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山涯茜草 2022-07-13 发布于浙江

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与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滋养了中华文明。“奔流不复回”的壮观、沿岸人民与黄河相连相生、“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联动着时代,联结着民族,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以形象思维和生动的艺术形式表现黄河文化,黄河石鉴赏艺术当仁不让。黄河文化与黄河石鉴赏艺术相互交融、共同传承,承载着深沉的精神价值。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另一种生命形态的存在

作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之水天上来”汹涌壮阔地摩挲、冲洗,加之复杂的地质构造,塑造出黄河石古朴的颜色、粗糙的质地、敦实的外形、古拙的图案。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表面沟沟汊汊的细纹同是母亲河的馈赠。它冰凉的肤感仿佛在触碰的一瞬就被带到那神秘的河道。似是以一种生命形态的存在,它沿坝而成跺,防汛、维护,守着灿烂夺目的文化与岸边的人们。长久以来,它还以陪伴的形式,立于厅堂、置于案几,令赏者徜徉自然山水间、探求黄河石鉴赏艺术、探究中国传统审美。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一种艺术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按照河段分,石种为青海黄河石、甘肃黄河石、宁夏黄河石、山西黄河石以及河南黄河石等。丰富的石种、巨大的藏量,每个河段的黄河石亦有独特的味道。“九曲黄河万里沙”的千里图景、“明月黄河夜”的绝美月色、“黄河西来决昆仑”的波澜壮阔,是画家难以描绘的自然天成。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表现出的精神力量,是黄河所承载中华民族的好山好水和地大物博的宝贵财富。它们主题明确、题材丰富,用鲜活的艺术语言,讲述着澎湃的黄河故事,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一种国潮赏石审美观

“亘地黄河出,天开此一门。”会讲故事的黄河石是静默的,同时也是流动的。上下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丰富的艺术审美经验,形成了各种美的文化遗产,黄河石鉴赏艺术当属其中的一种。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历史悠久的黄河文明,灿烂无比的传统文化,形成了赏石独特的审美观,各位美学大师、行业理论家、研究者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厚的审美文化素材,滋养着万千赏石人。黄河石鉴赏是典型的东方美学智慧,从题名、画面、石种、会呼吸的毛孔、沟壑纵横的纹理中汇集了各阶段我国山水景致、古今人物、花鸟鱼虫、天象地貌等各种写照。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赏石人以主体的情感意识为主要内容获得认知的观照和赋予石一定的情感。与多元艺术和哲学思想结合的国潮赏石审美观正在渗透各个阶层,逐步大众化。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一种经济价值的体现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2021年,黄河流域GDP约占全国1/4。由此看出,黄河流域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而作为母亲河珍宝之一的黄河石,正在积极探索发展之路,为黄河经济贡献力量。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黄河流域九省区各地平均每年大小石展上百个,黄河石理论高峰论坛几十个,黄河石馆上万家,黄河石图书、期刊多种,从业人数超过数十万,已形成成熟的黄河石产业链。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母亲河千里奔涌、万河归流的洪荒之力赋予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守卫黄河、保护黄河、发展黄河之势,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是青年一代肩负的重任。

被黄河抚摸过的石头

抚摸着黄河石,恍若置身山川河流,探寻着五千年中华民族的文脉。大小不一的黄河石张扬着生命的热爱、顽强与拼搏。

作者:张阳丹璐

责编:未归

来源:中华奇石杂志,欢迎支持和关注。

欢迎关注赏石达人网,了解更多的赏石文化知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