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推崇的古代八大名将,他们都有哪些“过人之处”?

 大山里的蜻蜓 2022-07-12 发布于陕西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一生爱读史,而且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关于《二十四史》、古诗词等文史古籍的批注、评论。据统计,毛主席一生大约点评过一百多位历史人物,而且他老人家的观点经常独树一帜,能从一个人纷繁复杂的一生中找出闪光点,比如评价商纣王“尚文能武”、“很有本事”;评价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评价诸葛亮的《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安得不败。”现在看来,这些观点好像也不足为奇,但在毛主席提出之前,又有几人有此评价?

文章图片1

纵观毛主席评价的一百多位历史人物,能称得上名将的只有八位,下面我们就来细品一下毛主席是如何评价他们的?他们又有什么“过人之处”能得毛主席的称赞?

第一位:马援

马援是东汉名将,汉光武帝时的伏波将军,唐德宗时“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据说,马援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后代,因为赵奢被封为马服君,所以他的后代都改姓马。

文章图片2

马援性格豪爽,年少而有大志,早年曾在北地放牧,拥役数百家,牛羊数千头,稻谷数万斛,但他却能散尽家财,接济穷人。

后来,马援归顺光武帝刘秀,为东汉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

建武二十四年,贵州武陵的少数民族发生叛乱,光武帝派兵征讨,结果全军覆没,危急时刻急需有人挺身而出。马援年已六十二,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沙场。

文章图片3

从此,后世军家常常引用马援的名言,表示为国征战马革裹尸而还,是一种无上的荣耀。

毛主席也对马援的这句话推崇备至,他曾多次提到马援,还提议高级干部都读读《马援传》,学习他“马革裹尸”的精神。

1950年6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接见赴越南的顾问团成员时就提到马援。他说:“东汉时期,有个大将军叫马援的,带领兵将把人家(越南,东汉时的交趾)征服了,有个成语马革裹尸,就是从他那里来的。”

60年代,毛主席在一次部队高级干部会议上又一次提到马援,他说:“我建议我们的高级干部都读读《后汉书》里的《马援传》”。然后他又叹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马援之后,是一代不如一代哟。……”

文章图片4

还有一次与驻外使节谈中越关系史,毛主席称赞马援有政治头脑,他说:“马援虽然脱离不开其阶级局限性,但他确是一代名将,有政治头脑。他一面(在交趾)修城治郭,设官驻守,强化统治,一面下令兴修水利,穿渠灌溉,为当地人民办了几件好事,稳定了那里的局势。”

第二位:孙膑

孙膑,齐国名将,兵圣孙武的后代,唐武庙六十四将之一,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战国时兵法大家。

文章图片5

孙膑曾与庞涓、苏秦、张仪随同鬼谷子学习兵法,后来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故称孙膑。孙膑装疯卖傻逃过一劫,最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秘密逃往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两次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在桂陵、马陵大败当时的霸主魏国,斩杀庞涓。他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也称《齐孙子》。

文章图片6

毛主席在研读《孙膑兵法》时,认为孙膑能够掌握战略主动权,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削弱敌人,战胜敌人,是实践中国兵法的千古高手。他在《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孙膑》批语中写道:“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圈点满幅,批注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毛主席对“围魏救赵”这一战法非常推崇,对这一战法所蕴含的运动战思想也认识深刻。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其著名的《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论述外线作战灵活机动打击敌人时曾指出,“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战法”。

同时孙膑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躺在辎车上谋划战争策略的大军事家,这更令毛主席赞叹不已,曾说他是“身残志坚的代表”。

文章图片7

第三位:韦睿

韦睿,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西汉丞相韦贤之后

韦睿指挥果断,谋略过人。公元505年,韦睿督军北伐,攻小岘城。进军合肥,引肥水灌城,大破魏军,斩俘一万余人。次年,率梁军10万大破北魏中山王元英的百万大军于钟离,因功进爵永昌侯,右卫将军。

文章图片8

韦睿仁民爱物,“士卒营幕未立,终不肯舍。井灶未成,亦不先食”,一生廉洁,家无余财。北魏人对其颇为畏惧,称他为“韦虎”。

毛主席在读《韦睿传》时批语说,“(韦睿)躬自调查研究。以少击众。敢以数万敌百万,有刘秀、周瑜之风。仁者必有勇。我党干部应学韦睿作风。”——摘自《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

文章图片9

看来,主席推崇韦睿的主要是他以数万敌百万的“亮剑精神”、勇者之风。

第四位:周瑜

周瑜是历史上被误解最深的人物之一,这要归咎于《三国演义》对其的抹黑。演义中的周瑜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叫“赔了夫人又折兵”,又叫“既生瑜,何生亮”。

但真实历史上的周瑜并非如此,正史上记载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称赞周瑜说“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他的同窗蒋干说他“雅量高致”,就连刘备也说周瑜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器量广大”!

文章图片10

周瑜出身名门望族,不仅长得一表人才、风流倜傥,而且他志向远大、气质高贵、人品好、修养高、会打仗,还精通音乐。

同时周瑜还是少年英才,他20岁不到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半壁江山。后来在赤壁之战中,身为前线总指挥的周瑜在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时,安之若素,从容不迫,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最终以少胜多,打的曹操落花流水。这时的周瑜也只有33岁。

文章图片11

毛主席曾多次点评过周瑜。1936年12月,他在抗日红军大学做过一次名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演讲,演讲中毛主席提到,赤壁之战最大的功臣并非诸葛亮,而是周瑜。

1953年,毛主席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更是直接点明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的作用,说:“曹操带领大军下江南,攻打东吴。那时,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时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他当,结果打了胜仗。”

文章图片12

到了1957年,毛主席再次举了这个例子,说:“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

由此可见,毛主席一直都把周瑜作为“年轻干部”的代表,并充分肯定了他在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作用,号召领导干部们要多提拔像周瑜这样的青年才俊。

第五位:白起

白起,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兵家代表人物。他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担任秦国将领30多年里,攻城70余座,歼敌超过百万,被誉为“战国第一杀神”。

文章图片13

从用兵特点来看,白起擅长追击战和野战进攻,有“野战之王”之称,在战略方面,白起首重歼敌,其次才是攻城略地。其最著名一战——长平之战,就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记载最早最彻底最具规模的歼灭战。歼灭战最主要的特点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围歼敌人。

毛主席在评点古今人物中说白起:“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对其评价之高,也无出其右。

第六位:吕蒙

吕蒙我们很熟悉,与其有关的典故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等。他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以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

文章图片14

吕蒙此人很有胆略,从小参军追随孙策征战。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不过此人文化水平太低,将士们不服,于是孙权劝吕蒙学习。刚开始,吕蒙老是以工作太忙,没时间推脱。

孙权以身作则,以自己为例,说只要有决心,时间就不是问题。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从此之后刻苦自学。

结果,数年之后,判若两人。之后吕蒙打了很多胜仗。比如,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白衣渡江,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等等。

文章图片15

所以才会有,鲁肃过寻阳,与吕蒙论议,大吃一惊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资治通鉴》卷六十六《孙权劝学》)。

毛主席一生好读书,自然对吕蒙的发奋读书推崇备至,他曾经多次号召大家学习吕蒙发奋学习的精神,“不可不读《吕蒙传》”。

1958年9月,毛主席到安徽视察。一天,他正在火车上读《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张治中和罗瑞卿来找他,毛主席便和他们聊了起来,说起了吕蒙发愤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说:“吕蒙从小参军,虽然骁勇有胆略,但没有文化,当了带兵官后,禀报军情时只能心记口述,很感不便。孙权劝他读书,他说军务倥偬没时间。孙权便以自己为例,说明只要有决心,时间不是主要的问题。吕蒙听从了孙权的劝告,刻苦自学,数年之后,判若两人。后来,吕蒙当了东吴的统帅,打了许多胜仗,还使关羽败走麦城。”

文章图片16

讲完后,毛主席思考了一会儿,又对他们说:“现在我们的高级军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参加革命后才学文化的,他们不可不读《吕蒙传》。”

讲到这里,毛主席又表明了自己的观点,说:“吕蒙一个大老粗,能把文化学通,如果他不学,哪里能有通过安抚来瓦解关羽部队的办法呢?这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作用啊!我们可不能都做没文化的人。”

后来,毛主席又在一次和工作人员的谈话中谈论起了吕蒙:“周瑜死了之后,留下的老将都很厉害的,鲁肃主持了一阵工作也死掉了,老将吕蒙又出来干了一阵子,吕蒙本是武将,结果爱上读书,每临大事不糊涂。”

文章图片17

1960年,毛主席找薄一波谈话,谈到了孙权善于发掘人才的事,说:“赤壁大战时,孙权让'共青团员’周瑜挂帅,后来,又劝吕蒙多读书,从而使吕蒙继周瑜之后成长为军事统帅。”

在这次谈话中,毛主席再次强调了吕蒙学习的重要性,吕蒙有了文化之后,也学习孙权的用人政策,发现和培养了陆逊,就是他的学习成果之一,“最初陆逊是吕蒙手下的一个中级军官,吕蒙发现后培养重用,所以,陆逊以后继吕蒙当了统帅。”

正如毛主席所说,“文化不高的也可以学文化”,这正是他多次提到吕蒙的初衷。在主席看来,吕蒙苦读书、善用兵,是一个靠自学成才的典型。

第七位:陈庆之

1969年,76岁的毛主席在读《南史·陈庆之传》时“热血沸腾,掷书而起”,并在目录“陈庆之”三字旁,划了两条着重线,在开篇的天头上,连划四个大圈,又用他苍劲的笔迹,醒目地标写着“陈庆之传”四个大字。在第一段介绍陈庆之生平的地方,毛主席富含深情地批注: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文章图片18

陈庆之到底有何厉害自处?能让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毛主席心驰“神往”,从而“热血沸腾”产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千古共鸣呢?

陈庆之,南朝梁名将,出身寒门,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颇受信任。

41岁那年,陈庆之受到梁武帝的重用,出任武威将军,开始领兵对外作战。从此,陈庆之凭借自己的胆识和谋略成为一代战神。

据说陈庆之一生征战从未有败绩,而且每次都是与兵力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已的敌军对阵周旋,并总能出奇制胜。

文章图片19

公元520年,北魏徐州刺史元法降梁,梁武帝派陈庆之去接应,又让他率军护送豫章王综入镇徐州。魏十万大军抗拒,陈庆之率军二千大破之

公元527年,陈庆之攻打魏国的涡阳,魏派兵增援。 陈庆之亲率五百兵卒奔击,魏三万前锋被破。陈庆之占领涡阳城后,又与攻城的魏兵,自春至冬,打了“数十百战”。后来魏在城周围修筑起十三座堡垒,被陈庆之先破了四垒,然后将四垒俘虏,全部割去双耳,威慑敌兵,“敌军胆寒”,又鸣金击鼓,奋勇进击,魏兵大败,“涡水为之塞流”。

文章图片20

同年,魏国大乱,北海王元颢来降,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他回魏国为帝。魏军以精兵七万,分筑九垒抗拒陈庆之。陈庆之从早到午仅半天的时间就攻陷了三垒,魏兵退。魏济阳王元晖业以两万兵来救,又被陈庆之击败,晖业被擒。魏又派出大量援军,据守荥阳。陈庆之军中很恐慌,他对众人说:“我等才有七千,贼众四十余万,今日之事,意不图存,须平其城垒。”在他鼓动下,梁军一鼓作气攻下荥阳。入城后,又被围,陈庆之率精兵三千大破之,魏军逃散降服。陈庆之护送北海王元颢以来,“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陈庆之如此厉害,难怪毛主席对《陈庆之传》要反复阅读呢!

第八位:岳飞

岳飞的事迹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只说一下,毛主席是如何评价岳飞的。

文章图片21

毛主席早在少年时代,就对岳飞情有独钟。据毛主席在韶山的启蒙老师邹春培回忆说:“毛主席小时候喜欢读明清小说,特别爱读清人钱彩写的《说岳全传》。但实际上,我们并不倡导孩子们读这些书,还应该多读一些传统的经书。”

邹春培的这些话,毛主席在自述中也有提及,说:“我熟读经书,但我不喜欢那些东西。我所喜欢中国古时的传奇小说,尤其是关于造反的故事。在我年轻时,不顾教师的告诫,读了《岳飞传》《水浒传》《反唐》等书,而教师则深恶这些不正经的书,说它们害人。我总是在学校里读这些书的,当教师走过面前时,就用一本经书来掩盖着。”

毛主席不仅自己喜欢读《岳飞传》,还推荐给其他人读。1939年5月20日,毛主席参加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会议,在大会上他号召大家要多读书,后来还列出了一个书单,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精忠岳飞传》。

同时,毛主席还给远在苏联的毛岸英、毛岸青兄弟俩寄去了21种60本书,其中也包括《精忠岳飞传》,足见他对岳飞的推崇。

文章图片22

毛主席推崇岳飞,首先肯定的就是他的军事能力。

1938年,毛主席在抗日军政大学里讲课,有些学员提出,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怕将来难有作为,毛主席就用岳飞的故事激励大家,说:“李逵什么也没学,仗打得很好,岳飞也不是什么地方毕业的。”

文章图片23

1958年,党内一些同志提出,有些同志太年轻,没什么经验,提拔得太快了,毛主席听后,并不赞同,并举了岳飞的例子反驳说:“岳飞建立岳家军只有二十几岁。”

毛主席的意思非常明确,就是以能力论英雄,不能以学历、年龄论英雄。

对于岳家军,毛主席也是推崇备至,特别是对岳家军的军纪。

1963年,罗瑞卿向毛主席汇报某军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时,毛主席说:“过去岳飞讲文官不要钱,武将不怕死,天下太平矣!这句话有片面性,因为它缺了一面,好像文官不要钱,但是可以怕死,武将不怕死,却可以要钱。……岳飞还有两句话:'饿死不抢掠,冻死不拆屋。’看起来,岳飞治军是有一套的。所以那时金兀术不怕别的,只怕岳家军,他说过:'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文章图片24

而对于岳飞被冤杀一事,毛主席也深感惋惜和痛恨。

1938年,毛主席对于在团结各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上存在的分歧时说:“宋朝徽、钦二帝,秦桧当朝,害死岳飞,弄得山河破裂。”

这一席话,就讲出了毛主席对当前形势的担忧,同时也表达了对岳飞被害的惋惜,和对昏君奸臣的痛恨。

1952年11月1日,毛主席在视察河南黄河回京途中,执意要去看看岳庙。当时,汤阴县县长王庭文向毛主席汇报说:“据我们所查,岳家后代没有一个当过汉奸的。”

文章图片25

毛主席听后,高兴地说:“很好,很好,岳飞是个大好人,岳家又没有一个当汉奸的,都保持了岳飞的爱国主义气节,好!”

1960年3月19日,毛主席在上海锦江小礼堂看折子戏《岳母刺字》,当舞台上岳母刺下“精忠报国”四字后,毛主席情不自禁地站起来,热烈鼓掌。再次坐下后,他对上海联华钢厂厂长孔令熙说:“中国像这样的母亲有千千万万呢!”

文章图片26

毛主席不但欣赏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和指挥有方的军事能力,对岳飞的诗词也非常推崇,曾经多次诵读。

1932年时,毛主席遭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评,被剥夺了红军指挥权,他在休养期间,就曾多次朗诵岳飞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1954年,毛主席来到杭州,对当地干部王芳说,西湖达官贵人的墓太多了,这些人生前享受荣华富贵,死后还要占西湖边的宝地,这可不行,并强调说,除了岳飞等几个人的墓以外,其他的统统迁走,不能让这些人大煞风景。

1975年,毛主席要做白内障手术,还专门问工作人员,录音乐了没有?秘书张玉凤说录了,并放起了提前录制好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看来,岳飞应该是毛主席评价过的八位名将里面最推崇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