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继慎:有缺点的战士

 stamp 2022-07-12 发布于海南

1

经常看到这样的说法,某某若不死,必定位列元帅,必定位列大将,或者必定位列什么其他位置。

这种被拿来畅想的人很多,说的比较多的如叶挺,如左权,如伍中豪、王尔琢等等。

平心而论,这些先烈都让人景仰,他们中有的或许真有这个可能,比如左权,正常发展大将应该没问题,但这有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所谓“正常发展”。

所以这种畅想,不能只看其时其地的位置,更不能只看起点,还要综合考量其人的各方面条件。

征途漫漫,路遥知马力,吹尽狂沙始到金。

图片

叶挺将军(1896~1946)

2

比如另一位经常被拿出来说的,许继慎将军。

很多人对许继慎的畅想大概都源自他当年的职务,红一军军长,关键是,副军长是徐向前元帅,至于再往下,55年授将衔的更是大有人在。

有这些人的衬托,这个红一军的军长就显得很不一般了。

所以就有类似的说法:

元帅是他副手,大将是他下属,他若不死,55年必授元帅军衔!

这种说法其实毫无道理!

他的下属不是元帅,而是副军长徐向前。

徐向前的元帅军衔不是来自1930年那几个月的红一军副军长职位,而是来自之前之后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一以贯之的坚持和奋斗,来自疾风骤雨中被无数次检验过的对革命的赤诚,来自无数征战中被印证和定格了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

是他革命生涯的整个历史决定的。

我知道有人这么说其实是想说起点高,但起点高对一个革命军人来说真的不是太重要!

比如南昌起义中林总只是连长,许光达只是排长,但当时的师团一级的军官有多少人从此湮没无闻?

再比徐帅的搭档,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厉害不?年仅25岁就是方面军政委,而且确实有热情、有能力,还有背景,但在西路军失败后,人生出现了急转弯,正如伟人所说:

徐向前要饭回到延安,陈昌浩要饭回了老家,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所以,起点不重要,一时的位置也不重要。

图片

陈昌浩(1906~1967)

3

具体到许继慎,首先他的红一军军长是空降而来,也就是说,不是跟徐向前俩人放一起一块干最终形成一正一副的局面。

当然空降也不是毫无道理,没在某种程度上证明过自己是不会有这个机会的,而且方式也不重要,怎么来的不重要,关键看你在这个职位上的表现,看能力。

一起干的怎么样呢?

许继慎初到鄂豫皖,最初跟徐向前是各带一部单独行动的,许继慎率领整编后的红二、三师,而徐向前率领原班人马红一师。

三个月后,许继慎所部由900余人扩编至1800多人,应该说打的很好,而且其中英山战斗打出了漂亮的围点打援;而徐向前所部则更出色,由800余人扩编至3000多人,装备上也更多更全。

你也可以说一师基础好,但几个月以前的红一师是什么样?

而且,如王树声大将所说,总感觉一师遇到的困难比二、三师要更多!

而且红一军三个师会合后,打坚城广水,军部决定南北两路齐攻,但当徐副军长带一师在北面前仆后继咬牙强攻时,许军长负责的南路却毫无动静,根本就没打!

直到多年以后,徐帅在其回忆录中仍说:“不知道什么原因”。

这可是打仗,不是俩人抬箱子,你松手了对方顶多顿一下,这是要死人的!

所以这个事无论什么原因,许军长都说不过去!

这种不太容易定义的因素其实对其综合能力是有巨大影响的!

总之,许军长是参加过北伐的,在叶挺部担任过营长,作战勇敢,确实有能力,会打仗,很优秀,但跟徐向前比,用王宏坤上将的话说:办法不如徐向前多,而且脾气急,没有徐向前沉稳。

图片

王宏坤上将和他的堂哥王树声大将

4

当然能力只是一方面,即便能力达不到顶级,只要善于统筹组织,充分发挥下属和集体的力量,也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主官,这方面的例子不是没有,相信各位已经想到我党我军中那个典型的例子了。

但遗憾的是,许继慎似乎没有这个器量。

在很多资料中,包括徐向前元帅的回忆录中,都格外提到他的“英雄主义”。

作为缺点提到的所谓“英雄主义”,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革命英雄主义”,而是与之相对的被批评的“个人英雄主义”。

这个词在当时的语境中,主要就是指个人主义,爱出风头,居功自傲,夸大个人作用,轻视集体力量,把个人的作用置于集体和人民之上。

比如张国焘初到鄂豫皖,许继慎就向他表示,不满省委的沈泽民,不满军长旷继勋(这时许继慎任12师师长,新来的旷继勋任改编后红四军军长),而暗示自己能征善战,更应该做这个军长。

比如他认为,红军应该有更大的自主权,应该去掉各级政委,有他们全权负责。

红军应该到远处打游击。应该自由发展。

这些细节,我想大概可以摹画他的性格和思想水平,并据此脑补出那些没有被详细记载的其他方面的情况。

这在一般的环境中或许不算大毛病,甚至可以理解成年轻气盛,但在特别强调纪律的组织生活里,这就是很大的问题了!

虽然是旧相识,但张国焘当时就非常不满,以至于都不太敢相信,再三向前来传达许继慎意见的黄某人确认,这话真是许师长说的?

这种被称为“英雄主义”的东西,不仅是不能团结人,不能有益于工作,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个根本的思想意识上的问题。

所以张国焘当时就在心里给他套了个“军阀主义”的大帽子。

而思想意识对一个人的影响,虽无声无息看不见摸不着,却如春风化雨,影响深远而绵长。

这个问题,如果我们出于美好的愿望,非得相信它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能慢慢解决,那也行。

但还没完!

还有一个大问题。

图片

张国焘(1897~1979)

5

这个问题,徐帅出于某种避讳,也是厚道,在其回忆录中轻描淡写地说成是“有点浪漫”,但在其他相关资料中可以明确看到,就是男女关系问题。

就是张国焘在《鄂豫皖中央分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总结报告》中提到的“不正确的两性关系”,“对妇女昏(原文即昏字)乱行动”。

以至于都需要在分局的会议上专门说,可见这不是细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影响!

至于这一点,其早期的生活也可作为印证。郑位三在1960年跟湖北省委党史调查组的谈话中也提到,在上海时,“许爱piao,吃。”

还是那话,在一般的个人生活中,这可能也算不上什么致命的毛病,但在组织生活中,特别在严酷的战争年代,作为一个党员,一个高级干部,这可就是足以致命的大毛病了!现在也是。

这确实有道理。这种毛病,不仅是影响不好,而且反映出你这个人对欲望的放纵,反映出思想意识里党性观念淡薄,从长远看,这种不加节制的欲望往往会由内而外无声无息地摧毁一个人。现在也是。

不说许军长检讨后依然没有改变,即便能痛下决心,所谓灵魂深处来一场革命,彻底改变这一点,那也还不够!

6

还有更重要的问题!

这就是社会关系复杂,而且很致命的是,与“第三党”的关系暧昧不清。

所谓“第三党”,简单来说就是国共之外的另一种主张和另一种组织,为邓演达、谭平山、章伯钧等人在大革命失败后所建立。

他们反蒋,但又认为共产党“仅代表纯粹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不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而他们,就是要建立一个能代表大多数人民群众利益的组织。

这个书生气的组织为我党所痛斥,从根本上对其进行了否定,认为它是“豪绅地主资产阶级反革命的工具”,“统治阶级的奸细”,“削弱工农反抗国民党的斗争”。

作为红军的高级干部,跟这样的组织丝丝缕缕,纠缠不清,这一点,很要命!

不再列举资料,简单来说,大革命失败后,作为1924年就入党的党员,彷徨中与第三党混在了一起。

跟中央接上关系后,周公代表中央专门找他谈了话,批评了他,并让他写了一份“申明书”。

许继慎态度良好,承认了错误,并把一些信件资料交给中央。

考虑到这些年轻人虽然一时糊涂,但也是革命的,与中央接上关系的前后,许继慎和周士第等人正谋划刺杀老蒋。

而且能打仗,有能力。

于是,许继慎被派往鄂豫皖苏区。

这种背景下,其实特别需要谨慎自处。

但很遗憾许继慎没能做到这一点!不仅没能做到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反而与第三党仍有着藕断丝连扯不清的关联。

这就极其危险了!

特别是在你身居高位执兵掌军的情形下!

许继慎到鄂豫皖后,中央也很负责地以密信方式向鄂豫皖的党组织说明了许继慎的情况,并附有他在上海写的“申明书”。

其实类似于记过留观,设想当时情势,其实已经非常紧张,但许继慎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审视的目光下,任何细节都会被放大。

所以后来曾中生许继慎等人与张国焘的南下之争中,许继慎与第三党的关系被放大来看,中央的复信中也有了“许继慎,关系复杂,应予彻底查究”的论定。

图片

邓演达(1895~1931)

7

上述种种,综合起来看,或许我们就可以给许继慎描绘出一副大概的画像:

锋芒毕露,要强好胜;作战勇敢,能力出众;浅露直白,使性弄气;生活随意,疏于律己;思想清浅,爱好玩乐。

一个任情恣意的公子哥的感觉。

一个热情的,精力旺盛的年轻人的感觉。

一种典型的少年心性。不成熟,任性,勇敢,而又莽撞。有各种年轻人的毛病,但也有年轻人的优点。

这种少年心性不是以年龄论,是一种性格特征,有的人八十了也跟孩子似的。

张国焘回忆,张到鄂豫皖后,许继慎即派政治部主任黄某去见他,并带去了三点意见,这意见上边已提到,这里仅说这种方式:

领导来了,你自己不去见,派个下属去,而且去了主要是“传达”你的意见,表达你各种不满,对上级和团队各种吐槽!

而且通过黄某不软不硬地表示:我许继慎一直敬重你的领导,但也希望你尊重我的意见。

列位,你要是领导你怎么看?

但没办法,许师长心里不忿,正烦着呢!

在跟新领导的面谈中,谈到男女问题,他坦然承认,但也不觉是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并认为,“这些事都要在军事获得决定性的胜利之后,才能获得根本的改善。”

——我真没太琢磨透这是什么意思,似懂非懂,好像明白,又觉得荒唐。

在跟新领导的谈话中,他侃侃而谈,有嘛说嘛,一吐为快!

他批评苏区的政策保守。

他主张红军自由发展,到“很远的地方打游击”。

他直言军长旷继勋能力不行,批评中央派旷继勋来就是个错误。

军政委余笃三也“能力薄弱”。

各级政工人员,多为后进,自然也不行。

因此他主张中央给予他们这些军官全权指挥军队的权利。

这些话,到很远的地方,自由发展,全权指挥,这是什么意思?自由飞扬啊?诗和远方啊?这种思想意识,怎么说呢?作为高级干部,你就一点不了解我党我军的原则?

就算缺乏政治学习,没这个思想意识,那是水平问题,慢慢学呗,但当着新来的大领导、中央大员的面,您这也太耿直BOY了吧!

这样的人,你觉得他是个心怀鬼胎图谋不轨的人吗?

所以鸡鸣河会议后中央的回复中所谓得到情报,说许继慎将率部响应改组派之类的话,应该只是误会。

不用各种考证辨析,在许继慎清浅的心里根本就盛不住这样的大事!

但第三党派人去找他,他又把这个“志同道合”的人以参谋名义留在军部,俩人“一块玩女人,生活打成一片”。

这怎么说呢?

或许许继慎就是觉得老相识了,又趣味相投,留下呗,也有个玩伴,但考虑到当时的形势,不得不说,有点孩子气了!

但这样一块玩乐的两个人,特别是许继慎在当时的形势下敢公然留下此人,恰恰证明他没有不轨之心!一个人如果心怀叵测,凭本能也不会这么张扬大意的!

这就是许继慎。

图片

许继慎(1901~1931)

8

有这样的许继慎,才有后来的作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的“策反信”事件。

在南下期间,有名钟蜀武(钟俊)者,自称南京派来的,带着策反信来找许继慎,许反蒋是很坚决的,当即把此人抓起来,连人带信交由军部处理。

这事比较复杂。

关于这人的来历,有说是第三党的,有说是南京的

当时曾中生、徐向前等经过审讯,在给分局的报告中认为此人“名义上是从南京派来运动许继慎倒戈,实际上他是第三党,受邓演达之命来找许继慎的”。

曾、徐等人也相信许继慎在组织上不会有什么问题,他们给分局和中央的报告中都明确说到这一点,认为敌人下书不过是阴谋离间。

但不管怎么样,搞到这种程度,许继慎也是有责任的,也就是说,这种事在你身上能成为一个问题,本身就是大问题!

这个问题,就是前面提到的“关系复杂”,并且丝丝缕缕不能彻底断绝。

这一点上,曾、徐二人也“严重警告”了他,希望他能重视起来!

但这时许继慎又来了个神操作!

他以为是南京派来的,所以连人带信交给军部,但经过审讯,来者却说自己是假借南京名义,实际上是第三党派来的。

许继慎得知是第三党,又颇后悔,不忍心,于是在羁押此人时,自作聪明地用了一招:出了个布告说已将此人枪毙,但私下“放他走了,并给有信和路费路单。”

这还怎么说!

或许许继慎只是觉得抹不开面子,毕竟第三党是旧相识,熟人不少,不能这么绝情吧,但是老大,这是什么时候啊!你倒是义气,但这事还怎么扯的清呢!

后来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这是曾扩情派人使的离间计。后来更有曾扩情向陈毅炫耀此事作为佐证。但这种说法靠不住。

因为钟蜀武所携信件于1931年8月20日被曾、徐“转送中央分局处理”,而曾扩情的信写信日期是1931年9月19日,根本不是同一封信。送信人也不是钟蜀武。

所以曾、徐的判断没错,就是第三党派人来联络,许继慎也是在确认其为第三党的人以后才甘冒奇险放他走的。

至于为什么两者被混淆,可能就是张国焘等故意为之,以坐实许继慎的罪名。

这是张国焘的阴谋,但许继慎的一系列操作也是主动授人以柄!

假如跟第三党早撇清关系,假如不放走钟蜀武,假如...

9

没有假如。

事情就是这样。

一个不成熟的人,为人所乘,最后付出了惨重代价,酿成了让人唏嘘不已的悲剧!

所谓悲剧,就是命运的乖张利用了你自己的弱点。

他绝不是张国焘等人别有用心地塑造出来的那个样子,他绝不是反革命!

他来鄂豫皖之前还跟人谋划要刺杀老蒋呢!

他见到自称南京来的策反者还毫不犹豫地送交军部呢!

他打仗勇敢,不怕牺牲,也是众所周知的!

确定无疑,他是个战士。

但他又一身毛病。

像个孩子。爱玩,不知轻重,任性恣意。

“英雄气”十足。出风头,爱表现,唯我独尊,天老大我老二。

自谓“浪漫骑士”。以为小节而已,其实在外已被上升到惊动上层的“严重错误”,而自己也被不断侵蚀改变而不觉。

而这一切,在非常岁月里都是足以致命的弱点!

所以,他不是完美的。

所以,综合来说,许继慎将军是个“有缺点的战士”。

知道这个说法出处的都应该明白,这是赞扬。

我们不能否认张国焘等人的阴谋和暗算,但也不得不正视主观因素!

假如无视这一点,把一切都归结到外因,那就不仅背离了马列观点,也是对烈士、对生命的不尊重。

许将军的曾孙许挺曾写道:“面对那些党史专家近乎完美的描述,我感到不安,曾祖父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处理他与他的同事的关系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说一个人纯粹死于外部环境,死于莫名其妙,死于不知不觉,这种轻飘飘的原因怎么对得住宝贵的生命!

须得内外交困,须得多种原因,须得复杂而稠密的缘故,方对得起生命的贵重!

而“近乎完美的描述”,恰恰是轻佻,是不尊重。

说到这里,就没必要说“假如”了,就用不着再提什么“元帅”、“大将”了。

战士的荣誉已经足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