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幸灾乐祸

 魏春田 2022-07-12 发布于陕西

幸灾乐祸的人古以有之。《左传·僖公十四年》:“秦饥,使乞籴于晋, 晋人弗与。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今王子颓歌舞不倦, 乐祸也。”意思是说,春秋时期,秦国闹饥荒,向晋国借粮,晋国不借。晋国大臣庆郑,对晋惠公说,秦国有恩于晋国,忘恩负义是谓幸灾而不仁;楚王子颓不分时间地听歌观舞,祸不远了。

因此,从幸灾灾乐祸原意上看,幸灾对别人有灾而乐不可支;乐祸是自己沉溺宴乐,而招灾惹祸。历史迁延数千年,幸灾乐祸的意思也由幸别人的灾,乐自己的祸,完全彻底地变成了幸别人的灾,乐别人的祸。即对别人的灾祸不仅没有怜悯之心,反而弹冠相庆,摆酒放炮进行庆贺。

比如,与同学吵了一架,同学出门被贼偷了,会很高兴地说“活该”;看不惯同事趾高气扬的样子,同事出门摔了一跤,便会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向朋友借钱,朋友没有答应。朋友投资失败,损失惨重,看着朋友一脸的苦相,心里会有说不出的快乐;与邻居有仇,邻居家有人被强盗所杀,便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以示庆祝。

对于幸灾乐祸,歌德说:“一个道德败坏的人,唯一让他高兴的事,就是别人倒霉了。一些人在低劣时,除了喜欢看到别人的不幸,已无其他乐趣可言”!

幸灾乐祸这种不正常的心里自从有了人类,就与人类相知相随,不离不弃,成为人性中最为阴暗的,最为丑陋的一部分。我们也知道幸灾乐祸是不对的,所以从古至今我们对幸灾乐祸我们一直持反对态度,但无论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的角度来看,面对幸灾乐祸,我们都不得不承认我们是一个失败者,我们没有解决好这样一个问题。所以也只能任其继续存在下去,将个人、民族、国家的文明程度拉低,再拉低,直到被唾弃,成为一个大众眼里的反面典型。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