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老师说诗词: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昵称4X6owk9e 2022-07-13 发布于湖南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

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是道光十九年(1839),他在京城做官很不如意,叔父这时担任礼部堂上官,按例他要引避,此时他的父亲已年逾七旬,于是他辞官南归。这年四月他离开北京,九月又从杭州北上接接眷属。两次往返途中,龚自珍写下了途中杂记行程,兼述旧事的绝句三百十五首,这便是著名的《己亥杂诗》。这是第一百二十五首,龚自珍自己给出了一个小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词万数。道士乞撰青词。”镇江有祭祀玉皇和风神雷神的仪式,道士向诗人求一首青词,青词就是道家的祈祷文。

这首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风雷般的变革,进而打破束缚思想、扼杀人才的局面,表达了诗人渴望变革、呼唤人才、振兴国家的愿望。因为高于时代的眼光,呼唤变革的勇气,让这首诗有了突破时代的意义。

首句“九州生气恃风雷”,写当时情景。“九州”代指中国,“生气”指生机勃勃的场面,“恃”是依靠。本来是当地的百姓祈祷风神雷神,但诗人认为,需要风雷的不仅是镇江一隅,而是整个华夏大地。只有宛若风雷一般的强大能量才能让华夏大地变得富有生机。一方面肯定了风神雷神的力量,一方面对当时整个环境进行了批判。

次句“万马齐喑究可哀”,写当时环境。“喑”是沉默,不说话,“万马齐喑” 是一个典故,苏轼在《三马图赞引》写道:“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风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本来是指西域贡马雄姿英发,这里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当官员民众都不说话,或者都说官话套话的时候,就是政治极度危险的时候。诗人认为当时是“衰世”,是处在下滑的曲线中,事实也是如此,第二年就爆发了鸦片战争。

三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写内心愿望。“天公”指玉皇大帝,即前面提到的玉皇神,诗人奉劝上天面对九州晦暗、万马齐喑的局面,诗人一方面劝诫神主,要怜惜百姓,怜惜华夏大地,要振作精神。这是对天公的劝诫,其实更是对统治者的劝诫。再不努力改革的话,会面临巨大的危险。另一方面诗人要天公不要拘泥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不拘一格”其实是对应“万马齐喑”,这个世界需要听到更多的声音,更多的想法。“人才”则是对应“生气”,光靠经学,没有社会科学是无法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的。只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造就繁荣发展的时代。

这首诗有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意义。诗人怀着对国家命途的关切,以时代的眼光睁眼看世界,以变革的勇气面对风雨飘摇的年代,呼唤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发挥自己的能力,风雷齐聚,改变世界。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一个领导可以永远正确,没有一种经验可以一直行之有效。任何时候当集体只出现一种声音,死气沉沉的时候,都要进行反思和变革。

小贴士:

龚自珍《己亥杂诗》第二百零九首写道:“空山徒倚倦游身,梦见城西阆苑春。一骑传笺朱邸晚,临风递与缟衣人。”并自注云:忆宣武门内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结果有人附会这里的“宣武门内太平湖”,指的是乾隆曾孙贝勒奕绘的府邸;而“丁香花”、“缟衣人”,则被附会为奕绘的侧福晋顾太清。奕绘和顾太清都能诗善文,与京中文人墨客过从甚密。龚自珍本是他们夫妇的座上宾。人们认为这首诗表明顾太清与龚自珍之间存有暧昧之事。清末学者冒广生《读太素道人〈明善堂集〉感顾太清遗事辄书六绝句》首次将此事书之成文:“太平湖畔太平街,南谷春深葬夜来。人是倾城姓倾国,丁香花发一徘徊。”于是“丁香花公案”遂广为流传。清末的曾朴曾将此事虚构一番,写入了小说《孽海花》的第三、四回,两人的所谓“情事”更是得以盛传。当世大才子与闻名才女的“情事”,被许多无聊之人越传越远,越传越真,最后竟酿成了悲剧。顾太清被逐出王府,流落市井。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