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菩提树:没有人饿死,都是撑死的

 抽烟不喝酒饮茶 2022-07-11 发布于黑龙江

我基本上不推销东西,但是今天例外,因为这本书太重要了。当然,也可以说保存那段历史太重要了。

张贤亮作为中国标志性伤痕文学作家,我以前对他评价不高。他作品的内容正如当时最重要人物对他的评价:“哭哭啼啼没有出息”。我也认为很多事情既然已经过去了,不如放下过去,面向未来。虽然觉得他的文章不够正能量,但是当时从来没有任何人质疑过内容的真实性。

但是今天看来,他的作品的价值就很大了。因为放下过去不等于遗忘过去,也别说别人不能面对历史,因为我们也缺乏面对历史的勇气。这才几年啊,现在还有很多经历过那段时间的人还健在啊,争论有没有人饿死,现在怎么会有这样愚蠢的争论!

为了确保能够发出来,我需要婉转一些,需要绕过一些词汇,但是应该能够看懂,希望理解。

二三十年前,我读张贤亮的《我的菩提树》。这本书当时没有什么太深刻的印象。我身边也没有《我的菩提树》这本书,我在网络上也没有找到在线阅读。我凭借二三十年前读书的记忆给大家复述一下里面的内容,也可以回答一些现在争论的愚蠢问题。

那个年代,张贤亮因为神奇的原因,被抓进了劳改队进行劳动改造。《我的菩提树》就是写他在劳改队的生活。其实不止是《我的菩提树》,还有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只不过张贤亮算是其中最出名的人。有很多更加写实的作品和作家,我特意搜索了一下,但是现在连名字都搜索不到了。

第一个问题,有没有人死亡,死亡原因是什么?

张贤亮偶然到了劳改队的医务室,发现有很多死亡证明。死亡证明上阐述了这样一个问题。虽然每天都有十几个人死亡。但是严格意义上讲,没有一个人是因为饥饿而死亡的。他们的死亡原因不是没有东西吃,而是吃得太多撑死的。

人挨饿的时候不可能坐以待毙,会往嘴里面填任何东西,不管这些东西能不能吃。最终饥饿的人还真的不会因为饥饿而死,而是因为消化不良或者食物中毒而死。

野草,木头,木屑,纸张这类还算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身边没有这些可以理解的东西,别说煤块,石头粘土这些不可理解的东西都会往嘴巴里塞。最终他们死了,不是饿死的而是因为吃了太多不应该吃的东西撑死的。所以说,你还真的不能说有人饿死,因为他们明明是撑死的。

第二个问题,劳改队的生活和外面的生活那里更好一些?

很多人因为在劳改队因祸得福没有饿死,因为外面的生活还不如劳改队。劳改队有土地,并且有一定的现代化机器。当时劳改队的生活反而比外面好一些,外面的饥荒远比劳改队严重。

时间太久远我记不清楚了是张贤亮还是他的狱友越狱,出去了一圈,差一点没有饿死,看到的场面触目惊心,里面的描写肯定发不出来。最终回到了劳改队才算活命。

这也浇灭了劳改犯逃出去的心思。因为在这里活下去的概率远超外面。

第三个问题,那个年代怎么能够活下去?

千万不要记得自己还是人。那个年代,能够活下去,千万不能记得自己还是人,只要记得自己还是人,就很难活下去,自己要像野兽一样。劳改队里面有一个国民党连长,和其他垂头丧气的人不一样,他在劳改队是生活中的强者,有各种各样强者的表现,具体也不能说,否则也肯定发不出来。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生活中的强者,有一天却自己扎到河里了。因为他的老婆孩子大老远地来看他,给他带了一点吃的东西。他狼吞虎咽地吃完以后才想起来老婆孩子还没有吃。他想起来自己还是丈夫,自己还是父亲这回事。想起自己还是人,是人就很难面对自己的兽行,所以自己扎河里了。

第四个问题,大家都挨饿吗?

绝对不是都挨饿,就算是他们劳改队里面的管教也有人不挨饿。并且不挨饿的人生活还不错,远远超出不挨饿的程度。

因为机缘巧合,张贤亮结识了一个劳改队的管理员。这个管理员因为对张贤亮印象不错,并且同情张贤亮的处境,竟然送给张贤亮两个鸭蛋。并且强调生活能够达到他的程度的人并不少,也不稀奇。

最后,古代历史众说纷纭也就罢了,中国这段历史还有很多人建在,并且还有很多人建在。搞清楚并不困难,但是竟然争论这些愚蠢的问题。这段历史的教育和保留真的太重要了。

明人不说暗话,你都看完了,可以不点赞,不加关注,但是麻烦点个推荐,转发一下,谢谢!

本人是高校教师,教育类的话题,本人很愿意和各位分享。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本文原创,禁止任何形式侵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