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黄文农讽刺画集》作序 今天我们都熟知漫画,而在二十年代之前,漫画还被称作“讽刺画”、“谐画”、“警画”、“滑稽画”、“寓意画”、“笑画”等等,虽然漫画在中国古代就有了,但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1921年鲁迅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最早用了“漫画”一词,1925年,鲁迅翻译出版的日本著名文学批评家厨川白村的《为艺术的漫画》一文被视作我国最早引入漫画一词,鲁迅对漫画定义的阐释是:“凡漫画的本质,都在于里面含有严肃的'人生的批评’,而外面却装着笑这一点上。那其意,是悲哀,是讽骂,是愤慨,但在表面上,则有绰然的余裕,而仗着滑稽和嘲笑,来传那真意的。所用的手段,也有取极端的夸张法的,这是在故意增加那奇怪惊拔的特色。”鲁迅对“漫画”名称合法性的确立和普及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迅的这篇译文很快引起当时我国漫画界的注意和重视。第二年,即1926年9月4日,徐蔚南在为漫画家黄文农的《文农讽刺画集》写的《序》中谈道:“漫画这个名称输入中国之后,因为国人不懂得日本名词的意义,便糊里糊涂瞎解释起来,那真贻害非浅。”并说:“我国人因为误解了漫画的意义,于是以为随便涂几笔就算漫画即讽刺画了。因此,我国人以为讽刺画者不过使人笑笑的图画罢了,没有什么价值……”于是,他便针对这种“瞎解释”和“误解”,引用了《为艺术的漫画》一文中关于“漫画”释义的那一段话,并特别注明是“依鲁迅译”的。看来,他赞同漫画是应该“有严肃的人生的批评”态度。 黄文农(1903—1934),是我国二十年代后期到三十年代初期杰出的漫画家,出生于一个贫穷的传教士家庭,较早在《东方杂志》上发表国际时事漫画。他以炽热的爱国情感发表了大量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主题的政治讽刺漫画,只可惜他年仅31岁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黄文农的漫画常常从复杂的矛盾中抓住核心问题,一针见血地加以点破。他还创作过我国最早的动画短片,创建了上海第一个漫画社团《漫画会》。 徐蔚南极为欣赏黄文农具有极强社会讽刺意义的漫画作品。除了为《文农讽刺画集》作序外,还在《黎明》杂志上发表美术评论文章《漫画与版画》,他还经常在自己编辑的书籍中使用漫画插图。如他与王世颖合著的散文集《龙山梦痕》中就有多幅漫画。胡一鸣在《美术教育研究》
杂志上发表的《画坛轶事三则》,文章中说:“一般认为我国漫画先驱为丰子恺先生,而《龙山梦痕》散文集中的漫画与丰子恺初期漫画几在同时。由此,书画鉴赏界人士从时间上推断,认为《龙山梦痕》中的漫画插图,与丰子恺的漫画属同一时期的作品,徐蔚南与丰子恺属同一时期中国最早出现的漫画家。”这段话,我们难于作出判断,徐蔚南确实是早期漫画以及美术、摄影等艺术文化方面的推广者,对漫画艺术也有自己的见地,但他是不是漫画家不能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