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愿你懂得这个理

 张继霞 2022-07-13 发布于山东

 和娃一起欣赏泰山的风景图画的时候,他指着一副图问:这个人是在做什么啊?我这才发现原来是一副挑山工的图画,不高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挑着一副扁担,速度不快但一步也不停地向山顶攀登,小学课本里冯骥才的文章《挑山工》刻画的挑山工的形象一下子又浮现在眼前。

    可是我该怎样准确地描述出来呢?原来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太需要提高了,真是愧对了我的语文老师了。再次找出《挑山工》的原文读了一遍,还是不知道该如何讲述。“挑山工”这个名字是极富诗意的,挑山的人,我空手爬山都觉得腿酸膝软,气喘吁吁,可是看到他们挑着重担小心谨慎地上山,走折尺,斜行上,不停地攀登,那种想像中的诗意就会荡然无存。

      我还记得老师讲课文的中心思想时是这样说的:挑山工登山,走的路程比游人长,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从而悟出这样一个生活的哲理:做事不应该三心二意,应该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只有这样做,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

     多年前老师的教导似乎还在耳边,可是想来真的是好惭愧啊!这么多年来,似乎是碌碌无为地虚度了好多岁月。可是,即便是现在,我把这个道理再讲给孩子听,他能真正地理解吗?也许有人会对挑山工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报以赞叹,也许有人会把他们当作一景记录在相机或者画作里,也许有人还会和他们攀谈过,会感叹他们的不可思议的人力。可是,即使定下宏伟的目标,真正地能够持之以恒的会有多少?!

    再次重温挑山工的话:“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那样,两天也到不了山顶。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你看,是不是这个理?”

   是的,是的,就是这个理,亲爱的,愿你懂,愿我懂,愿我们都真正懂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