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老呼市——消失了的村庄之桥靠

 青城历史聊斋 2022-07-13 发布于内蒙古

     桥靠村,在绥远城南门附近,因靠着护城河,所以叫“桥靠”。依据传说,桥靠村形成于明末清初,居民主要由躲避战乱和饥荒的逃难者组成,而且这些人大多来自于晋西北。最早的移民居住在归化城外扎达盖河以北建村。

    在清康熙年间,由于那时边疆已无战乱,加之眼前的草肥水美和背后的巍巍大青山,已从清水河迁居旧城西北扎达盖河西岸居住的和硕恪靖公主终于下决心要定居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了。这样,新公主府的选址和建造工作就开始了。

     有一天,实地考察的官员们忽然看上了原桥靠那个地界,于是,像现在的拆迁一样,桥靠村给公主府腾地方已成必然。桥靠村从归化城北搬到了绥远城南,朝廷划拨6000亩耕地重新建村。

     绥远城(今呼和浩特市新城),位于旧城的东北方向,新旧两城之间相距2.5公里。桥靠的新址被选在了新城的南门外,村庄的名字叫桥靠,依桥而居。这是一座石板桥——绥远城南吊桥,位于现在的满都海公园东门附近。上世纪80年代初被拆除 。

                                     内蒙古医院旧照

     1952年8月15日,内蒙古畜牧医学院(内蒙古农业大学的前身)筹备委员会成立,决定在归绥城的南门外桥靠村(指村民居住地)以南建校;1957年内蒙古大学建成;1958年内蒙古林学院建成;而这些机构所占土地,全部来源于桥靠村的耕地。从此,桥靠村走上了从纯粹的乡村向城中村发展的道路。

   那时,国家每征用一亩耕地,所给的补偿是3斗谷子,一共给3年。虽然,现在看起来9斗谷子换一亩耕地有些不可思议,但就当时的情况来说,大概也算是比较合理的了。

    据桥靠的老居民回忆,那时村子的西头和市区就隔着一条马路。马路的这边是种着各种蔬菜的菜地,马路那边就是内蒙古大学的围墙。所有的人家都居住在村子的中心地带,这个地带又被分为三个部分,分别叫南营子、西营子和后营子。村子分为三个生产队,南营子是二队,西营子是一队,后营子是三队。

    土地归了集体所有,劳动采取工分制,三个生产队队长官儿最大,他们上面还有大队书记,大队书记归巧报公社领导,这就是典型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三个生产队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1969年,村子里建立了一个小工厂,也就是呼和浩特市桥靠机械厂的前身。那时,家家户户的锅铲啊、饼铛啊、火钩子、炭铲子等等铁器,都出自那里。之后,随着产品的研发与更新,它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产品一度热销于华北、西北地区,其出品的日光灯架、镇流器是机械电子工业部在全国集体测试中仅有的两个优秀奖得主之一。

   在这之后,随着国家政策的允许,桥靠村开始了大规模的乡镇企业建设工作。1979年,能容纳500人开会的桥靠招待所建成,并一跃成为当时知名度非常高的招待所。1981年,桥靠电影院建成,规模当时在市里排在第三。之后,1986年桥靠溶解乙炔气厂建成投产,并填补了自治区的一项空白。1987年,桥华饭店落成。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内蒙古饭店、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内蒙古老干部局、内蒙古工商学校、武警黄金十一支队、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呼和浩特市煤气公司、草原研究所等诸多单位的占地建设,到1999年为止,桥靠村的6000亩耕地已所剩无几,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出现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兴安南路还是一条人迹罕见的道路,路的两边是整齐的白杨树,树的两边就是菜地了。现在的武警黄金十一支队,原来桥靠的一个非常大的沙坑,沙坑里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沙坑里的草像沙子一样干净,羊们低着头各吃各的,转眼到了1985年,桥靠村小学也因规划建设呼和浩特市煤气公司而被拆掉,学生整体归入新城区庆丰小学,直到1987年新桥小学建成后,孩子们才可以在家门口上学。这之后的不久,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村子里的土地越来越少,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末,桥靠村的土地呈锐减的趋势,最初的6000亩耕地已所剩无几。接踵而至的,还有因经营不善而难以继续支撑下去的村办企业。保持着集体经营模式的桥靠村,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变迁。那时,从前的田园风光早已荡然无存,村民居住地的380亩土地上,能盖房的地方都被村民们盖上了形形色色的大小房间,一个常住人口2000多的村庄,却同时容纳了将近2万的暂住人口,其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脏、乱、差,改造似乎已成必然。

    经过长达两年的谈判,从2001年开始,为了配合城市整体建设,桥靠村与巨华集团签署协议,征用村子里的集体土地开发住宅楼,为下一步的村民安置做准备。在两年之后,在非典的阴霾渐渐散去的时候,1200多户村民陆续搬进了总面积为11万平方米、位于新建东街与大学东街之间的桥华世纪村南区的12栋6层建筑,开始了他们没有土地的新农村生活。

    就这样,一个名叫桥靠的村庄,在城市改造中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