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 | 剁毯子,剪断的是丝线,剪不断的是对临洮地毯厂的怀念

 这里是临洮 2022-07-13 发布于陕西

年代金曲唤醒记忆

作为临洮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洮城里的地毯厂应该是妇孺皆知,记忆犹新,自己父母或者亲戚里总有一个在地毯厂“剁毯子”的。

临洮人对地毯的感受是不一样的,那应该是那个年代的一种生活,一种骄傲,一种情怀。

古老的技艺与曾经拥有的经典,创造了无数辉煌,缔造了一个时期的传奇。

人民大会堂甘肃厅的地毯就是临洮产的飞天牌仿古地毯。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临洮城里,香厂(临洮洮香)、酒厂(酥糖和洮阳酒)、地毯厂,那是临洮当年的经济支柱,自古就是轻工业发达。

“嘣嘣嘣嘣,当当当当……”,进入厂房车间前,首先入耳的是这样的敲击声。地毯厂,是那个年代临洮人勤劳致富的首选,基本上临洮人的父辈或者亲戚里肯定有一两个是当年在地毯厂工作过的。

我的两个舅妈也是“剁毯子的”,所以对于地毯厂以及地毯工人的了解和认识也是从这里开始的。

临洮地毯的织造与使用历史悠久。汉代古乐府《陇西行》中就有一句“请客北堂上,坐客毡氍毹”的记载,而其中氍毹(qu shu),就是指粗毛毯,即毡,而陇西指陇西郡狄道,也就是今天甘肃临洮,真实反映了当时西北临洮人将毛毯铺在炕、床上的情景。

甘肃是中国地毯发展最早和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地毯产品向以原料好、工艺精著称。其中的精品就是临洮仿古地毯。临洮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大唐陇西李氏的发祥之地,又是中国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的融汇之处,临洮地毯生产形成集民间艺术与外来艺术于一身的独特风格。

临洮仿古毯选用粗细适度、纤维长、拉力强、光泽好的羊毛,经过特殊植物染色,化学洗制,手工织成。它的品种有地毯、马褥子、床毯等,当地群众称之为“栽绒毯子”。

史载,民国20年(1931年),临洮县城及北乡五家大庄等地操此业者30余家,产品规格以4×6、5×7的床毯及2×4的马褥子为主。到1947年,临洮地毯产量居全省首位。

临洮地毯厂,是一九五六年二月在几家个体组织的“棉花加工社”转产成立的。当时有工人十八人。设备有弹花机六部,人力弹花机一部,织布机三台,打袜机五台,主要生产棉布、棉絮、袜子。

一九五七年增加地毯生产,到一九五八年七月,地毯转入出口,产量增大,人员增至五十余人。隶属工交局,厂名为“地方国营临洮县棉纺织厂”。随着生产的发展,厂址由陆家巷迁到大西门外,又更名为“临洮县地毯厂”。

地处县城西南的康庄路,占地约十二亩,建筑面积三千二百三十六平方米。该厂系工艺美术性质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当时有职工六百九十三人。其中干部七人,管理人员十八人。设八组二室九个车间。面向国外市场,全部产品出口外销。一九八一年生产地毯六千平方米,生产能力一万平方米。

主要生产飞天牌手工打结羊毛仿古地毯.产品有90道、100道、120道、150道、厚度2/8英寸、3/8英寸。

采用当地优质土种羊毛,天然植物色染线,手工工艺编织,精心洗制整理,着色守固,毯面光亮,质地柔软且富有弹性,图案和配色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地毯的优秀技艺,古朴曲雅,外观古色古香,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适宜家庭、宾馆地面装饰,多次获奖。

其中,天坛牌90道仿古地毯1979年在内蒙古赤峰召开的全国地毯质量评比中,获全国第一名。

1980年在北戴河召开的全国地毯质量评比中,100道仿古地毯获第一名,

1981年“飞天牌”仿古地毯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优质产品百花奖;1981年1983年,又获轻工部优质奖;

1982年,临洮县地毯厂的产品还荣获全省仿古地毯质量第一名。

1990年,飞天牌手工仿古羊毛地毯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杯奖,为甘肃地毯行业中的最高荣誉。

临洮仿古地毯的花色品种多,质量好。其中“飞天”牌仿古地毯更是精美绝伦。它手感好,弹性强,毯面平整,图案优美,具有古老的民间艺术风格和传统的民族特色。生产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互相结合,相互促进,使地毯业如奇葩绽放新蕾,似美锦流光溢彩。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瑞士、巴西、港澳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国内外消费者的欢迎。

临洮人习惯把手工地毯称为“剁毯子”,如何理解这个“剁”字,当你看了它的制作工艺之后你便会明白,它的确是大家手拿羊毛织线,上下翻转、一刀一刀地将羊毛织线来回穿插间、砍断、叠加起来就可以慢慢织成一块毯子,随着她们的针织,毯子的面积会渐渐变大,而且还会展现出不同的花纹和样式,只有看过之后才会理解这种手工艺的珍贵之处。

90年代,因为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临洮地毯受到了强烈冲击,外销渠道不畅,订单剧减,临洮地毯厂也在随后几年停产,结束了他的辉煌。

同时创造了这些辉煌的临洮地毯厂的工人们也纷纷下岗,青春不在,纷纷投入时代的洪流,继续为柴米油盐酱醋茶奔波起来……

“这十来年已经没有人再学剁毯子了”,

“这些地毯和我们那时候的仿古地毯没法比,临洮地毯的光彩渐渐黯淡了,也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有时候我们做了一件事,其实目的很简单,只是记录、定格一种生活方式,而父辈记忆中的地毯也在那个时代定格了,因为那里有着她的骄傲,属于他们的青春记忆。

一座厂,穿针引线,砍织一个时代的图景。

一个地名,龙飞凤舞,绘就当年临洮城市经济的晴雨表。

在临洮,糖厂、地毯厂、酒厂,很少有三家工厂这样,承载了几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也很少有一个地名像地毯厂一样,记录了几代人的回忆与哀伤。

在这条路上,曾有过“上班剁毯子去了”的幸福憧憬,亦经历过“下岗了”的改革阵痛,以及正在经历的只有“地毯厂”地名却没有厂子的现实格局。

临洮地毯厂,见证了时代的荣辱兴衰,也见证了多少家庭的爱恨离别,更见证着整个城市的工业化历程。

一座地毯厂,镌刻着一个时代的长度。

作者:袁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