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行业洗牌,最该调整的是这类区域总

 汽车管理内参 2022-07-12 发布于北京

作者|李嘉乐

编辑|岛岛

期数:2860

转载请注明来源:人和岛

(renhedao-qicheclub)

区域总经理,在区域内经营单一品牌也有叫品牌总监的,这个角色对经销商集团来说太关键了!

经销商集团打算在某个城市拿地建展厅,会任命一个区域总来经营这个城市,接下来集团赚不赚钱、会不会再拿新的展厅和品牌、区域内员工的福利待遇,都系于这个区域总。

换个角度看区域总,他们就是这个核心城市及周边地区的“节度使”。能被任命为区域总的人,都是有两把刷子的,在厂家和地方的人脉关系也非常深厚。但有些区域总的实操水平差强人意,看似是很简单的操作,不仅业务没做好,执行的各部门员工都跟着瞎折腾。

“团队执行力不行”,成了这类区域总的借口。一个集团在某区域表现拉胯,也离不开这类区域总的“蜜汁操作”。

1、 激进的开店节奏

在一个城市的第一个店,一般都是经销商集团总部来做决策。当以这个店作为核心,开第二个卫星店及后续的城市展厅时,区域总的因素占比就会大大增加。

现在的行情是,第一个店搞的不好,经销商集团会比较谨慎。但某些城市由于人口增量和厂家布局等因素,会有很多区域处于不断开新店,却一直不赚钱的情况。

为什么要这么激进,因为路径依赖的因素,也有个人的“私心”因素。

路径依赖:来自于不少经销商集团,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环境中,创业并迅速发展壮大,对开新店有种天然的乐观,对“投资导向”的增长方式,有明显的路径依赖。随着经济增速的下降,开新店和经销新品牌的失败率也在上升,以前赖以成功的方法渐渐失效。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成功的经销商集团,总有一套成功的“方法论”,从事后总结的角度看,确实很有道理。当年开店卖车时,大家都是不断碰壁踩坑,碰着踩着终于等到车市井喷,又刚好用了合适的方法,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方法论”。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店的数量越多,组织规模越大,沟通成本越高。

个人“私心”:是职场中的小圈子文化。随着核心旗舰店的发展,区域总觉得某些人靠谱,就会把重要的工作岗位分给他们,并配备更多的资源和授权。出了成绩之后,领导会更信任这些人,慢慢形成围绕着区域总的“小圈子”。时间长了,圈内人与领导还会建立稳定的情感关系,包括区域总在内所有圈内人,都形成对小圈子的预期与结果相互影响。

任何一个区域总,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都希望能多店运营。选址开店是一项细致工作,客流数据、盈亏测算、门店定位等内容,都要多做分析。在开店为重的思想下,忽略了周边人口结构、购买力水平、新车旧车保有量数据等,可能导致不客观的分析。“圈内人”为了开店,而采取的激进行为,造成的危害极大。

2、虎头蛇尾的营销与调价

经销的品牌车型,在区域的保有量越大,客户生命周期越长,就越能实现更多的服务价值。所以,在很多销售区域,新品牌建设和营销的思路是:

  • 首批客户的交付标准及相关权益,在成本可控情况下,尽量提供顶配服务。

  • 后续客户的成交基础,是首批客户的口碑和转介绍。所谓的市场成熟,既是销售区域、品牌的成熟,也是客户认知度的成熟。

  • 随着车型的换代和升级,逐步转向售后服务与品牌体系运营,最终实现整体大盘子的盈利。

但实际运行的情况可能是,很多店在规划建设时,某品牌的市场表现还不错,等到了开业时,品牌销量和市场下行,销售受阻。区域总面对现金流压力,往往选择降低成本。

一方面,降低对客户的交付标准,一方面,压缩对于已有客户的服务。某些看起来很美的业务,在下行周期中,变成忙于弥补现金流的回血神药。不管是自品牌延保,自店保险,机油买赠,维修预存等,后续造成的问题,可能需要留给下一任区域总解决。

图片来自百度,仅为配图所用

说到现金流,就不得不提及关于“现金流”的利润测算。“卖得便宜但是快”和“卖得贵但是慢”。“卖得便宜但是快”尽管利润低,但能满足“现金流”,这个重要的财务指标。

一个品牌的车型售价,从长期和短期两个维度去看,包含短期降低促销和长期稳定售价。对于某些小众化车型的短期降价,实现现金流,对于整体影响没有多大。同时,如果走量车型的销售周期和车市下行周期重叠,或是遭遇疫情管控的双重暴击,那么就算是想断腕跑量,也没有多大效果。

一个合格的区域总,能嗅到行情变化,提前做出反应,该降的时候提早降,该涨的时候马上涨。由此相应的压库、甩货和相应的资金筹划,都要早做准备。

但是某些区域总,没有拉动销量的办法,对价格调整的态度也非常“谨慎”,对市场数据、一线反馈,采取暧昧态度。依靠向下释放压力,来回避向上传导信息。半遮半掩的小小降幅,救不了业绩下滑,反而把区域全市场拖入价格战。最终要降更多,才有可能分到一点份额。这些当断不断的区域总,最终都陷入同样的局面:

  • 陷入调价死循环,客户总觉得还能降,价格底线失守。

  • 最终售价与提早调价的区域相比,因为被跨区,反而更低。

  • 价格倒挂的长库龄车,因为拖延销售,导致车辆进一步滞销

3、层层加码的成本管理

近几年有一个创新概念大行其道,叫降本增效。当开源走不通的时候,节流就成为管理者头等大事。很多时候,所谓的降本,只是之前对于成本的管理过松。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成本,包括成本管理自身,也是一样的需要成本。

在管理的成本方面,有些一直存在的漏洞

首先,员工消耗在会议上的时间有多少?议而未决、没有产生任何成效的会议,成本怎么计算?

其次,已经确定了的方案,执行到一半推翻重新整改,成本怎么管理?

同时,中层经理选人不当的试错费用,新员工走马灯式公司一日游、一周辞职,招聘培训成本怎么管理?

在人力成本尤其是绩效方面,有些成本管理,自身就存在隐藏成本。

例如,出台对过程指标和结果指标的严格考核,一线员工反感,用摸鱼对抗,效果适得其反。

再就是,降低或取消应发放的业绩激励,直接损害员工的既得利益,以后再怎么“喝狼血”也没用。

再比如,延后支付工资,导致员工信用卡和房贷等面临逾期,影响对公司的信心。

在运营成本方面,有些项目省不下几个钱,反倒影响服务质量。

如打扫展厅的保洁人员,持续压低外包的费用,保洁人员就把洗手液带回家,客户只能用“勾兑”洗手液。方方面面的压缩成本,服务口碑也陆续崩塌。

再就是市场活动方面,LED屏幕和桌椅冷餐的单次租金看着低,常态化多轮次的实施,还是一次性买齐了更省钱。团购执行公司的单次性价比一般,但是可以一人带多店,轮换不同的执行公司,店里就能具备自行举办的能力。

运动式的成本管理,其实是没有财务思维,也没有整体的成本思维。一个合格的区域总,要有时间维度的概念,跳出月度和季度的短期视角,避免陷入长期的成本陷阱。

4、用 “自己人”和用“空降兵”

有些区域总,对团队管理的理解,停留在用 “自己人”或是用“空降兵”的阶段。

使用“自己人”的区域总,常做这些事:

用自己的老部下,替换现有团队的骨干,团队大换血;

前任区域总的经营策略全盘否定,各种思路180°调整。

离职的骨干员工,不管是去加强竞争对手的战力,还是转到上下游的关联行业,都影响本店的业务开展。某店大清洗之后,售后的技术型骨干员工,阴差阳错进到厂家区域,以后“小鞋子”管饱。

使用“空降兵”做店总和部门经理的区域总,看似能引入新的打法思路,而且方便“丢卒保车”。只是很多空降兵,来自某些高端品牌或是大集团,还有咨询公司出来的什么老师大咖,带着否定一切和蔑视一切的眼光开展工作。公司内部很快出现"XX帮",骨干员工出走,留下历史问题,深层病症没人分析,更没人解决。

还有的“空降兵”是流寇型职业经理人,没有梳理整体区域的运营思维,就启动二网分销,用快速增长的销量来站稳脚跟,证明能力,也掩盖了市场培育的隐形问题。随着营销资源和促销费用透支,逐渐后劲不足。

究其原因,要么是对自己管理能力的不自信,要么是对他人的不信任。

在汽车经销商集团中,优秀区域总是怎么样的?

作为全局统筹者:能够合理制定品牌在本区域内的市场发展规划,做好穿越淡季和旺季全周期管理规划,各销售、售后、配件、金融等各模块全面了解。

作为业务推动者:能够对各店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既有坚定推进的决心,也有整合资源达成目标的能力。

作为业绩领路者:具有投资人意识,在永续经营的前提下,能算大帐,会算总账。

作为团队塑造者:在新的营销和管理方法上,能主动学习率先垂范,也能知人善任脚踏实地。具有使命感的激情,令人敬佩而信任的区域总,在行业下行的当下,展现自己的高光。

好文推荐

【半月已过】:“购置税减半”能拉起22年乘用车汽车市场?是忽悠?还是真经?

等风起的“汽车经销迷局”系列文章之4S店的傲慢与偏见(上)

等风起的“汽车经销迷局”系列文章之4S店的傲慢与偏见(中)

人和岛是汽车行业高管专业媒体,致力于为汽车行业同仁分享4S店管理干货,并为汽车经销商企业和个人成长提供服务。人和岛采用实名审核认证制,会员包含4S店投资人、总经理、经销商集团高管、汽车企业创始人、知名投行高管等,会员总量已突破7万。

万水千山总是情,点个 “在看” 行不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