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伤和气的拒绝,方式很重要

 天地人和w 2022-07-12 发布于福建

图片

本文为书报文摘原创,欢迎转载

古人云: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不为,便是拒绝。

只是人们大都好面子,信奉“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那,既要拒绝,又不伤和气,该怎么拒绝才好呢?

间接表述,弱化攻击

直接拒绝会让对方在难以接受的同时对我们心存敌意,间接表述则会弱化拒绝带来的这种攻击。

有次,著名钢琴家鲁宾斯坦在巴黎举行演奏会,一位很吝啬的贵妇人对他说:“伟大的钢琴家,我特别想看你的演出,可是票房的票已经卖光了。”

言外之意是想让钢琴家给她一张免费的票。

鲁宾斯坦很了解她这一套,内心是拒绝的,但并没有直接拒接,而是说:“真的很遗憾,我手上也没有票了,不过,在大厅的位置,有我的一个座位,如果您喜欢的话……”

人顿时双眼放光,兴奋地问他位置在哪里?

鲁宾斯坦用手指了指大厅的位置说,“不难找,就在钢琴后面。”

贵妇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那个座位是属于钢琴家本人的

这就是间接表述法。

用间接表述法,可以使对方在怪异中感受到一种失落,失落中又有些幽默,从紧张的情绪中得到松弛。

当我们想要拒绝别人的一些要求时,回避其锋芒,通过适当的幽默间接地拒绝,能够使矛盾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化解,并且不会伤了和气。

图片

迂回战术,欲

《鬼谷子·内揵》曰:“若欲去之,因危与之。环转因化,莫知所为,退为大仪。”

意思是说做人要学会以退为进,以迂为直,在拒绝别人的时候,要懂得迂回,这样才不至于伤和气。

一位作者发给编辑一篇小说后,问编辑:“您觉得我这篇小说写得怎么样?”

编辑说:“写得太好了,可以发表,只是有一个地方需要稍微改动一下。”

作者问:“什么地方?”

编辑说:“只需要把作者改成巴尔扎克就行。”

直截了当的拒绝会显得一本正经,太过冒犯,容易把关系弄僵,曲折迂回的表达则可以从侧面点出问题,让对方明白其中的缘由。

在生活中,尤其是职场中,用迂回的方式先去迷惑对方,然后再给予拒绝,比直截了当地拒绝更为妥当。

图片

钝化锋芒,使其自省

如果我们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攻击性,那就想办法钝化锋芒,如此也可以避免弄僵人际关系。

英国作家萧伯纳曾经收到过一封信,信的内容是:萧伯纳先生,您是我非常敬佩的作家,为了表示敬意,我想用您的名字来给我的小狗命名,不知您能否同意。

萧伯纳回答:读了你的信件后,觉得特别有趣,我同意你的想法,但重要的是,你应该和你的小狗商量一下,看它是否同意。

萧伯纳用幽默的方式钝化了攻击的锋芒,把拒绝的意思从自己转移到了对方。

在生活中,遇到他人无理的要求或者他人的一些无理行为时,钝化锋芒的方式,会让其意识到自己的语言和行为是否合适。

某次几位员工在公司的走廊上吸烟,正好领导看见了,原以为领导会批评他们,没想到领导走到他们跟前,给每个人递了一支烟后说:“咱们一起去外面抽吧。”员工们顿时理解了领导的意思,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我们忘了公司禁止吸烟的规定了。

领导没有一句批评,没有一句反对,用一个行为便让员工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

钝化锋芒的方式,能更容易地使他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了正面冲突。

图片

最后

《人间失格》中说:“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拒绝对很多人来说是一种压力,担心会伤了和气,担心别人会讨厌自己。

作家毕淑敏说:拒绝是生存权利,是对一个人胆魄和心智的考验,也是一门艺术。

成年人的世界,除了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还要维护别人的面子。

因此,拒绝的方式显得格外重要。

拒绝并不可怕,愿你在面对压力时,让自己回归平静,在直接拒绝之外,找到其他拒绝的方式。学会拒绝,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简介:木晚风,余生用心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