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阳询密码【一】 | 小记录

 初心部落 2022-06-17 发布于北京

108    做功课时,常常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形:当你对某一问题思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头脑中会突然跳出一个很新鲜的东西,就像夏日闷热的午后突然滚过天际的响雷,你知道要下雨了,而且凭雷声判断会是一场酣畅淋漓的透雨。

但是,当你试图替她寻找存在的证据的时候,她又会让你感到模糊不清。她不同于灵感,也不同于从缜密的思维中推演中得到的结论,她就像你梦里出现过很多次的那个人,突然就出现在红绿灯的那一边,你想冲过去,却有车流滚滚,你想喊她,却又众声喧嚣,于是抓耳挠腮的你呀,恍若少年遭遇初恋。

欧阳询因书而存,虞世南因书而名。

直觉冒出来的时候,一种久违的战栗随即漫过我的全身,我甚至怕她突然就离我而去,一如她突然的降临。我相信这是一个需要我去证明的结论,但过程会很繁琐,它考验我的耐心。

譬如,我可能得先弄清楚他们的出身成分问题:欧阳询是叛将之子,虞世南为忠臣之后。这个结论,在《陈书》、《隋书》中有详细的记录,在此不多作转述。想顺手提一句的是:建议学习书法的人,案头最好能备一部《二十四史》,因为书法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历史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书法是什么。

在中国,出身成分问题到底意味着什么?距离他们1400年以后的我们并不陌生,而且我会常常会觉得,人类文明并不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步。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叛臣贼子,也不缺乏忠烈之士,更不缺乏今日新封忠烈世家、明日又遭刨坟鞭尸的覆雨翻云……

与蝶共舞后的庄子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当权者口中的仁义在大多数的时间里,只是一块用来蒙蔽众生的红布,它的后面,是时而出现在光天化日之下、时而隐匿于暗室密阁的阴谋与罪恶。读史,并不是一件总是让人快乐的事情。

先看看有关欧阳纥(欧阳纥是欧阳询的父亲)的一则记录,《陈书 欧阳纥本传》载:

太建元年(569年),下诏征纥为左卫将军,纥惧,未欲就征,其部下多劝之反,遂举兵。翌年屡战兵败,执送京师,伏诛,时年三十三,家口籍没,子询以年幼免。 

按常理,接到皇帝这个明升暗降的工作调令时,欧阳纥首先要做的,是换位思考:皇帝的意思,是你跟你父亲(欧阳頠[wěi])前后主政广州都已经十多个年头了,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还真怕你手上有几个兵,就做出什么傻事来!所以你还是直接来我身边上班吧,你我都省心。你让我踏实,我给你富贵,天下的买卖不都这样做的么?再说,你才32岁,日子还长着哩……

皇帝的调令看上去并没有恶意,身为世代公卿之后的欧阳,对如此基本的官场游戏规则也应该了然于胸。不急,先看看欧阳纥是靠什么起家的。查查他的功劳薄,最耀眼的功勋,是协助父亲荡平岭南乱局。

背景是这样的:当时,陈朝刚立,盘踞岭南多年的前朝遗贵萧勃自然心有不甘,更不会轻易向陈霸先俯首称臣,便以讨逆之名举兵北伐,终究是形势比人强!他敌不过梁朝已死,陈朝新立的大势,无功而返。后来萧勃在权斗中被害,岭南也成了一个群龙无首的烂摊子。

事件是这样的:公元557年的陈朝亟须除旧布新,便指派原本就是萧勃旧部、后归顺陈霸先的欧阳頠率兵讨伐萧勃、平定岭南乱局。欧阳纥就是在这个时候登场的,而且其登场的方式颇为惊艳:在其父所率的主力部队还没到广州的时候,乱局就被年仅20岁的欧阳纥给摆平了!想到32年后的589年,杨广也是以弱冠之年荡平江南的,不禁惊问: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不管人家是怎么做到的,事实就是:欧阳纥闪亮登场的直接结果之一,是促成其父欧阳頠从地方小山头变成封疆大吏,以“督岭南十九州军事”而成为朝廷倚重的一方诸侯。而素有东遏闽浙、北牵荆楚、南控百越、西制蛮夷之战略地位的军国重镇广州,亦开始了它的欧阳时代。

 公元557年的欧阳纥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但协助父亲入主广州,还生了个伟大的儿子欧阳询。

6年后的563年,欧阳纥再次协助朝廷讨平福建陈宝应之乱,这让他在第二年父亲死后,顺理成章地接过权杖,成为名副其实的岭南王。

按理说,从讨逆平叛的血色风云过来的欧阳纥,不可能看不清当时的形势:当时的皇帝陈宣帝尽管说不上雄才大略,但也不至于平庸昏聩,大体上还算一个正常的一国之君。宣帝本人也是从刀光剑影中活下来的,这种出身是皇帝最不怵、最拿手的,就是带兵砍人。

以上,是欧阳纥接旨时的情况,并不复杂。这种最基本的政治站位问题,正雄姿英发的欧阳纥怎么会不懂?但诡异的是,他好像不想与皇帝换位思考、而更想与皇帝换位置!

是他太年轻吗?这个理由太牵强了,能直接镇守广州,“督岭南二十州军事”的人,怎么会犯如此低级的政治幼稚病呢?是他头长反骨、早怀二心吗?但如果是个有心造反的主,又怎么会怕区区 一纸工作调令呢?

欧阳纥因何而“惧、遂举兵”?

因为“其部下多劝其反”——在那个什么都保障不了的时代里,勉强能依靠的,也就是身边这帮跟自己出生入死、休戚与共的难兄难弟了!甚至可以说欧阳家的一切,都在这帮弟兄一刀一斧给砍出来的,而不是朝廷给的。

但是现在,朝廷要架空自己,以明升暗降的常规手段调自己去南京上班,朝九晚五的倒也清闲,但手下这帮替自己砍人的弟兄们怎么办?换一个大哥,他们的日子能好过么?没准就被人家随便找个理由给灭了。

而那帮突然就要失去主心骨的虎兵狼将们比他更清楚,欧阳的离开对自己将意味着什么!故而他们必须设法将大哥留在广州,而唯一可行的方式,是以曾经的同生共死之情绑架大哥、进而挟大哥以号令群雄,将那皇帝老儿反了!

生死面前,没有第三条路。一纸调令,就这样把欧阳纥推向生死抉择的边缘,那在一次泼天的大赌,成了,就是黄袍加身,不成,就是白刃过颈。那一刻的欧阳纥比谁都清楚,广州不敌南京,自己也不是陈霸先的对手,所以“惧”。

随后而来的结果毫无悬念,一阵飞掠而来的白刃之光过后,随着欧阳的头颅一起滚落尘土的,是欧阳询的幸福童年,戛然而止于他的十四岁。

叛逆之子欧阳询能活下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因年幼而免死;一是因为事先就被藏起来,接着又逢皇太后死、皇帝大赦天下而得存。

后一种说法更合理,因为造反是诛族之罪,皇帝不大可能因为你年幼就慈悲为怀地放你一马。更大的可能是欧阳纥对结局有所预知,所以就先把这个欧阳家的独苗托付给了好友江总。

不管怎么样,欧阳询活下来了。这是历史悲剧中的万幸。欧阳纥到死都可能不知道,自己的这步险棋,对儿子的一生而言意味着什么?他也不会知道,自己在6年前替朝廷干掉的福建叛逆陈宝应的麾下,有个聪明人叫虞寄,而虞寄有一个更聪明的养子叫虞世南,那个叫虞世南的聪明孩子,仅比自己的儿子小一岁。

尽管历史不是孩子的积木游戏,可以推倒重来,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合理的可能,这大概也是历史的魅力之一吧!如果没有这次变故,欧阳询可能会像所有贵胄豪门的少爷一样,或因虎门无犬子而成为一个斜杠青年,或因骄纵过甚而成为一个纨绔子弟。

相比那些可能的未来,我更关心欧阳询生命最初的十四年。也是他父亲从一个雄姿英发的地方豪强之后,到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再到叛臣逆子灰飞烟灭的十四年。这十四年的大起大落对欧阳而言,可能只是早有所料的人生剧本,但对侥幸活下来了的欧阳询而言,则是一生都无法摆脱的、极其可怖的心理灾难。

十四岁,是一个孩子的心思最敏感的年龄,想必欧阳询也不例外,故而欧阳家十四年激荡于波峰浪谷间的大起大落,给他留下的心理阴影又是何等的压抑与啊,那些由恐惧与绝望、伪善与背叛、阴谋与杀戮等相互勾兑而成的梦魇是如此的永无尽头、相伴终生。它们会出现在任意一个不经意的午夜梦回中、会出现于随便一句来自同僚的冷嘲热讽中、会出现在顶头上司某一个不经意的敛容蹙眉中、也会出现在某一个黄昏突而其来的狂风惊雷中……我不忍再作多想。

我相信欧阳询的一生,都不会有丝毫安全感。要与这个无法与人言说的噩梦终生相随,又该具备何等强韧、机警的内心啊——强韧是为了避免内在的崩溃,机警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

到此,我似乎窥见了欧体楷书最初的基因与密码!所谓结体上的中宫严密、何尝不是其内心深处的谨小慎微,笔画关系上的不可易移,又何尝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不敢越雷池一步,一部逻辑上密不透风的《结体三十六法》,又何尝不是一部苟全性命于乱世的保身秘笈?

呜呼!我欲长歌当哭,我亦砥砺前行。这大概也是书法的魔力之一吧,它超越时间,既可让一千多年之前的人、以及他的精神变得触手可及、温暖动人,也能让活在今天的我们因为历史而心起矜庄,并获取继续前行的力量和证据。。

如果你足够有诚意

你就一定会相信字如其人

它就像古老城池的墙砖

忠实地记录了你所有的尘世悲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