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子张问行(15-6)

 经义工坊 2022-07-13 发布于重庆

孔子十分重视“修己治人”,对言、行提出了很多具体要求。孔子认为,忠信是人的品德修养的基础,是人立身处世、行事通达的重要保证。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注释】
行:通达。
笃:忠厚。
蛮貊(mò):蛮在南方,貊在北方,指当时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少数民族。
州里:周代居民编制,五党为州,二千五百户;五邻为里,二十五户。州里指近处,泛指乡里。
参:列,显现。
衡:车辕前面的横木。
绅:贵族系在腰间的大带。
【译文】
子张问怎样才能处处通达。孔子说:“言语忠实诚信,行为笃厚恭敬,即使到了蛮貊地区,也可以通达。言语不忠实诚信,行为不笃厚恭敬,即使在本乡本土,能通达吗?站立时,就好像看见忠诚笃敬这几个字呈现在面前;坐车,就好像看见这几个字刻在车前横木上,这样才能处处通达。”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腰间的大带上。
言行一致,是人应该具有的美德之一。就君子而言,言与行更是不可分割。“言忠信”,其行为也必定忠信;“行笃敬”,其言语也必然笃敬。如果能做到“言忠信,行笃敬”,就能让人心悦诚服,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与厚待,即使去到陌生之地甚至是蛮荒之地,也会很快得到认同和接纳;如果言而无信,说话则无人听,做事更无人应,就会渐渐陷入众叛亲离之境,更不用说去到陌生之地。
孔子希望子张能将“言忠信、行笃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教导子张随时随地要把忠信、笃敬想象成具体的事物,“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真正做到时时见到、念念不忘。
子张问“行”,其目的是希望求得事事通达,只从普通人的角度去探究如何做事才能保证成功。孔子则从“道”的高度教导子张要“志于道”,为人处世不只为了求“行”,而要在忠信、笃敬上不断增强修养,放下有求之心,不急于求成,努力做到内心笃厚、待人恭敬、言语守信、行为忠诚,自然就会水到渠成,不求“行”而能“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