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春天》第264章

 婉豫123 2022-07-13 发布于北京

第二百六十四章

用心欣赏着周围的风景

后来,她就跟王小康说,这一次给他汇的钱,是计划让他一直花到放寒假的,接下来她交待说:
    “娃儿,我今年的5万美元的额度快用完了,大概剩下不到两万块了,我这次给你按每月2000块的生活费算的话够不够你花?”王小康回答道:
     “妈,2000块够花了,就是我又重新租了一间公寓,定下来到六月十号我就能搬过去了,那间房租是850美元,比现在的这间要便宜250美元,所以每个月2000块我肯定够花了。”刘玉珍又说道:
    “那我就按八个月的生活费给你转了啊,等到你大四第一个学期交学费的时候,我就得用“易思汇”了,它不占用额度。后两个学期那我下一年的额度就又出来了,就够给你用了。”这次通话她知道王小康还是跟李晴在一起,她把关于生活费这一块交待清楚以后,也没再多说其它的事他们就挂了电话。
     第二天,刘玉珍就去银行把王小康的生活费给汇走了,八个月的生活费折合成人民币是11万块钱,现在刘玉珍去银行汇款转帐感觉不太难了,从银行出来,顺着她熟悉的道路去乘坐535路公交车回家。

进入五月份,北京这里就算是春末夏初了,温暖的气候令人很舒适。四周除了高楼大厦和水泥路面以外,到处是一派绿意盎然的景象。刘玉珍穿着一身很舒适的薄春装,挎着她的小黑包,由于今天汇款很顺利,所以她此时的心情也不错。走在小区马路边的人行道上,身边稀稀拉拉的行人,有的很悠闲,而有的则急匆匆地擦肩而过。刘玉珍突然感到心头充满希望,好像使她也增加了些许的劲头,便迈着轻快的步伐朝公交车站走去。

到公交车站差不多还要走一公里多的路程,拐弯走到这边的大马路上时,她看到两边都用绿色的档板把马路和原来的绿化带隔离开了,好像是在重建绿化带,档板形成的围墙上的标语字体工整,言词真诚:

“创造一流工作业绩,树立市政文明新风。北京城建与您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同心同治,唯美创新,追求卓越,展市政风采,建美好家园。给我一些时间,还你一天坦途。今天给你添麻烦,未来与您送方便”。读着马路对面围墙上的标语,是不是有一种令人振奋的感觉啊。顺着马路这边的人行道往前走,不一会儿她就走到了公交车站跟前,等公交车的时候,她也用心欣赏起周围的风景来了。

面前是一条很宽的马路,对面远处是正在建设中的几座高楼的框架,远远看去像是堆起来的积木似的向天空矗立着,跟新建的高楼近邻的是已经建好的深棕色建筑群,这些新的建筑物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而近处的阳光照射在马路中川流不息的车辆上,也同样令人感到兴奋。

马路上行驶的有小轿车、面包车、公交车和电动自行车;而有的司机开得飞快,从行人旁边“嗖”的一下就过去了。这在外人看来好像还有点危险的样子。这时候就见535路公交车带着温暖的气息也开过来了,刘玉珍就坐上公交车回家了。

这个月25号去考GRE

她从银行回来休息了一会儿,吃过午饭,到下午两点多的时候,她就给王小康发了一条微信:
     “娃儿,你有空没有?”很快王小康就给她回复了一个“有”字,她就坐在沙发上点开了她的微信“语音通话”键,王小康那边很快也点开了接听键,他们就开始通话了。她问王小康:
    “娃儿,你这一会儿是在宿舍里,是不是?”因为她怕影响到王小康的学习,就听王小康回答说:
    “是,我在宿舍里。”刘玉珍又问他:“是你一个呢?还是跟李晴在一起?”王小康回答说:
    “我一个人,她不在我这儿。”刘玉珍一听李晴没跟他在一起,那她心里就有数了,她可以跟王小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啦。还没等她说话王小康就跟她说道:
     “妈,我这个月25号去考GRE,我正在背英语单词呢。”刘玉珍一听就问他:
     “你考GRE的名报上了?”王小康回答说:
     “报上了,感觉要背的单词还不少呢。”刘玉珍没有接着说背单词的事,而是问王小康道:
     “娃儿,我今儿去银行把钱给你汇到你卡上了,大概一两天你就能收到了,应该能跟上你花了吧?”因为跨境汇款一般是两三个工作才到,王小康回答说:
     “行,我卡上还有几百块钱,够这几天花了。”刘玉珍又问他:
     “娃儿,那天你说你去伯克利,我也没听明白是咋会事,你去他们学校是干啥去了?”王小康回答说:
     “是这样的,我们实验室里的教授跟伯克利那个物理教授他们要进行一次学术交流会,因为那个教授跟我们教授做的实验是相同的实验,而且我们这个实验小组已经把先前的实验部分做出来了,教授就指派我和另一位同学我俩一块去交流去了,另一个同学是个研究生;而我只是个本科生。”刘玉珍基本上算是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她就跟王小康说道:
    “哦,原来是这样啊,咱们以前知道伯克利的物理专业在世界排名第三,你们学校排名第十,那你去了是不是感觉人家那儿的教授很厉害呀?”王小康说道:
    “是啊,人家实验室里博士后也多,其中有一位博士后是个台湾人,我俩晚上还在一起吃了一顿饭,”刘玉珍就很是好奇地问王小康道:

“这个博士有多大年龄了?”王小康回答说:
    “看上去有三十岁左右吧,不过我听他说那意思是,他们那个实验室像个公司一样。我去的时候,看到他们实验室里那些博士生们好像都是坐在电脑前各自干各自的事情,而且他们的教授几乎很少到实验室去,我感觉他们实验室里的氛围没有我们实验室里的学习氛围好。那个台湾博士后说,他在这个实验室里工作起来不是多舒服;我就想,要是让我进他们团队里去,我也会感觉不太好。妈,你想想,要是实验室里的氛围跟你不融洽,那做起实验来也会不舒心的,我就觉得我们实验室里这个小组挺好的,每个人都很合得来。”

听了王小康对伯克利这个物理实验室的评价,感觉他长大了,也成熟了,但他看到的不一定就是像他说的那样,也许人家觉得人家的实验室更好呢。刘玉珍就又问道:
     “娃儿,那你将来申请“博士”的时候,你想好要申请哪些学校了吗?”就听王小康平心静气地回答道:
     “那我肯定是要把物理专业排名靠前的好学校都要申请上了,不管哪所学校录取了我都能去上,我也有选择的余地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