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老人成为家的局外人

 张继霞 2022-07-13 发布于山东

     作家戈舟在《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空巢老人调查》一文中,写了这样一个故事:有对老夫妇是省城电子研究所的研究员,家境优渥良好,两个儿子优秀:一个毕业于北大,一个毕业于人大。两个儿子定居北京后,努力打拼,成家生子,都买了150平米的房子。

    功德圆满的老夫妇,身体好时也曾结伴出行,周游世界。

    但当疾病突然来访,老头儿住进医院治疗,老太太累倒后被邻居发现才捡回一条命。此后,衰老和病患终日相伴,脸面和尊严荡然不存。儿子们除了请假回来照顾几天,很快就迫于工作和生计压力,杀回北京。病床上的老两口,只能相互打气,彼此搀扶。

    出院后,儿子们谁也不主动提出“到我家来住”。内心骄傲的老夫妇,也不愿过度打扰孩子们的正常生活和私人空间。他们花钱雇佣保姆,接二连三雇佣了好几个,发现职业精神匮乏的服务行业,很多保姆根本配不上那动辄大几千的工资。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最终让他们选择了养老院,并最后一次立下夫妻之约:如果一个人先走,另一个人一定想尽办法紧随其后。这是相濡以沫的老夫妻,能给彼此留下的最后一点尊严。

     作者感叹说,有知识有文化有子女者,尚且如此。无学问无身份无子女者,只会更难。

     当血脉关系淡薄,雇佣状况堪忧,人际交往狭窄,被拽进生活边缘和衰老深渊的老人,只能用这种悲怆而苍凉的方式,挽留住最后的体面。 

    我读得忍不住泪流满面。

    陪着父亲去医院,他像个无助的孩子,因为腿疼而步履蹒跚地跟在我身边。看着我去取诊疗卡,充值,取病历本,取在网上预约的挂号,他不知道要要在哪个楼层哪个科室就诊,去哪化验,更不懂打印报告单,脸上和眼里都是茫然和胆怯。他说,现在都是高科技了,怪不得说年龄大的人根本弄不懂这些啊。我安慰他说:“很正常啊,我这整天和电脑打交道的人都得现学现用,更别说你这不懂电脑的人了。”他嘿嘿地笑着,似乎有些安慰。  

    我心里酸涩得很。我小时候,他带我去医院的时候,不也是这样,我茫然胆怯地跟在他的身后,一切一切全部听凭医生和家长的安排。如今,这个精力和体力都已步入老年的人,把曾经弱不禁风的女儿当成了全部的依赖。

在自助打印机前取化验报告的时候,我身后的一个和父亲差不多年龄的老人向我求助,不会扫描条形码,甚至不会用诊疗卡。我帮他打印出来后,他满脸谦卑的笑着向我道谢,那张历经岁月风霜的脸上,同样是茫然和胆怯。

 我们每个人都会迎来自己的晚年,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就像我们的父辈。不知道到那个时候,我们是否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不拖累我们生的人,能够生活得心安而自在,不会有那么多的茫然无助。

那么,在衰老还没到来之前,让我们努力活好每一天吧,以及,多善待我们的长辈吧,人老了,已经成了社会的局外人,永远不要让他们成为家的局外人。 

   想起一位作家的感叹:人生实苦。你苦苦跋涉,抵达远方,终将懂得,普天之下,唯有父母情长。岁月易逝。你人到中年,疲惫不堪,不该忘了,孤独之畔,惟愿亲人造访。 

   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