式,转到线上成人声音培训,这其中有诸多不易。

雨初提到,经常会有学员上完课后提出“讲师我怎么找不到这个发声感觉?”、“讲师我怎么找不到胸腔共鸣的感觉?”等提问。

“明明这种问题在线下时候我可以很清楚示范,学员也可以轻松领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与团队经常通宵设计更改教学方案,只为了让学员真正学的懂。

图片

与此同时,雨初认为互联网线上声音教学,比此前的艺考培训更有意义。

自媒体时代给了每个人平等发声的平台,给了更多普通人勇于发声的勇气和改变现状的信心。


并且,有声书、广播剧等技能的定向培训,也使得更多人开发了新的兴趣,找到了新的职业发展方向。 

雨初提到,虽然声音职业化培训,与专业科班出身的学员之间确实有极大差距,但供两者挥洒的舞台并不一样。

科班出身的播音专业人士,承担着传播国家正面形象的作用,而市场化的声音培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声音人才培养起着补充作用。

图片

同时,雨初也承认声音培训行业存在不少问题。

雨初表示,声音培训作为还未形成标准的新兴行业,有众多缺乏匹配实力的机构入局,从而导致行业涌现许多不够规范的声音培训课程,给整体行业与从业者带来负面影响。

雨初不希望因为行业兴起之初的一些乱象,就全盘否定声音培训行业存在的意义。

“我这些年看到过中年破产失去人生意义,却通过声音重拾信心,并东山再起的'大哥学员’;

看到众多困于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的宝妈们,在声音学习中再次找到自我;

看到多个职场男女,通过声音培训重新找回职场信心;

也见证了多位接单成功并实现梦想的优秀学员。”

图片

 张弛、雨初与学员的合照

“罗马并非一日建成。”在采访的最后,雨初提到,“正如以'声优’著称的日本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成就如今发展完善的配音产业链,我希望大家能再多给中国的声音培训行业一点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