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本书,读懂“看不见的美国”

 椒子的秋天 2022-07-13 发布于贵州

图片

7月4日,是美国举国同庆的“独立日”。然而在2022年7月4日举行的游行庆典中,中部伊利诺伊州海兰帕克市却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至少6人死亡、31人受伤。当天早些时候才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我们最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美国总统拜登,也不得不再次对枪击事件表示“震惊”。

图片

而在6月24日,美国最高法院裁决推翻了1973年“罗诉韦德案”的历史性判决,正式取缔对女性堕胎权的宪法保障,交由各州的法律自行决定。美国总统拜登直言,美最高法院这一判决让美国倒退了150年。

图片

曾令美国国父们自豪的“三权分立”制度已然演变为互相掣肘、相互否决的“权力游戏”。撕裂的民意、无休止的党争、泛滥的枪支暴力,再加上低迷的经济、高企的通胀,如今,已经有85%的美国人认为“国家走在错误的道路上”。

是什么造成美国今天的乱象?如何看待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纵观历史,社会的发展,总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曲折式前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今天推荐10本书,从美国的思想发展、公共教育、自然环境、法人与宪法以及各种历史重大事件等,还原一个“看不见”的美国。见微知著,历史的角落里布满似曾相识的影子,或许我们能从其中得到一些启发。

图片
图片

思 想

01

《形而上学俱乐部:

美国思想的故事

思想是一种怀疑,

而不是意识形态。

第86届普利策奖最佳历史类图书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 者:(美)路易斯·梅南

译 者:舍其

书 号:9787532783366

定 价:78.00

《形而上学俱乐部》并不是一本枯燥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四人传记,一个奇妙的思想故事,通过把这些思想家变成活生生的人来讲述它。梅南通过形而上学俱乐部把他们联系起来,这是1872年在马萨诸塞州剑桥成立的一个非正式俱乐部,只持续了九个月。他们的思想遗产是学术自由和文化多元,这也是非意识形态时代民主的关键。

                                 ——《纽约时报》

美国经历了一场内战,其政府形态却没有遭遇变革。内战期间,美国没有抛弃宪法,没有暂停选举,也没有发生政变。但从其他几乎所有方面来看,美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战争本身没有让美国变得现代,但战争标志着现代美国的诞生。

对于亲历内战的那一代人来说,战争似乎不只是民主的失败,也是文化的失败,思想的失败。创痛深沉的内战使战前的信仰和期望轰然崩塌。在战后的新世界,这些信仰显得极为过时。内战扫除了南方的奴隶制文明,随之也几乎完全扫除了北方的知识分子文化。美国花了几乎半个世纪才发展出可以取而代之的文化,找到一整套理念、一种思考方式,来帮助国人应对现代生活的种种情形。这场上下求索就是本书的主题。

图片

路易斯·梅南( Louis Menand)

回顾这个故事有很多路径。这里我们要走的路,会路经四个人的生活: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威廉·詹姆斯、查尔斯·桑德斯·皮尔士和约翰·杜威。总的来看,他们在驱动美国思想进入现代世界上,比任何别的团体的作用都要大。他们不仅对其他作家和思想家有无与伦比的影响,也极大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他们的思想改变了美国人的思考方式,让他们继续思考教育、民主、自由、正义和宽容。因此,他们也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他们学习、表达自己观点、理解自身的方式,以及他们对待跟自己不同的人的方式。

关于作者:

路易斯·梅南( Louis Menand),哈佛大学英文系教授,《纽约客》特约撰稿人。2002年,他的第一本面向大众的著作《形而上学俱乐部》荣获普利策奖最佳历史类图书,以及美国历史学会的帕克曼奖。2016年,梅南获得了奥巴马总统授予的美国国家人文勋章。

法人权利与宪法

02

《宪法里的生意经》

起初,美国是一家公司?

跟其他著名的民权运动一样,

法人权利运动,也改变了美国。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 者:(美)亚当·温克勒

译 者:舍其

书 号:9787532786572

定 价:68.00

“温克勒这本书的价值在于他将400年来的各种案件优雅地拼接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浩瀚和流动以及持续变化的法律探索,以理解这一不同寻常的实体——布莱克斯通所说的'非自然的法人’。”

 ——《纽约时报》

这是一部美国法人权利运动史,作者亚当·温克勒梳理了400年来的各种案件,研究了法人与宪法之间关系的历史,概述了长期的法人权利运动。

在美国历史上,法人一直在坚持不懈地争取与个人一样的宪法权利,也取得了显著成功。

法人与宪法之间的联系,比人们所能想到的更为密切。我们的故事会从殖民地时期开始讲起,尽管那时候法人还没有开始在最高法院寻求个人权利,却已经对美国人的政府理念形成了巨大影响。毕竟,是一家公司在殖民地最早播下了民主的种子,其目的也是获取利润,而非推进自由。此外,殖民地一开始就是以在书面特许状约束下的公司形式组织起来的,这些特许状跟宪法一样,制定了立法规则,对官员权力加以限制。因此,美国宪法很多非比寻常的特征,都可以追溯到这个国家的法人缘起。

图片

宪法通过之后,法人很快就开始为得到宪法赋予个人的权利而努力了。整个美国历史上,最有实力的那些公司一直在以宪法为武器,来击败它们不想受到的政府监管。对公司来说,用诉讼来确立自己的权利,推翻自己不想要的法律法规,只不过是做生意的另一项成本罢了。

法人权利的斗争往往与美国历史上一些最重要的争议和转折交织在一起: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托马斯·杰斐逊关于国家银行的唇枪舌剑;南北战争前关于奴隶制的明争暗斗;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摧毁托拉斯而发起的运动,以及休伊·朗的煽风点火;民权革命;还有茶党的兴起。法人宪法权利的性质和发展由这些争议塑造,同时,这些争议也受到了法人权利斗争的影响。

图片

法人权利的历史表明,法人既是撬动宪法的行家里手,也是宪法创造性的原动力。作为宪法杠杆,法人成功利用了原本出于进步理由而设计的宪法改革并将其改造,使之为资本目的服务。然而法人也是宪法的第一推动力,而且在历史上,往往是宪法争讼前沿的创新者。实际上,美国人今天珍视的很多个人权利,都首先是在涉及法人的诉讼中得到的。

无论是好是坏,法人权利运动跟那些更加著名的民权运动一样,改变了美国。

关于作者:

亚当·温克勒(Adam Winkler),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法学院教授,美国宪法研究专家。他的学术成就曾被美国最高法院在重要判例中引用,也是司法意见书中被援引最多的二十位法学教授之一。他经常就法律问题发表评论,其文章发表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新共和》《大西洋月刊》,等等。

公共教育

03

《好老师,坏老师:

美国的公共教育改革

“伟大的教师每天都在创造奇迹”

VS“无能者才会教别人”

为什么在当今的美国,

教师同时被看成超级英雄和流氓恶棍?

聚焦美国极具争议的职业——教师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者:(美)达娜·戈德斯坦

译者:陈丽丽

书号:9787532782727

定价:48.00

所有美国教师都应该读的一本书。那些想要给教师提意见的人,还应该多读两遍。

——《洛杉矶书评》

教师应当被允许去了解甚至批评整个教育体系形成及管理的基本原则。教师并不是军队里的士兵,只能选择服从;也不是轮盘上的锯齿,唯有应付和传递外界能量;教师必须是一位智慧的行为媒介。

——约翰·杜威

其他国家的教师普遍受人尊重。在韩国,人们把教师称为“立国者”。在芬兰,男人和女人都把教师放到配偶最理想职业的前三名。然而美国有句老话——“无能者才会教别人”,这反映出美国人对于教育工作者居高临下的态度。

图片

电影《叫我第一名》剧照

要了解美国人对教师的看法,就必须了解美国教育的历史:对公共教育抱有过高期望,将其视为英才教育,但同时又不愿大力投资其中涉及的公共组织、教师和学校。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也许与美国人对教师的看法有一定关系。谁应该在公立学校中担任教职;应该教什么内容;如何教育、培训、雇用教师;如何支付教师薪酬;怎样评价和解雇教师:美国人为所有这些问题争论了两个世纪,但是基本上还未能达成共识。

《好老师,坏老师》一书回顾了近两百年的美国教育史,从过往经验中找到了美国当前公共教育面临诸多困境的根源。

关于作者:

达娜·戈德斯坦(Dana Goldstein),记者、《纽约时报》畅销书作家、《纽约时报》全国通讯作者,为《大西洋月刊》等多家杂志供稿。荣获新美国基金会(New America Foundation)的伯纳德·L·施瓦茨(Bernard L. Schwartz)项目奖金和国家研究所(Nation Institute)的海鹦基金会(Puffin Foundation)写作项目奖金。两次入围利文斯顿大奖(Livingston Awards)35岁以下杰出青年记者最终名单。

“重建时期”

04

《重建之战》

重建时期,

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进步的时期,

也可能是最暴力黑暗的时期。

不理解它,

就不能了解今天的美国。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者:(美)道格拉斯·R.埃格顿 

译者:周峰

书号:9787532788736

定价:68.00

要理解那些仍在搅动美国政治的问题——公民身份的定义、平等的含义、国家和州政府的相对权力——就要了解重建时期。单单出于这个原因,埃格顿的《重建之战》的出现就特别受欢迎……他生动地描绘了在一个充满希望和残酷失望的时代为争取平等而进行的脚踏实地的斗争。               

——埃里克·方纳(《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内战结束后的1865年至1877年,史称“重建时期”,这段时间重建的不仅是南方经济,更是整个美国的民主,其余波在100年后的1960年代乃至今天的美国依然存在。

道格拉斯·R. 埃格顿在探索美国的州和地方政治的同时,追踪了内战以来南北大约1500名非裔美国公务员为争取平等而与树大根深的白人抵抗势力进行的斗争。

图片

电影《盖茨堡战役》剧照

到1870年,也就是南方邦联投降5年后,德雷德·斯科特案裁决黑人没有资格获得公民身份13年后,国会采取行动结束了奴隶制,并将投票权授予了黑人男子。同年,海勒姆·雷夫斯和约瑟夫·海恩·雷尼分别成为美国首位非裔参议员和众议员。在南卡罗来纳州,极端分离主义者约翰·C.卡尔霍恩去世才20年,黑人贾斯珀·J.赖特就踏入了该州最高法院……即使是最乐观的废奴主义者也没有想到这些里程碑般的成就会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出现。由此,埃格顿断言,这段短暂的重建时期是民权运动之前美国历史上最进步的时代。 

图片

电影《盖茨堡战役》剧照

不幸的是,这些非裔美国人的奋斗遭遇了残忍的暴力——不仅有肆意妄为的暴徒,还有有针对性的暗杀。埃格顿以确凿的证据表明,通常被视为“失败”或一次注定失败的实验的重建,其实是被凶残嗜血的势力击退的。

《重建之战》是对美国历史重大且极富挑衅性的贡献。了解重建时期,对于人们理解那些今天仍在搅动美国政治的问题,如公民身份的定义、平等的含义、国家和州政府的相对权力,是大有裨益的。

关于作者:

道格拉斯·R·埃格顿,美国莱莫恩学院的历史学教授。美国内战史、重建史专家。

反智主义与知识分子

05

《美国的反智主义》

定义“反智主义”

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

知识分子能够在社会上、政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获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者:(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译者:张晨

书号:9787532786077

定价:78.00

《美国的反智主义》集思想史、社会史、政治史于一身,是一部关于美国知识分子及其批判者的经典著作。它出版于1963年,然而,几十年后乃至21世纪以来的美国社会——对科技的崇拜、失控的商业文化消费主义、教育的实用导向、对人文价值的轻视……层出不穷的民粹主义与暴力事件,说明反智主义的强度是周期性的,反智主义仍根深蒂固地存在着,由此,作者的叩问再次回响:

“智识”该如何在人类文明中发展?


知识分子能够在社会上、政治上扮演怎样的角色?


“反智主义”这个问题,通常被认为就是在理查德·霍夫施塔特的《美国的反智主义》中被定义的。这本书的写作灵感来自1950年代的政治和智识生活,不过其历史叙述的起点要更早,终点落在了美国从麦卡锡主义制造的红色恐慌中恢复的时期。

作者将反智主义观点当成一条主线,以此来检视美国社会与文化中多个不那么令人欣赏的层面。从美国的建国历程、宗教传统、政治体制、商业精神、学校教育,从绅士的没落、知识分子的疏离与服从等角度,对美国的反智主义根源进行了系统且富有历史深度的耙梳。

图片

1952年美国大选

在作者看来,1952年的大选淋漓尽致地反映出了智识与庸俗的对立。美国知识分子和人民之间的巨大且有害的差距,经由媒体广而告之。民主党20年统治结束后,知识分子在社会上衰落,而商人的影响力上升。现在,知识分子成了美国社会所有不愉快或不道德之事的共同替罪羊,而私营企业主被认为有能力面对任何困难。作者批判民粹、保守、反动、极右的思维,认为反智是个思想、情绪和态度的复合体,是“一种对精神生命和被认为代表了精神生命的人的怨恨和怀疑;一种不断贬低生命价值的取向”。

关于作者: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1916—1970),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史教授,20世纪中期知名美国历史学家、公共知识分子,少数最早注意到美国文化中的反智现象的学者之一。1956年凭借《改革年代》获普利策历史作品奖,1964年凭借《美国的反智主义》获普利策奖非虚构作品奖。

“9·11”事件

06

《末日巨塔》

“基地组织瞄准的目标是美国,

但它却击中了全人类。”

普利策奖最佳非虚构类图书

原著改编美剧《巨塔杀机》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  者:(美)劳伦斯·赖特

译  者:张鲲、蒋莉

书  号:9787532766376

定  价:49.00

劳伦斯·赖特讲了一个多么抓人的故事啊。这本书,用犯罪小说大师般的紧张感,详尽叙述了一系列最终导致“9·11”的事件。并且让我们真正了解到,那些带来“9·11”恐怖的家伙,究竟来自一个怎样的世界。《末日巨塔》是一本惊悚小说,同时,也是一出悲剧。

——《纽约时报》

1996年3月,美国联邦调查局特工谢尔曼驱车前往亚力克站报到。

亚力克站是中央情报局的第一个“虚拟”情报站,在组织结构图上,这个站点被标为“恐怖分子资金链”,隶属于中情局反恐中心。实际上,它的工作就是追踪一个人的活动——奥萨玛·本·拉登。

图片

奥萨玛·本·拉登

亚力克情报站已经搜集了35卷有关本·拉登的资料,这35份卷宗描绘了一个以救世者自居的亿万富翁。他出身的家族规模庞大且极具影响力,与沙特王国的统治者关系密切。他自己也因为在阿富汗发动反对苏联入侵的“圣战”而名声大噪。

1996年8月,本·拉登在阿富汗的一个山洞里向美国宣战。之后的时间里,谢尔曼独自一人继续对他进行调查。谢尔曼绘出了基地组织的网络分布图,他发现组织的很多同伙都和美国有关,他断定这是一个以摧毁美国为宗旨的国际恐怖组织。可是,当谢尔曼想与上级讨论此事时,上头却连个电话都不回。

无人理睬的谢尔曼,只能独自思索那些日后每个人都会去想的问题:这个组织从何而来?它为什么单单选择攻击美国?怎样才能阻止它?

图片

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

他就像是一个观察着载玻片的实验室技术员,那上面是一种前所未见的病毒。在显微镜下,基地组织的致命特性开始显露出来。这个组织很小(当时只有93名成员),但它是更大规模的激进运动的一部分;这种运动遍及伊斯兰世界,尤其是阿拉伯国家。

最可怕的一点是,几乎没有人重视它。它太怪异、太原始,也太遥远。然而,基地组织绝非只是来自7世纪阿拉伯的古董,它已经学会了如何利用现代工具和现代思维。这并不奇怪,因为基地组织的故事,其实是不久前从美国开始的。

关于作者:

劳伦斯·赖特(Lawrence Wright),毕业于杜兰大学,曾在埃及开罗的美国大学执教两年。他是《纽约客》杂志的正式撰稿人,也是纽约大学法学院法律与安全中心的会员。著有5部非虚构作品——《城市孩子,乡村夏天》、《在新世界》、《圣人与罪人》、《回忆撒旦》,《双胞胎》;还写有小说《上帝的宠儿》,并与人合著了电影《全面围攻》的剧本。他与妻子长年居住在得克萨斯州奥斯汀。2007年,他因《末日巨塔》一书获普利策奖。

阿蒂卡监狱起义

07

《水中血:

1971年的阿蒂卡监狱起义及其遗产

记录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

影响最大的一次监狱骚乱。

荣获2017年普利策历史奖、班克罗夫特奖
入围美国国家图书奖

进入了14个“2016年最佳图书”榜单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 者:(美)海瑟·安·汤普森

译 者:张竝

书 号:9787532786756

定 价: 98.00

“并不是所有的历史作品都能如此直接地反映当下,而海瑟·安·汤普森的作品《水中血》研究了种族冲突、大规模监禁、警察暴行和政客的诽谤,读起来像是2016年夏天发生的事,不过书中没有任何党派或争论。这部历史巨著的力量来自它有条不紊地掌握采访、笔录、警方报告和其他文件,时间涵盖35年,许多是政府机构勉强公开的。这是本书作者的成就,在这本了不起的书中,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是这群囚犯[奋起反叛],多少人一起承担了代价。”

——《纽约时报》

阿蒂卡监狱是纽约州最臭名昭著、戒备等级最高的监狱,1930年代启用,到1971年爆发囚犯起义时,从未经过现代化改造。设施老旧,却人满为患;2000多名囚犯只配了2名医生,囚犯饱受病痛折磨,精神更是紧绷;违反州规定的低配给助长了监狱里的违法活动,而轻罪囚犯的假释无望和狱方的高歧视性管理加剧了紧张,囚犯因恐惧而团结,狱警因焦虑而更加神经过敏。然而,长期高负荷工作的狱警收入却很低,新人没有上岗培训,一根警棍一套制服就直接上岗。

图片

1971年9月9日,近1300名囚犯接管了阿蒂卡监狱,以抗议多年来遭受的虐待。一些囚犯挟持了警卫和文职人员为人质,在随后的四天四夜里与政府官员谈判,要求改善监狱条件。

9月13日,州方面突然派出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和狱警,不惜动用国家明令禁用的武器强行夺狱。他们枪杀了39名男子,包括人质和囚犯,造成100多人重伤。其后几小时、几周和几个月里,州警和狱方对囚犯进行了残酷的报复。最终,纽约州当局只起诉了囚犯,从未对参与收押和善后工作的官员提出过指控,也没有向幸存者和遇害者家属道歉和赔偿。直到2012年,受害者、律师、法官以及州官员和执法人员长达45年的正义斗争才有了成果。

图片

历史学家海瑟·安·汤普森对1971年的阿蒂卡监狱起义及其遗产进行了十多年的广泛研究,不仅采访了当事人,而且辗转查阅了被掩藏、封存的尸检报告、弹道分析报告、州警的陈述、证词、调查报告、起诉书等,将阿蒂卡的悲剧完整地呈现了出来。

只有如此,伤口才能开始愈合,阿蒂卡的故事才会成为历史而非今日之政治问题和痛苦之源。

图片

《水中血》获得的奖项和荣誉

《水中血》是迄今第一部关于这段臭名昭著的历史的最具权威性的历史著作。

《水中血》更是送给美国民权和种族正义斗争书面历史的一份真正的礼物。

关于作者:

海瑟·安·汤普森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学教授,凭借《水中血:1971年的阿蒂卡监狱起义及其遗产》获得2017年的普利策历史奖和班克罗夫特奖。

1930年代沙尘暴

08

《肮脏的三十年代》

“当生命中最简单的事——呼吸,

都成了威胁”

美国西部大开发的亲历者口述史

重现1930年代沙尘暴席卷的悲惨景象,

收录1930年代的珍贵历史图片。

2006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 者:(美)蒂莫西·伊根

译 者:龚萍

书 号:9787532783601

定 价:49.00

这是一本关于沙尘暴夺人性命的书,大地被无情地挖开,风卷走8.5亿吨沙尘,当空洒在城市和乡镇,美国人均8吨。

仅仅10年,家园就变成了墓地。亲人死于尘肺病,连呼吸也变得要命。

这是一次关于自然与人的记者调查,也是一次历史真相的还原。是对1930年代美国西部恐怖沙尘暴的重现。

图片

via:www.messynessychic.com

本书通过幸存人口的声音和历史图片,再现了一段即将被亲历者带进坟墓的1930年代的记忆。一战期间及之后狂飙突进的美国西部大开发,推行了错误的宅地政策,再加上战时需求推高了小麦价格,刺激人们不计后果地翻耕大平原,剥光了那里千百年来固定土壤、抵御风蚀的植被。最终,整个1930年代,前所未见的沙尘暴席卷美国西部,还波及了芝加哥甚至纽约。与此同时,美国陷入大萧条,经济不振,过度种植带来的高产粮食无人问津。

图片

via:www.messynessychic.com

作者通过十几个家庭及其所在社区和地区的兴衰,揭开了尘封往事,展现了肮脏的三十年代的悲惨景象:沙尘暴让人们如同生活在漫漫黑夜中,土地荒芜,庄稼歉收,亲人死于尘肺疾病……10年间,承载着未来的宅地变成了黄沙覆盖的墓地。

书中有艰难时刻美国人的勇气与悲哀,有与大自然抗争的坚韧与顽强,有政客的无耻与欺诈,而归根结底是人类对于环境的无知所招致的毁灭性噩运。

关于作者:

蒂莫西·伊根毕业于华盛顿大学,曾在《泰晤士报》担任全国新闻记者,游历西方,因参与系列报道《美国的种族生活》而与一组记者分享了200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目前,他为《纽约时报》撰写在线评论专栏,著有多部非虚构作品。2006年因《肮脏的三十年代:沙尘暴中的美国人》一书荣获当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水门事件

09

《总统班底》

“就是这本书扳倒了美国总统……

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关于“水门事件”的真实调查,

两位记者挖掘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

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

普利策奖得主作品

同名改编电影荣获4项奥斯卡大奖


图片

👆点击购买纸质书

作  者:(美)卡尔·伯恩斯坦 鲍勃·伍德沃德

译  者:杨恒达

书  号:9787532780983

定  价:49.00

“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新闻报道。”

         ——吉恩·罗伯茨

《纽约时报》前执行总编

本书是关于“水门事件”的真实调查,普利策奖得主作品,讲述了《华盛顿邮报》的两位年轻记者卡尔·伯恩斯坦、鲍勃·伍德沃德无意中发现并挖掘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总统班底》被《时代周刊》誉为“新闻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非虚构佳作”。

伍德沃德在《华盛顿邮报》刚刚工作了九个月。

图片

电影《总统班底》剧照

1972年6月17日,星期六。伍德沃德接到本地新闻编辑打来的电话,说当天凌晨,有五个人带着照相设备和电子窃听装置,在位于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的一桩盗窃案中被逮捕。

周六的新闻编辑部异常宁静,当伍德沃德开始打电话的时候,他注意到伯恩斯坦也在从事这桩盗窃案的报道。

哦,天哪,可别是他。伍德沃德想起了办公室里的一些传闻,说伯恩斯坦很有抢新闻的本事。……

1973年4月30日,晚上9点钟,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

图片

电影《总统班底》剧照

“有请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播音员庄严地宣告。尼克松坐在他的桌子旁,桌子上一边放着他家人的相片,另一边是林肯的半身像。

总统开始发言:

“……今天,我作出了任职总统期间最困难的决定,我接受了两位最亲密的同事的辞职……在任何组织中,为首的人必须负责。所以,责任应该由我来负。我接受这一点……正是这样一种体制,使事实见诸天日……在目前情况下,这一体制包括了坚定不移的大陪审团,诚实的检察官,勇敢的法官,以及强有力的言论自由……”

……

1974年8月8日,尼克松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关于作者:

卡尔·伯恩斯坦,16岁时在报社当勤务工,19岁时成为新闻记者,自1966年起在《华盛顿邮报》工作。因参与《华盛顿邮报》对于水门事件的报道,获普利策奖。

鲍勃·伍德沃德,供职于《华盛顿邮报》长达四十年,曾任副总编,因参与水门事件和“9·11”事件的报道,两次荣获普利策奖。他撰写或与人合著过12部名列美国销售排行榜第一名的非小说类畅销书。

美国历史全景图

10

《美国人:

从殖民到民主的历程》(三部曲)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前国会图书馆馆长布尔斯廷最负盛名的代表作

三卷分获班克罗夫特奖、帕克曼奖和普利策奖

从普通民众的风俗习俗和思维方式

述平凡以喻伟大

气势宏大,涉面宽广,跨度之遥

再现两百年来美国历史全景图

哈佛大学百位教授推荐必读书目

作者:(美)丹尼尔·布尔斯廷 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