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每年的六月六这天,都是艳阳高照,天总是很蓝,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总是把云彩也照得悄悄地躲得无影无踪。树木撑开浓厚茂密的枝叶,却怎么努力也无法遮住耀眼的太阳。 母亲早早地就把院子里打扫干净,把两条长凳子拿出来,把长长的木棒放在长凳子上,再把“箔”平铺在上面,然后把它擦干净,把棉被棉袄棉裤甚至大皮袄都拿出来放在箔上曝晒。 不知道这种“箔”是不是我老家那边特有的物品,就是选用长短粗细差不多的高粱秸秆,用麻线把它们并排串在一起,它的用处很大,可以晒晾粮食,可以晒草,可以把上面铺上席子,晒捞好的麦子,不用的时候可以卷起来,竖在门后或墙角处。 母亲总是边忙碌地晾晒衣物边说,老人们都说“六月六,晒龙衣”。 我问,什么叫晒龙衣? 母亲说,老人们都说,东海龙王每年的这一天要出水晒鳞,叫“龙晒衣”,咱普通人也要在这一天晒晒衣裳,说是不会长虫,图个吉利吧。 也有的传说是,当年乾隆皇帝巡查扬州城时,半路上正好遇上倾盆大雨,又事先没有带雨具,因而全身的衣服都被大雨淋透了,作为一国之主的皇帝,又不便于更换民间衣服,只好停留在半路,等雨停后太阳出来晾晒干方可动身,而且,正好那天是农历六月初六,因此古代民间就有了"六月六,晒龙衣"的习俗。 还记得母亲说过,还有的地方有"六月六,吃闺女家一刀肉"的说法。就是出了嫁的女儿到每年六月初六日这一天,都要割上一刀六斤六两的猪肉,拿着回娘家。割这块肉有讲究,不是随便割多少肉,必须要"一刀"切下去,而且刚好是六斤六两,说这样能给娘家带来福碌和吉利。 我坐在院子里的老榆树的荫凉里玩耍,看着母亲边忙碌边听她讲那些“老人们说的”。有好奇有不解,当然更多的是边听边忘记了。 有时候听得很着急,就忍不住问,这些都是哪里的老人们说的? 母亲就哈哈大笑起来,说,谁知道是哪里的老人们说的呢。可能是不止一个地方的老人们说的呢。 那老人们说的都对吗? 老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多听听老人们说的,应该是错不了的。 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六月六,晒龙衣”的情景了,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会记起那些传说,还有多少人会听到那些“老人们说的”。 在那些年复一年的岁月里,那是平常百姓对于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吧。 多想,再听母亲讲一讲那些“老人们说的”,那些所有的饱含着朴素的道理和美好的向往或忠告的传说或传统习俗。 惟愿,集半夏的热烈明媚,抵一冬的清寒微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