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优秀论文:听障儿童需要怎样的绘本——以《熊会滑雪吗?》为例

 临渊草堂 2022-07-12 发布于江苏

本期推荐为深圳市爱阅公益基金会资助项目“特殊儿童阅读书目研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获中央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号:2020NTSS5)资助。第一作者为仇长菊,通讯作者为郑璇。

【摘要】绘本在听障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特殊教育界的广泛认可。文章通过分析英国著名绘本《熊会滑雪吗?》的艺术特色和教育价值,对适合听障儿童的绘本选择问题进行反思,认为一本适合听障儿童、能够被他们接受并喜爱的绘本,需要具备以下特质:主题健康向上,内容贴近听障儿童的生活实际;符合听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使用特点;充分发挥听障儿童的视觉优势,激发其认知潜能。同时,针对绘本的本土化创作以及教师、家长与孩子的共享阅读给出了一些策略建议。

【关键词】听障儿童;绘本;语言发展

【中图分类号】G762

绘本又称图画书,它依靠一系列图画和文字的互动来呈现完整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思想,也彰显着作者的个性和认识世界的方式。绘本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兼具教育性、文学性、艺术性等特点,适合全年龄段的儿童和成人阅读。作为一种灵活的教学资源,绘本同样适合语言的初学者,如第二语言学习者和听障儿童。国外研究者认为,精心挑选的图画书可以为这些学习者提供受控的语言样本,它们适切、真实并且易于上手,为学习者提供了深度处理语言的机会,为进一步交流沟通铺平了道路,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发展。

当前,绘本在听障教育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特殊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但一本优秀的绘本究竟出色在何处,对听障儿童的发展又有何作用和价值,这些问题尚缺乏深入的探索。本文以英国著名绘本《熊会滑雪吗?》为例,通过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教育价值,对听障儿童的绘本选择问题进行反思,为一线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一、《熊会滑雪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绘本《熊会滑雪吗?》是由英国听障诗人雷蒙德·安特罗伯斯根据个人童年经历创作的经典绘本,画者波莉·邓巴也是一名来自英国的听力障碍人士。作为市面上不多见的听障主题绘本,该书从一只患有听力障碍的小熊的视角切入,以第一人称讲述听障儿童不同于健听儿童的生活、学习细节。尽管该书也涉及小熊在学校的遭遇,描述了无声世界里的种种困惑, 但贯穿全书的是一种活泼乐观、明朗向上的基调。小熊喜欢“响亮的颜色”,喜欢感受雪中的自然,虽然因为听力障碍在学校生活中遇 到了困难,但他总能找到释放负面情绪的途径。面 对初戴助听器的身心不适,小熊在爸爸的帮助下获 得了自信与勇气,最终找到了“熊会滑雪吗?”这个 问题的答案。

图片

(一)独特的悬念设置

设置悬念,营造欲扬先抑的效果,是写作的常用技巧。它的运用不仅可以使情节生动有致,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强化主题,表达新颖深刻的思想。在绘本《熊会滑雪吗?》中,最典型的悬念是因为“听错了”而产生的误会。在英语中,“Can you hear me?”(你听得到我说话吗?)与“Can bear ski?”(熊会滑雪吗?)的口形看起来相近,所以听不见的小熊误认为大家在问他“熊会滑雪吗”。此外,小熊的错误理解也与周围的情境有关。绘本画面显示,小熊第一次被别人问这个问题时,他刚好在一边吃早餐,一边看电视里正在播放的滑雪运动,于是,他很自然地将这个问题同自己看到的画面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个绝妙的隐喻——小熊听错是因为他看到 了电视里的滑雪运动,因“看见”而“听见”,继而变成了心中的所思所想,这是听障儿童常会面临的认知误区和沟通困境。而当悬念最终揭晓后,读者一定也 会和小熊一样,发出一个长长的、恍然大悟的“哦”,然后会心一笑。通过阅读这个故事,孩子们能够明白,生活中少不了这样由听障所引发的误会,但它一定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谅解,而自己也一定能找到更好的应对办法化解这些“美丽的误会”。

图片

(二)特有的移觉手法

移觉是指通过词语的转义移用,将不同感官获得的感觉互相打通的一种修辞方式。钱钟书从文学创作角度将其称为“通感”,认为“日常经验里,视 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等往往可以彼此打通或交通”。听觉能力缺失的儿童往往更加依赖视觉,而其视觉感受能力也优于常人。虽然听觉障碍让小熊的世界变得一片寂静,但作者充分运用通感来表现 “无声”中的“有声”,让更多的人了解听障人士眼中的独特世界。比如,小熊说“我就是喜欢响亮的颜 色”,这是通过听觉呈现视觉,用形容声音的词“响亮”来描摹小熊蓝色的袜子和黄色的套头衫。除此之外,视觉同样可以呈现听觉,如绘本中通过字体的大小渐变、粗细来表现声音的轻重缓急、音量的大小,用灰色的字体表示小熊听不清的字句。听觉和视觉二者相辅相成,打通了无声世界和有声世界,令绘本的意象更加新奇、活泼。

图片

享受阅读

(三)传神的画面呈现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画语言在绘本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对文字的补充和说明,更是对其的延展和深化,使事物的动态与人物的动作、表情等栩栩如生。听障人士因为缺失听觉能力,对视觉语言更加依赖、更加敏锐。《熊会滑雪吗?》运用了许多饶有趣味的小技巧,放大了画面的表现力。例如对静态事物的动态描摹:熊爸爸叫小熊起床时,走进屋子跺了一下脚,本来是静态的暖气片、窗户、地上的小熊、小皮球、小汽车此刻都弹跳了起来。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传神地表现出了听障儿童的心理感受,突出了听障者视觉的敏锐。除此之外,人物的动作、神态描摹占据着该书的核心位置,作者通过小熊起床穿衣服时的神态刻画表现他的快乐, 通过不同场景中小熊的开心、陶醉、抱歉、疑问、委屈、不知所措、震惊、愤怒、心虚、自信等表情再现小熊的心路历程。一只童稚可爱又有点 “小大人”感觉的小熊形象呼之欲出。绘本之所以能有这样精妙的视觉呈现,和作者、绘者本人的失聪体验是分不开的。唯有自身具备深刻的感悟,才能惟妙惟肖地再现听障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感受。

图片

二、《熊会滑雪吗?》的教育价值

(一)对家长的示范作用 

逾九成听障儿童有着听力健全的父母,而这些父母几乎毫无养育听障子女的经验,这意味着亲子之间必然会出现严重的沟通障碍:健听父母主要使用口语与人交流;而听障儿童则通过视觉语言交流,以读唇、手语和身势语为主。此外,专业资源和社会支持的匮乏又使许多父母产生孤立无援的感受。在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健听父母的养育方式出现了偏差,如不愿对外承认孩子存在听力障碍,对孩子设置过高或过低的期望,不管不问任其成长等等。而在绘本《熊会滑雪吗?》中,熊爸爸的做法能够给家长提供一个正向的育儿典范。熊爸爸坦然地接受现实,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一名听障儿童。他不回避、不纠结,以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孩子。例如,当得知小熊听力有问题时,主动带小熊去选配助听器。在小熊初戴助听器感到不适应时,尊重小熊摘下助听器的选择,给他适应的时间。与此同时,依旧坚持为拒绝戴助听器的小熊朗读,让小熊最后可以自信地大声说出“熊会滑雪”。熊爸爸还有着平和的教养态度,即使是询问小熊为什么没有回应小伙伴的问候,也是以温和而不是责怪的态度进行沟通,所以小熊才能勇于表达。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看到熊爸爸身上的平等意识和他对小熊的尊重,如遇到事情时总是俯身与小熊沟通;跪在床边给小熊讲故事,让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另外,良好的家校沟通协作也有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熊爸爸主动与老师沟通,家校合作共同为小熊提供潜在的支持。比如,为了让小熊听清老师的声音,熊爸爸建议老师让小熊上课时坐在前面,避免了小熊因为听不清老师的讲话而产生消极情绪。由此可见,熊爸爸对小熊的耐心陪伴,及其宽厚、温暖和包容的父爱使小熊更加自信、充满勇气。这样不仅有助于塑造小熊良好的个性与品格,也推动了良好亲子关系的构建。 

图片

(二)对听障儿童的引导作用

为儿童创作的绘本需要尊重儿童的生活现实与心理现实,适应不同年龄儿童的身心发展,引导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成长。《熊会滑雪吗?》以听障儿童及其对生活的经历、体验、认知和理解为主体进行创作。焦虑、孤独、自卑、冲动、敏感等等,都是听障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特别是生活在普通教育环境中的听障儿童的同伴交往更加艰难。他们往往更加脆弱、自卑,没有朋友,对自身身份也认知模糊,甚至自我否定。绘本中戴着助听器的小熊,虽然听不清,被健听儿童疏远,但依旧积极地面对一切。小熊与听障儿童拥有相同的信息接收方式、表达方式,甚至情感经历。它如同“镜中之我”,让听障儿童明白了自己应如何面对生活。同时,听障儿童通过小熊的形象更容易接纳与认同自己的听障身份,接受那些与生俱来的不美好,坦然面对生活。此外,小熊的经历同样会赋予听障儿童正确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比如,小熊通过在图书馆中的阅读得到心理支持,来化解被同伴冷落所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小熊作为与听障儿童年龄相仿、心理认知水平 相当的个体,是听障儿童心路历程上的同伴。相同的身份,相仿的年龄,拉近了听障儿童与小熊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易于接受并产生共鸣。小熊的经历带给听障儿童积极正向的能量,指引着他们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 

图片

(三)对健听儿童的启迪作用 

绘本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自然而然地彰显着儿童的生活细节、心理感受,焕发出源自儿童内心天然的童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熊会滑雪吗?》是一 本寓教于乐的教材,不仅让听障儿童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也让健听儿童重新定义“障碍”,更深刻地体察世界的多元属性。绘本中,失去听力的小熊听不见熊爸爸喊他起床、叫他吃饭,听不见老师的讲课和同学们的聊天,很多时候还会闹笑话。这些情节客观展现了听力障碍对听障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和由此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变化,对健听儿童而言是非常新鲜的,是他们了解听障儿童的方式之一。通过阅读小熊的故事, 健听儿童可以深入了解听障儿童的内心世界, 对听障儿童的处境感同身受,从而逐渐明白,在渴望被关怀时需要先学会关怀他人,进而关注弱势群体,平等对待他人。除此之外,对绘本的阅读还能引发健听儿童对 “障碍”含义的延展性思考。“障碍”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生理或心理的障碍,甚至还有社会性技能等方面的发育缺陷,而面对由此产生的负面情绪是共通的。这本书可作为一个积极的障碍观教育典范,为遭遇困境的孩子点亮指路明灯,让他们意识到困难和障碍并不是人生的全部,鼓励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找回自信、 接纳自我。

图片

三、适合听障儿童的绘本的特点

基于对绘本《熊会滑雪吗?》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一本适合听障儿童、能够被他们接受并喜爱的绘本,需要具备以下特质。

首先,主题健康向上,内容贴近听障儿童的生活实际。应优先考虑选用积极正向的故事,不宜选择渲染和表现负面价值观的绘本作品。题材的选择要避免刻意标新立异,做到“平中见奇,常中出新”。对大自然、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身边情境的细致刻画,会让听障儿童感到亲切易读,便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如果能找到一些聚焦语言沟通、人际交往、身份认同等主题的绘本,则更容易引发听障儿童的共鸣。国外已有大量此类绘本,如加拿大的《River of Hands:Deaf Heritage Stories》,该书是在加拿大聋 人文化协会的支持下由两位听障作者创作,包括“A Fishy Story”“ZZZZZZ”“BUT”和“Unlucky Charm”四 个小故事, 并以有趣的方式介绍了书中的聋人角色;又如美国的《Dad and Me in Morning》,讲述了一 个聋人小男孩和爸爸在沙滩看日出的故事,两人用手语、唇读和肢体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展现了听障儿童沟通交往的真实场景。在国内的绘本中,海豚出版社出版的《与众不同的朋友》是首套全面关爱特殊儿童的原创绘本,每个故事的主角都是一名特殊儿童,其中包括一位父母都是聋人,想学会手语融入他们的小CODA(Child of Deaf Adult,意为聋人父母所生的健听孩子)卡卡。这些残障元素的植入,以简单轻松的方式让儿童学会正视自己的不同,接受他人的不同,让融合变得温馨而自然。

其次,符合听障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使用特点。由于听觉障碍,听障儿童往往会错过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从而导致后续的语言和言语发育迟 滞。同时,由于亲子沟通受限,一些对普通儿童而言属于基本常识的资讯,听障儿童却需要专门的学才能掌握。因此,在挑选绘本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用心设置他们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但也必定能够得着的目标,结合其生活情境和生活经验开展语言教学。例如,由东北师范大学出 版社出版的《听障儿童言语康复系列绘本》共10 册,通过一连串小故事为听障孩子讲述了自我认知、同伴交往、生活习惯、情绪管理等方面的道理。每册的书名融入了拟声词,内页文字多次运用字句重复、固定句式表达等方式,帮助听障儿童熟悉有声语言,助力其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 

再次,充分发挥听障儿童的视觉优势,激发其认知潜能。根据缺陷补偿理论,听障儿童在认知过程中常常调动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弥补和代偿受损的听觉功能,而在诸多感官感觉中,他们又最擅长视觉感知。因此,视觉化的教学策略可以为听障儿童搭建支架,弥补听觉渠道信息的不足,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掌握有声语言。在绘本中,画面所传达的信息量远大于常规图书,对听障儿童而言更是如此,绘本中浓烈的色调、新奇的构图、鲜明的人物形象等,都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充分调动他们的阅读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除了配合文字再现事件发展过程或关键性情节,图片还可以承担多种表意功能,如开掘某个局部或细节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或进行情绪和氛围的暗示, 或延伸故事的内容。对于以手语为主要沟通方式的听障儿童来说, 如能将手语和聋人文化元素融入绘本画面之中,或为每页画面制作专门的手语解说视频,对他们来说更是有力的支撑,可以令枯燥的书面语言学习变得形象生动。 

此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当前绘本教学风靡国内,但市场上常见的畅销书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从国外引进的作品,并非本土原创。对听障儿童而言,会不可避免地带来语言和文化上的鸿沟。以《熊会滑雪吗?》为例,“Can you hear me? ”(你听得到我说话吗?)与“Can bear ski? ”(熊会滑雪吗?)的谐音梗就很难被他们所理解。而这样的信息错位问题本质上属于两种语言固有的不对等,在翻译层面上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完全避免的。因此,既要注意国外绘本译介时的本土化改造,更要鼓励原创,扶持植根本土的优秀绘本作品。 

绘本的选择固然重要,但在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小技巧。首先,要尊重听障儿童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成人在和听障儿童进行共享阅读时,可有意识地发挥听障儿童的主导作用,比如允许听障儿童自行翻页,自行把控节奏, 阅读书中的任意内容。其次,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设置一个“视线三角”,让成人面部、听障儿童和绘本的位置构成一个三角形,以方便听障儿童的视觉感知,使其能随时将成人的讲解和文本内容进行匹配。再次,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或变换手语风格,以增强表达效果,使人物栩栩如生,情节生动有趣。

总之,不管如何选择绘本、阅读绘本,都要从听障儿童自身需求出发,在绘本阅读中培养听障儿童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同时也要加大对本土化绘本的开发以及国外绘本与本民族文化的融合,让绘本成为听障儿童成长道路上的好伙伴。

图片

高二班

范世豪(北京市启喑学校

指导老师:王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