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必读《七十词》

 格林书屋 2022-07-13 发布于广西

***

人生必读《七十词》【原创图文】

文/格林

去尾掐头除宿眠,人生只得廿五年。

长公悲戚乌台案,伯虎感怀花酒间。

双老临终皆居士,六如梦醒始觉禅

留言身后谁能解,鱼在江湖云在天。


【注:长公——苏轼,人称“玉局”、“长公”、“雪堂”后自称东坡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中的人生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之说,唐寅自称六如居士;乌台案——宋朝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

常折服于唐伯虎点秋香的风流倜傥,殊不知其命蹇时乖。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明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54岁于今正是锋芒毕露,大显身手而又稳健老道的的年华,不过也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若想提拔“处长”恐怕无望了。当他读到唐代大诗人杜甫慨叹人生苦短,“人生七十古来稀”时,年仅40左右,就急忙掐指一算,于唏嘘中写就了《七十词》:

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为奇。前十年幼小,后十年衰老;中间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里过了。算来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尽多少奔波烦恼。” 

可怜的唐寅没有料到自己54岁就驾鹤西去。按照他的算法,只活了18年!

 《七十词》的内涵在于;人生苦短,生命有时,应当珍惜,不可度虚。如何于奔波劳累中,解脱烦恼,潇洒度日?诗人用他的禅意人生予以诠释。

且看他的《感怀》:“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生涯画笔兼诗笔,踪迹花边与柳边。镜里形骸春共老,灯前夫妇月同圆。万场快乐千场醉,世上闲人地上仙。” 联系唐代著名高僧仰山慧寂禅师所作的一首无题诗:“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做禅。酽茶三两碗,意在钁头边。”虽然,唐寅尚未遁入空门,却是有些随遇而安的“和尚家风”了。

再瞧他买下了宋人章庄简的别墅“桃花坞”,改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富贵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对照唐代禅师梵志的《翻着袜》:“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看似癫狂的自嘲,其实正是进入禅宗“山水三段”的二段境界。

待到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的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 ”时,唐寅的心情顿时阴霾了,自觉如残烛对秋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潇洒而悲凉的一生。临终时他写了一首绝笔诗: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此时此刻,唐寅彻悟的是“人生如寄”,“来去空空”。唐·鸟巢禅师有偈:“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唐寅终于进入禅的最高境界,如同他字号“六如居士”,取自《金刚经》中的人生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之说。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准确,如实,言简意赅描绘了唐寅的一生。

禅是一种知觉的反映,是智慧在思虑后的表现,是一种境界;平常,自然、无念、无相就是禅的处世法。当一个人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最终把名和利都看淡看透,知道一切都不重要。最后随遇而安,落花如流水一般,服从自然法规,莫强求。戒贪心,戒妄心,心境如明,这就是禅意人生。

古代许多著名文人墨客,曾经“春风得意马蹄疾”,耳闻目睹,感同身受官场腐败,科举的舞弊,世俗的卑鄙无耻市侩之后,孕育了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选择了“超凡脱俗”的禅意生活。然而因为“尘缘未了”,于是归隐翠微,在家修持的“居士”便是最好的归宿。其中著名的文豪就有:青莲居士(唐朝)李白;香山居士(唐朝)白居易;六一居士:(北宋)欧阳修;东坡居士:(北宋)苏轼;后山居士:(北宋)陈师道;清真居士:(北宋)周邦彦;稼轩居士:(南宋)辛弃疾等,而大部分“居士”都有悟道深刻的禅诗传世。

于物欲横流,追名逐利的末法时代,经历几番折腾,浮躁癫狂之后,一部分人开始冷静下来了,思索着什么是人生真谛?什么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是幸福?如何回归于本真?采菊东篱的田园早已被钢筋水泥的大厦取代,潺潺溪水变成污泥浊浆,巍巍青山于天灾人祸中化为泥石流,故园何处觅,一江春水向东流!

然而,“大都心足身还足,只恐身闲心未闲。但得心闲随处乐,不须朝市与云山。”(宋·李宗易)又,六祖坛经:“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禅法源于心,禅意人生归依心念,禅意生活在于心绪,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也!

正是:

世间万物皆菩提,烈风雷雨莫痴迷。

高楼大厦能居士,绿水青山可布衣。

六祖素食随猎户,济公荤酒且滑稽。

人生是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注:】烈风雷雨莫痴迷:“于大麓,烈风骤雨弗迷”出自《尚书尧典》,传说远古的时候,尧打算把帝位传给舜,但放心不下。为了考验舜的意志和能力,当暴风雨袭来的时候,尧让舜进入原始森林,看他能否顺利回到自己的身边。舜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超人的智慧,经受住了考验。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禅意:鸿雁踏雪偶然留下爪印,却从来不执著于爪印的方位,人应该是“无住生心”。

(此文2016年发表网易博客,今修改发表于个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