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一本书的尊重

 张继霞 2022-07-13 发布于山东

那天我很开心地带着一本书回家,然后就让小娃帮我找一个新的书皮来,他很不解地问我,“找书皮做什么呢?”

     得知我要给那本书包上书皮,他又问,为什么要给它包书皮呢?不是只有课本才要包上书皮吗?

     我忍不住笑起来,边包书皮边告诉他,并不是只有课本才需要包上书皮好好爱惜的。这本书呢,是我从医生叔叔那里借来的,可能需要很多天才能看完,如果不包上书皮的话,我怕会弄上水或者弄脏它,那样就很不好了。

    小娃点点头,说,我知道了,你是因为这是借来的书,而且怕把书弄脏了。

     我说,不仅仅是因为它是借来的书,我们对任何书籍都应该好好爱惜它,这是对一本书的尊重。

     古人拿书读书前,务必洗手,将桌案清洁,对于佛经和圣人所作经典,更是沐浴焚香而后在清洁干净的书桌上阅读。

     那位79岁的拾荒老人,每天捡完垃圾都会洗净双手走进图书馆,静静地看书。没有人知道他是谁,只有图书馆馆长坚持“知识面前人人平等”喝止了很多人对他邋遢的外表的嫌弃。他一生穷困却资助学生21年,这位低调而伟大的老教师,为了贫穷学子圆梦而倾囊相助。让人感动让人敬重!

     坚持洗净手才翻书,这是对知识的尊重,是对一本书的尊重。

     每一篇文章,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那些或深情或忧郁或深沉或洒脱的文字,都是作者情感的寄托和真情的流露。    

    年少的时候,我的记忆力非常的好,尤其是背诵,一篇文章,只要读得很熟练了,就差不多能背诵下来,只要再多读几遍,就能通篇背诵而且能一字不差。

     我至今还能记得,我那位喜欢拿着我的作文到其他班的作文课上去朗读的语文老师,在我背诵《春》这篇课文时,边听边笑,然后一再提醒,背得语速可以慢一点,我看课本都跟不上了,然后全班哄堂大笑,课堂气氛当时不是一般的好。

      住集体宿舍的时候,似乎有很多时间看书,一位舍友曾经拿着一本书,我背诵一篇很喜欢的文章,她听完后,发出由衷地惊叹,这家伙,真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了,一字不差啊!

      那时候,我常常想,能够写出那样美好的文字的人,内心一定也是充满阳光的。对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记在心里,是对文字的尊重。

     当然,如今的我是非常惭愧的,人到中年,却没有在自己的生命之树上结出丰硕之果,而是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的家庭妇女,而且记忆力严重下降,看过的好文章,几乎转眼就能忘记。

     而且,如果我打算读一本书,我只能静下心来慢慢地读,那些好词好句好段落,几乎背不下来了。

     我惶恐,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失去了对一本书的尊重。

     心和身陷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失去了对一本书的尊重,同时也让自己受到了惩罚,感觉读到的好书越来越少,而且能够记在心里的,引起心灵共鸣的文章,似乎也越来越少。

     一位朋友曾说,这是个浮躁的社会,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

     我很喜欢一位作家的一段话,他说,二十年来我一直生活在文学里,生活在那些转瞬即逝的意象和活生生的对白里,生活在那些妙不可言同时又真实可信的描写里……生活在很多伟大作家的叙述里,也生活在自己的叙述里。我相信文学是由那些柔弱同时又是无比丰富和敏感的心灵创造的,让我们心领神会和激动失眠,让我们远隔千里仍然互相热爱,让我们生离死别后还是互相热爱。

      希望,能够重拾对一本书的尊重。

    相信天堂真的很美

    沏一壶春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