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假期名著阅读系列——《三打白骨精》(三)

 天一学习 2022-07-13 发布于四川

对人性的思考

作者初一12班:曾喻桐 

最近再次精读《三打白骨精》,有点上头。

这个故事让我看扁了唐僧,厌恶了猪八戒,更同情了悟空。

唐僧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不畏艰险去取西经,勇往直前,信仰坚定。但另一方面呢,他又相当窝囊,尊性高傲。当悟空说没地寻斋时,唐僧训他“不肯努力”“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在悟空三次打死他眼中的“善人”这一问题上,他受猪八戒的唆使还赶走了孙悟空,可以说他是非不分,没什么主见。结果到后头,还不是被妖精抓了去,若不是悟空大度前来救他,早被吃了。但转念一想也不能全怪唐僧,他只不过是个僧人,没有悟空高强的本领啊!

 要说最让人气愤的,绝对是猪八戒了。都不说他好吃懒做、好色、没责任心了,他还在唐僧对悟空不满时,煽风点火,把悟空说得之离谱:说悟空自己吃桃去了;说女子罐中的蛆虫是悟空为逃避惩罚使的障眼法......实则这些事儿只有他猪八戒才干得出来。更不要脸的还在后面:在大师兄离别之际无半点留念,也不作挽留,只对唐僧说悟空要分唐僧行李。猪八戒不光像唐僧那般是非不分,还挑唆怂恿,分离团队!

而孙悟空呢,充满正义感,勇于担当,勇敢打退妖怪;尽管受了冤枉还心胸宽广,保护师父师弟。因此我很喜欢这个角色。

想来悟空在唐僧的训斥、猪八戒的“误解”前,也曾愤怒和自嘲过吧。他终是把责任都担在了自己肩上,从不抱怨,从不推卸;这也注定了他这个无敌者要承受 无人理解、无人体谅的寂寞啊。

其实,《西游记》的角色中,充满着人性和社会性。像孙悟空有好汉的英勇,更有英雄的寂寞;猪八戒身上则处处表现出封建社会农民阶层的愚昧无知。在《三打白骨精》中,他们的做法也恰恰暗示了社会中的一些矛盾和人的本性,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审视自己和这个社会。

我想,这也是《西游记》在文学界不朽的一个缘故吧。

老师点评:小作者用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对《三打白骨精》的认识,并上升到人性和社会的高度,值得鼓励!
《西游记》本身就是社会的缩影,《三打白骨精》更是我们身边事的反映。一个团队总有形形色色的人,如何让这些人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奋勇前行,这就考验英雄的成色。像我们的抗疫,救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