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展江南水乡田园图 托举鱼米之乡富民梦 走到哪个村都是特色田园乡村,看到每处景都是江南水乡风貌。这是吴江建设新时代乡村的愿景目标,也是鲈乡大地徐徐铺展的隽美画卷。 近日,江苏省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和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命名了94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我区同里镇肖甸湖村肖甸湖,八坼街道新营村(包含袁家桥、湾斗里、北石桥三个自然村为村组)榜上有名。至此,吴江共有1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总数位列苏州第一。这也意味着,吴江朝着目标定位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吴江位于长三角核心区域,既是人文荟萃、生态优越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又是彰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担当的前沿舞台。近年来,吴江充分发挥组团式、片区化的特色,全力打造“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两大特色田园乡村组团共8个片区的建设,并取得阶段性成效,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鼋荡美丽乡村群正在培育苏州市特色田园乡村精品示范区,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区、浦江源渔耕水韵、八坼乡村风情片、平望运浦乡境拾光、古运丝路黄家溪、桃源森林乡村客厅逐步成型,“江村”品牌持续打响,吴江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进入新阶段。 顺水“推舟”,放大集聚效应涵养秀美生态 吴江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肌理。以太湖为源头,湖泊河荡星罗棋布,长漾、鼋荡等湖泊与运河遥遥呼应,滋养着吴江大地。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顺水“推舟”,借生态之势扮靓村容村貌,不断放大集聚示范效应。 “各美其美是基础,但我们深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必须从'单打独斗’转变为'组合发力’,从'各司其职’转变为'共建共赢’。因此,我们努力推进片区联动发展,不断扩大示范效应。”区住建局副局长、总工程师张剑介绍,吴江高标准编制《长漾滩特色田园乡村统筹规划》《开弦弓等长漾北片区村庄规划》《鼋荡西片区特色精品村村庄规划设计》等多项统领性规划,统筹推进环长漾、环鼋荡、沿太湖、环澄湖,以及大运河两侧乡村群落建设,塑造水乡生态,挖掘特色文化,区域联动发展。 此次上榜的八坼街道新营村特色田园乡村,依托紧临大运河优势,致力打造现代农业和渔泽林圃产业特色、河荡弯绕和林田交织生态特色、运河文化和新营精神文化特色,走出一条符合规律、契合实际的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新路子,使“运河风光带”与“田园乡村图”交相辉映。 建设过程中,吴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20字”总要求以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18字”总目标,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工作,以“中国·江村”乡村振兴展示馆、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产融合先导区、四好农村路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特色田园乡村。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投资7.61亿元。乡村振兴展示馆正式投入运行,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投产达效;环长漾23公里的“稻米香径”乡村公路全线贯通,将太湖新城、七都、震泽、平望串点成线;与杭州蓝城集团达成深度合作,高标准推进许庄、吴家村、善湾等环鼋荡美丽乡村建设,全力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乡村振兴美丽吴江样板区…… 张剑说,以水为脉、林田共生、蓝绿交织的自然生态格局正悄然打开。从太湖到长漾,从运河到鼋荡,吴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就如涓涓流水,浸润城乡大地,涵养秀美生态。 农文旅融合,托举新时代鱼米之乡富民梦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绿色先行的理念与成效,为特色田园乡村引入了致富活水。 2021年以来,一辆开往稻田的小火车为震泽镇齐心村引来不少“流量”。随着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的初步建成,齐心村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成立村劳务合作社,打造月半湾游乐园、运河驿站等“网红打卡点”,陆续推出了观光小火车、水上游船、龙虾垂钓、餐饮民宿等文旅项目,市场反响火爆。据齐心村党委书记朱建芳介绍,下一步,齐心村还将推出宴会厅和恒温泳池等设施完善的乡邻中心,引入卡丁赛车、主题密室逃脱等娱乐项目,探索“主客共享”的农文旅一体化发展新路径。 同在长漾特色田园乡村带上的庙头村内,乡邻餐厅、日料馆、严选农产品超市一应俱全,主题花园、乡建学院、酱文化体验园等项目陆续投入运营。由乡旅综合体品牌“村上”与庙头村联合打造的“村上·长漾里”项目,正成为吴江乡村的一颗温润闪亮的明珠。 非遗体验、公司团建、乡土研学……形态丰富的农文旅活动在这里频繁上演,这里俨然已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每年可以承载15万人次游客量。“村上·长漾里”引入的流量,也进一步激活了庙头村既有的优质资源,坐拥高效农业示范园万亩优质农田的庙头村,陆续推出了大米、水果、鱼虾水产、酱等优质农产品,为村民增收。同时,老百姓按标准打造民宿、超市等配套设施,就业创业渠道不断拓宽。 此次上榜的另一个村——同里镇肖甸湖村位于苏州“两湖两线”跨区域示范区的环澄湖片区、特色田园乡村组团中的同里农文旅融合发展区,以湿地乡村和知青文化为特色,引导村民自发创办了初见民宿、蒋家十八灶等乡村产业,唱湿地歌、弹乡村调、谱澄湖曲,奏响了乡村振兴动人旋律。 吴江特色田园乡村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吴江大米、太湖大闸蟹、香青菜、蚕桑等优质产业资源,深度推进农文旅融合,托举着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富民梦。 塑形铸魂,鲈乡大地吹拂文明乡风 “人在改变环境,环境同样在改变人。”七都镇开弦弓村党委书记夏志骁深有感触。 近两年,开弦弓村以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为抓手,对村庄环境发起“总攻”。一条战线在整治,湖荡、散乱污养殖、房前屋后收拾齐整;一条战线在归集,退渔还的田、沿庙镇公路和村沿线的地、空置的老宅,村里进行了收储,集约了发展资源;一条战线在建设,根据全镇的整体规划,开弦弓村正谋划建设“一心一廊三村四园”,围绕江村文化纪念馆这一核心,打造乡村百年发展长廊,联动开弦弓南村、北村和荷花湾村三个自然村,打造理想田园、快乐桑园、太湖蟹园和乡村主题乐园这一沉浸式乡村游线路。 一路走来,这个曾因费孝通教授《江村经济》一书闻名海内外的吴江小小村落,特色亮点不变,但基础设施、生产生态生活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开弦弓村计划为老百姓建立“一户一档”积分制系统,将土地流转、闲置农房收储等资源盘点入库方便整合,将美丽田园、美丽菜园、乡风文明、党员活动、村民志愿活动等项目纳入积分考核,做好人居环境管理引导工作,用好、“享受好”前期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基础设施提升和环境改善成果。从建设到管理,从整治到应用,农村工作的主战场悄然转移,乡风文明蔚然成风。 下一步,吴江将深度对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空间规划》,持续建设“魅力大运河,美丽湖泊群”,力争在“十四五”末建设40个以上特色精品乡村,700个以上特色康居村,所有其他一般村全部建成特色宜居村,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现实模样。 作者:黄明娟 2022-07-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