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忠诚,能力一文不值!”
这是中国企业家和领导们非常笃信,并且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对这句话的解读,可以折射出中国企业伦理和观念中的许多问题。
我们进行了简单的检索,发现有大量的文章,引用了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忠诚比能力更重要。其中非常显眼的一个案例,居然是普京。
《普京:没有忠诚,能力一文不值!》,这是一篇在网上颇有热度的文章,用非常热情的文字,介绍普京对自己的恩师不离不弃的故事,并在文章的结尾处说道“也许正是他的这种忠诚和敢作敢为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俄罗斯民众和叶利钦”。用普京来为忠诚做诠释和背书,我们到底该往哪个方向去理解,这多少是令人困惑的。
在我们的话语环境中,忠诚作为一种品质,具有高度的“政治正确”性。其“正面性”如此强大,以至于我们很少有对它加以批判的念想和勇气。借着忠诚,我们又衍生出了与忠诚有关的各种情结和话术。
忠诚这个词非常吊诡。何谓忠诚?它和契约是什么关系?如果契约是低层级的,忠诚是高层级的,那么忠诚又比契约精神多出来了哪些品质,对应着哪些行为?
忠诚是一种品质,还是一个人权衡利害之后的一种选择?如果说忠诚是一种潜质或行为倾向,那么我们可以用测评工具来评价和甄别了,如果忠诚是一种个人的选择,那么我们只能看他面对的是何种情境了。不过据说真有工具可以对人的忠诚度进行测评了,除了忠诚,还有大公无私什么的,都可以测量。这很叫人无语的。
另外一个问题是,忠诚的对象是谁?忠诚于企业吗?如果企业做坏事呢?忠诚于企业家吗?如果企业家品行不端呢?在现实中,做坏事的企业和企业家可是多了去了。
我们无意在此对忠诚这个词汇本身加以臧否,我们只是奇怪,为什么在可以用契约的地方,非得要用忠诚?还是让我们实话实说吧。
“领导们”需要忠诚,是因为他们缺乏用契约手段与别人建立合作关系、信任关系的能力,而下级的忠诚,最好是“愚忠”,则可以大大降低管理难度,降低风险和不确定性——降低的当然是企业和领导们的风险。我们所谈论的忠诚,具有明显的单向性,因为没有条文约定忠诚的对象反过来要对忠诚者忠诚,要是互相约定,那就成了契约了。正是这样的一种单向性,让“领导们”很是受用。如果领导们回馈了忠诚者,这就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如果忠诚者没有被回馈,领导们当然是情不得已,而忠诚者也愈发显得难能可贵。
作为管理对象,让别人认为自己有忠诚的品性,是一种博弈策略,喝酒的时候说“我先干,您随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忠诚者”往往对长期合作存在期待,或者认为超越契约的付出会在“领导”那里积累情感积分,以便为将来的不确定性买单。如此说来,这又像是一个隐性的契约了。
强调一下,我们审视和批判忠诚,绝对不是倡导不忠诚,甚至背叛。“忠诚于契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表达和价值主张。当然,得要有契约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